不和,沉细为冷,浮为风,大小不匀为恶候、为鬼祟,浮大数为风、为热,伏结为物聚,单细为疳劳。凡腹痛,多喘呕而脉洪者为有虫,沉而迟、潮热者胃寒也,温之则愈。诀曰:小儿脉紧风痫候,沉缓食伤多呕吐,弦急因知气不和,急促急惊神不守,冷则沉细风则浮,牢实大便应秘久,腹痛之候紧而弦,脉乱不治安可救,变蒸之时脉必乱,不治自然无过缪,单细疳劳洪有虫,大小不匀为恶候,脉沉而迟有潮热,此必胃寒来内冠,泻利脉大不可医,仔细酌量宜审究。(云岐子云:未及五岁、不可视听者,未可别脉,五岁以上,方可以脉别浮沉迟数。按:钱氏论,又不拘五岁上下也。)

  脉应杂病:诸数脉 为热,属腑。

  诸迟脉 为冷,属脏。

  阳数脉 主吐逆,不吐必发热。

  阴微脉 主泄泻,不泻必盗汗。

  沉数脉 寒热,寒多热少,亦主骨蒸热。

  紧数脉 寒热,热多寒少,又主骨热,急则惊痫。

  沉紧脉 心腹痛,短数同,亦主咳嗽。

  沉细脉 乳食不化,亦主腹痛下痢。

  沉伏脉 为积聚,亦主霍乱。

  微缓脉 乳不化,泄泻,沉缓亦同。

  微涩脉 螈 筋挛。

  微急脉 寒热唾血。

  浮滑脉 宿食不消,亦主咳嗽。

  浮紧脉 疳气耳聋。

  浮弦脉 头疼身热。

  紧滑脉 吐血恶。

  心脉急数 惊痫。不惊者疳淋。

  肝脉急甚 颠痫风痫,痰涎流液。

  肺脉浮实 鼻塞,并大小便不通。

  关脉紧滑 主蛔虫,尺脉沉,亦主蛔。

  尺脉微细 溏泄冷痢,乳食不化。

  尺脉微涩 便血,无血者必盗汗。

  脉过寸口入鱼际 主遗尿。

  审脉逆顺:惊搐脉 浮数顺,沉细逆,身温顺,肢冷逆。

  夜啼脉 微小顺,洪大逆,身冷逆。

  心腹痛 沉细顺,浮大逆,身温顺,肢冷逆。

  伤寒脉 洪弦顺,沉细逆,浮大顺,微伏逆。

  汗后脉 沉细顺,洪紧逆,困睡顺,狂躁逆。

  温病脉 洪大顺,沉细逆,身热顺,腹痛逆。

  咳嗽脉 滑浮顺,沉细逆,身温顺,肢冷逆。

  霍乱脉 浮洪顺,迟微逆,身温顺,肢冷逆。

  吐 脉 浮大顺,沉细逆,身温顺,肢冷逆。

  泄泻脉 缓小顺,浮大逆,身温顺,肢冷逆。

  诸痢脉 沉细顺,浮大逆,身温顺,肢冷逆。

  诸渴脉 洪数顺,微细逆,身温顺,肢冷逆。

  诸肿脉 浮大顺,沉细逆,脏实顺,肠泄逆。

  腹胀脉 浮大顺,虚小逆,脏实顺,泄泻逆。

  痰喘脉 滑大顺,沉细逆,身温顺,肢冷逆。

  寒热脉 紧数顺,沉细逆,倦怠顺,强直逆。

  疳劳脉 紧数顺,沉细逆,脏实顺,脾泄逆。

  虫痛脉 紧滑顺,浮大逆,身温顺,唇青逆。

  诸失血 沉细顺,浮数逆,身温顺,发热逆。

  中恶腹胀 紧细顺,浮大逆,身热顺,身冷逆。

  黄胆脉 浮大顺,沉细逆,腹宽顺,泄泻逆。

  火瘅脉 浮洪顺,沉细逆,身热顺,身冷逆。

  钱仲阳云:小儿之脉,气不和则弦急,伤食则沉缓,虚惊则促急,风则浮,冷则沉细,脉乱者不治。《水镜诀》云:阴阳运合,男女成形,已分九窍四肢,乃生五脏六腑,部分既别,逆顺难明,若凭寸口之浮沉,必乃横亡于孩子,须明虎口,辨别三关,消详用药,始无差误。未至三岁,看虎口食指第一节名风关,脉初见易治,第二节名气关,脉见病深难治,第三节名命关,脉见死不治。三关青是四足惊,赤是水惊,黑是人惊,紫色泻利,黄色雷惊。三关通度,是极惊之症,必死。或青或红、有纹如线一直者,是乳食伤脾,必发惊热。左右一样者,是惊与积齐发。有三条、或散,是肺生风痰,或似 声。有赤,是伤寒及嗽。如红火,是泻。红黑相兼,主下痢,青多白痢,红多赤痢,紫色相兼、加渴。虎口脉纹乱,主胃气不和。

  青是惊与积。青黑发慢惊。脉入掌,乃内钓。指纹曲里、风盛,弯外、食积。此论三岁以上之法。若三岁以下,更用一指按高骨,乃分三关,定其息数,呼吸八至为平脉,九至不安,十至危困。浮主风。沉迟主虚冷。实主有热。紧主癫痫。洪主热盛。沉缓主虚泻。微迟有积有虫。迟涩主胃脘不和。沉主乳食难化。沉细主乳食停滞。紧弦主腹中热痛。牢实主大便秘。沉而数者,骨中有热。弦长是肝膈有风。紧数乃惊风为患,四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