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 白芍药 地骨皮 知母 麦门冬 淡竹叶上锉细。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疹后热不除,忽作搐者,不可与急惊风同论,用导赤散(心)加人参、麦门冬、送服安神丸(痘谵妄),小便清者可治,短少者不可治。

  凡疹后牙龈黑烂,肉腐血出,臭息冲人者,曰走马疳,马鸣散主之(痘余毒)。若面颊浮肿,环口青黑,颊漏齿脱,唇崩鼻坏者,死证也。如唇口多疮,其声嗄哑者,曰狐惑,以化 丸主之(痘余毒)。更烦躁昏闷失声者,死证也。

  文蛤散 麻毒入胃,牙肉黑烂出血,走马疳证。

  雄黄(五钱) 五倍子(二钱) 枯矾(五分) 蚕蜕纸(烧、存性,一钱)

  上细末。米泔水洗净,以药搽之。

  雄黄散 治同上。

  雄黄(一钱) 黄柏(二钱) 麝香(一分)

  先用艾汤净洗,后搽药。

  疹退之后,微微咳嗽者,此余毒未尽也,泻白散合消毒散主之。若咳甚气喘,连声不住,甚至饮食汤水俱呛出者,此热毒乘肺而然也,宜门冬清肺汤加枇杷叶,见血,加茅根汁、阿胶珠主之。但见胸高如龟壳,肩耸而喘,血退场门鼻,摆手摇头,面色或青或赤或白而枯者,皆不可治也。

  门冬清肺汤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知母 贝母 桔梗 款冬花 甘草 牛蒡子 杏仁(去皮尖,研) 马兜苓 桑白皮 地骨皮(各等分)

  上锉细。水一盏,煎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疹出之时,曾作泄利,未经清解。至疹退之后,变为休息痢,不问赤白里急后重,日夜无度,此余毒在大肠也,以黄芩汤送下香连丸。虚者、加人参。滑者、加椿根白皮。俱于丸药内加之,勿入煎药。

  疹子既收,其毒不解,邪火拂郁,浑身发热,昼夜不退,发枯肤瘁,渐成疳瘵,以清热除疳丸主之。若不早治,以致睡则扬睛,口鼻气冷,手足厥逆,微微螈 ,变为慢风,不救者多矣。

  清热除疳丸黄连 当归(各二钱) 龙胆草 青皮 陈皮 芦荟(各一钱五分) 川芎 干蟾头(烧,各一钱)

  使君子(一钱二分)

  共为末。神曲糊为丸。米汤下。

  如浑身壮热,未至羸瘦,但多搐掣,烦躁不宁。此热在心脾二经也,以当归养血汤、黄连安神丸、间而服之。

  当归养血汤当归 川芎 生地黄 麦门冬(去心) 木通 甘草 淡竹叶 山栀仁 灯心便秘,少加大黄。

  黄连安神丸黄连 当归 龙胆草(各二钱) 石菖蒲 茯神(各一钱五分) 全蝎(七个)

  共为细末,汤浸蒸饼杵猪心血丸,朱砂为衣。灯草汤下。

  几见疹子收完之后,出入动止如常,忽然心腹绞痛而死者,还是元气虚弱,曾受疫疠之气,外虽无病,里实亏损,所以一发而死也,谓之中恶。间有用人参汤研苏合香丸而苏者。

  【禁忌】疹家禁忌,比痘家禁忌尤甚,若误食鸡鱼,则终身但遇天行之时,又令重出也。盐醋食之,令咳不止。五辛食之,令生惊热。所以通禁,必待四十九日之后,方无禁也。大热未退,不可与食,与伤寒同。

  一发之时,既表之后,切戒风寒、冷水、瓜果之类,如一犯之,则皮毛闭塞,毒瓦斯难泄,遂变紫黑而死矣。如极渴欲水,只宜少与葱白,以滋其渴耳。必须使皮窍中常微汗润泽可也。又忌梅、桃、鱼、蜂蜜、香鲜之物,恐惹疳虫上行。

  卷之七・脾脏部(上)

  脾

  〔钱〕脾主困。实则困睡,身热饮水。虚则吐泻生风。脾病困睡泄泻,不思饮食。脾胃虚寒则面 白,目无精光,口鼻气冷,肌体瘦弱。吐水腹痛不思乳食,用益黄散。下利用调中丸。伤风手足冷者,脾脏怯也,先用益黄散补脾,后用大青膏发散。脾病见四季,皆放余四脏治之,顺者易治,逆者难治。脾怯当面赤目黄。

  五脏相反,随证治之。〔洁〕脾主湿,自病则泄泻多睡,体重昏倦。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实则泄泻赤黄,睡不露睛,泻黄散主之。虚则泄泻色白,睡露睛,白术散主之。肝乘脾,贼邪,风泻而呕,茯苓半夏汤主之。心乘脾,虚邪,壮热体重而泻,羌活黄芩苍术甘草汤主之。肺乘脾,实邪,能食,不大便而呕吐,嗽,煎槟榔、大黄汤下葶苈丸。肾乘脾,微邪,恶寒泄泻,理中丸之类主之。〔刘〕凡脾之得病,必察肝心两脏之虚实,根其源之所起,然后救疗,盖肝是脾之鬼,心是脾之母,肝气盛则鬼胜,心气亏则脾家生气不足,盛者抑之则退,亏者益之不乏,所以有抑脾气、益心气两药。诊其脉,肝心两脏俱和,则是脾自生疾,察其虚实而治之。〔薛〕前证实者,病气实而形气虚也,若面色 白,吐泻腹痛,口鼻气冷,属寒水侮土,宜用益黄散。若面青唇黯,吐泻,手足并冷,此脾土虚寒,用干姜理中汤。若面色痿黄,手足不冷,此脾土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