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参 神曲(炒。各三钱) 茯苓(二钱) 甘草(炙) 木香 绵黄 (炙)

  白扁豆(炒,去皮) 白术(各一钱)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枣一枚,藿香三叶煎,温服。

  温中丸 治小儿泻白,胃寒故也,腹痛肠鸣,吐酸水,不思饮食,霍乱吐泻。

  人参 白术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姜汁面糊丸,如绿豆大。米饮下二三十丸,无时。

  和中散 和胃止吐泻,定烦渴,治腹痛。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炙) 干葛 黄 (炙) 白扁豆(炒) 藿香(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枣二枚去核,生姜五片,煎八分,食前温服。

  (海藏云:和中散,四君子汤加减法。)

  曾氏和中散附 主久病才愈,面黄清瘦,神昏气弱,脾胃未实,食物过伤,停饮生痰,留滞中脘,耗虚真气,或成吐泻。此药性味甘平,大能调治,常服和胃气,进饮食,悦颜色,理风痰。

  人参(去芦) 白扁豆(炒,去壳) 白茯苓(去皮) 川芎 缩砂仁 半夏(制) 香附子 甘草(炙。各一两) 肉豆蔻 诃子(去核。各七钱半)

  上锉。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空心温服,或不拘时。

  〔毛彬〕治胃气不和,吐泻不止,痰逆不食。平胃,引行诸药。银白散半夏(一两,洗七次,焙,姜、制饼) 白扁豆(炒) 莺粟米 人参 白术(焙) 白茯苓 山药(各四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八分,姜二片,枣一枚,煎六分,温服。

  东垣人参安胃散(脾)

  卷之七・脾脏部(上) 吐泻

  除湿

  胃苓汤 治肠胃受湿,呕吐泄泻。

  白术 茯苓 泽泻 浓朴 猪苓 陈皮 甘草(炒。各等分) 桂(少许)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水灯心陈皮煎汤调下。若停食吐泻,小便短少,腹胀作痛,用此以分利之。更用六君子汤以调补脾胃。

  卷之七・脾脏部(上) 吐泻

  治痰

  半粟散 治小儿脾胃虚寒吐泻等疾,及治寒痰。

  半夏(汤浸,切、焙,一两) 陈粟米(三分,陈粳米亦得)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半,生姜十片,同煎至八分,食前温服。

  白附丸(痰涎)

  卷之七・脾脏部(上) 吐泻

  宿食

  钱氏云:吐泻,乳不化,伤食也,宜下之。冯承务子五岁,吐泻壮热,不思食饮。钱氏见目中黑睛少而白睛多,面色 白,曰此子必多病,面色 白者神怯也,黑睛少者肾虚也,黑睛属水,本怯而虚,故多病也,纵长成,必肌肤不壮,不奈寒暑,易虚易实,脾胃亦怯,更不可纵恣酒欲,若不保养,不过壮年也,面上常无精神光泽者,如妇人之失血也,今吐利不食壮热者,伤食也。又虚怯不可下,下之,虚入肺则嗽,入心则惊,入脾则泻,入肾则益虚,但宜以消积丸磨化之,为微有食也。如伤甚,则可下,不下则成癖也。若实食在内,亦可下也,下毕,补脾必愈,随其虚实,无不效者。〔曾〕钱氏曰:吐乳泻黄,是伤热乳,吐乳泻青,是伤冷乳,皆当下之,此迎夺之法也。不若伤热者用五苓散以导其逆,伤冷者用理中汤以温其中,自然平复。脾经积滞未除,再为饮食所伤,不吐则泻,不泻则吐,宜以三棱散化积,守胃散和中。

  〔丹〕小儿吐泻黄胆。

  三棱 蓬术 陈皮 青皮 神曲 麦芽 黄连 甘草 白术 茯苓上为细末。生姜灯心汤调服。伤乳食吐泻加山楂。时气吐泻加滑石。发热加薄荷。

  消积丸 治小儿吐泻,大便酸臭。

  丁香(九个) 砂仁(十二个) 巴豆(二个) 乌梅肉(二个)

  上为末。面糊丸,绿豆大。温水送下。

  卷之七・脾脏部(上) 吐泻

  津液少

  豆蔻散 治虚寒而渴(本条)

  白术散 治虚热而渴(渴)

  《圣惠》治渴不止。

  笋箨 扁豆藤(各半两) 人参(一两)

  上细锉。分六服,每水一小盏,煎五分,不时,量分,稍热服。

  〔张涣〕三和散 治吐利,津液燥少。

  白茯苓(一两) 乌梅肉(炒干) 干木瓜各等分,为细末。一钱,水一小盏,煎五分,温,时时服。

  治霍乱烦渴。香豆散藿香 肉豆蔻(各一两) 白扁豆 人参(各半两) 甘草(炙,一分)

  为末。每一钱,水八分盏,姜二片,煎四分,温服。

  〔丁时发〕人参散 治虚热及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