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3-方剂

1-世医得效方-第17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br>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五分,不拘时热服。

肉桂散
治伤寒服冷药过度,心腹胀满,四肢逆冷,昏沉不识人,变为阴毒。

肉桂(去粗皮) 高良姜(锉) 浓朴(去皮,姜汁炙令香熟) 白术 木香(各三分)
人参(去 两) 吴茱萸(半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枣三枚,煎六分,去滓。不拘时,稍热频服。
【目录】卷第一\大方脉杂医科【篇名】相类属性:
升麻汤
治伤寒一二日便成阳毒,或服药吐下之后变成阳毒。腰背痛,烦闷不安,面赤狂言 走,或见鬼,或下利,脉浮大数,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下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 治。

升麻(二两) 犀角屑 射干 黄芩 人参 甘草(各一分)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饮半盏。食顷再服,温覆手足出汗。出 汗
大黄散
治阳毒。伤寒未解,热结在内,恍惚如狂。

甘草(炙微赤) 木通(锉) 大腹皮(各一两。锉) 桂心(三两) 川芒硝(二两)
大黄(两半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不拘时候温服,通利为度。

五柔丸
老人、虚人香港脚,亡津液,虚秘大便结。调补三焦。

大黄(四两) 前胡(一两) 半夏(洗七次) 苁蓉(浸酒) 芍药 茯苓(去皮) 细 辛当归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温水下二十丸,以通为度。

葛根橘皮汤
疗冬温未即病,至春被积寒所折不得发,至夏得热,其寒解,冬温始发。肌中 如锦纹而咳,心闷,但呕吐清水。服此汤即静。

葛根 橘皮 杏仁(去皮尖,研炒) 知母 黄芩 麻黄(去节,汤泡) 甘草(炙。
各半两)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一中盏,去滓温服。

知母桂心汤
治伤寒后不瘥,朝夕有热如疟。

麻黄(一两,去节) 甘草(一两,炙) 知母(二两,或作一两) 芍药 黄芩(各 一两) 桂心 上为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四片,煎一盏,去滓。取八厘清汁,温热服,日三。

增损四物汤
治少阴下利,手足冷,无热候者。

甘草(二两,炙) 人参 龙骨(各二两) 黄连 干姜(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
去皮脐)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日三服。不瘥,复作下利腹痛,加当归二两。呕 者,

化斑汤
治斑毒。

人参 石膏(各半两) 葳蕤 知母 甘草(各一分)
上锉散。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糯米一合,煎八分,取米熟为度,去滓温服。

黄连橘皮汤
治温毒发斑。

黄连(四两,去毛) 陈橘皮 杏仁(去皮尖) 枳实(炙) 麻黄(去节,汤泡) 葛 根(各二两)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小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服。下利当先止。

阳旦汤
治中风伤寒,脉浮,发热往来。汗出恶风,项强鼻鸣干呕。

桂心 芍药(各三两) 甘草 黄芩(各二两)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枣子一枚,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取八厘清汁,温服。
自汗 三两 脉浮
竹皮汤
疗交接劳复,卵肿,腹中绞痛欲绝。

刮竹青皮(一升)
上用水三升,煮取一升半,绞去滓。分服立愈。

干姜汤
疗妇人得温病,虽瘥未复,未满一百日,不可与交合,为阴易之病。病必拘急,手 皆死。丈夫病以伤妇人,名为阳易,速当疗之可瘥,满一百日,不可疗也。宜服此药。

干姜(一分,炮)
上锉散。水二盏,煎六分,温服。汗出得解止,手足伸遂愈。

青竹茹汤
妇人病未平复,因有所动,致热气上冲胸,手足拘急搐搦,如中风状。

栝萎根(无黄根者,二两) 青竹茹(刮、半斤,淡竹者)
上水二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温温作二三服吃,立效。

当归白术汤
妇人未平复,因有所动,小腹急痛,腰胯疼,四肢不任举身,无热发者。

白术 桂枝(去皮) 甘草(炙) 人参 黄 (蜜炙) 芍药(各一分) 生姜(半 两) 当归(一 上锉散,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去滓通口服一半,食顷再服一半,温覆微汗便瘥。

知母麻黄汤
伤寒瘥后,或十数日,或半月二十日,终不惺惺,常昏沉似失精神,言语错谬 热,医或作鬼祟或风疾,多般治不瘥。或朝夕潮热颊赤,或有寒热似疟,都是发汗 毒在心胞络间所致。

知母(一两半) 麻黄(去节) 甘草(炙) 芍药 黄芩(各半两) 桂枝(去皮,
半两。盛暑中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半日可相次二三服,温覆令微汗。
若心
应手方
治伤寒舌出寸余,连日不收。

以梅花脑子为末,掺舌上,应手而收。当用五钱病方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