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3-方剂

1-世医得效方-第45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去半夏,加栝蒌根三钱 三字 去麻 水气 【目录】卷第四\大方脉杂医科【篇名】痰饮属性:
参苏饮
治痰饮停积胸中,中脘闭,呕吐痰涎,眩晕,嘈烦,忪悸,哕逆。及痰气中人,停 节,手脚 曳,口眼 邪,半身不遂,食已即吐,头疼,发热,状如伤寒。以姜七片,

一枚煎,空腹服。哕者,加干葛。腹痛,加芍药。(方见伤寒和解类。)

五套丸
治胃气虚弱,三焦痞塞不能宣行水谷,为痰饮,结聚胸臆之间,令人头目昏眩,胸 满,咳嗽气急,呕逆腹痛。伏于中脘,亦令臂疼不举,腰腿沉重。久而不散,流入于脾 恶湿,得水则胀,胀则不能消化水谷,又令腹中虚满而不食也。或肠间漉漉有声。

半夏(一两) 南星(一两,每个切作数十块,以上两味用水洗,次用白矾三两研碎调 入水内 见火) 青皮(去 上为末,用神曲一两,大麦 二两同研,取末打糊,和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至 五十 去宿冷,消积滞,化饮食,辟雾露风冷,山岚瘴疠,不正非时之气。或因酒癖停饮,痰 水不去。或心膈痰逆,时发呕逆,昏晕,心疼,累药不效。并皆治之。
【目录】卷第四\大方脉杂医科【篇名】痰饮属性:
四七汤
治七情气郁,结聚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间,咯不出,咽不下。并治中 满,痰涎壅盛,上气喘急。

半夏(五两) 茯苓(四两) 紫苏叶(二两) 浓朴(三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七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若因思虑过度,心 气不 各一
二陈汤
每料加木香、沉香各五钱,南星二两。治气不顺,上壅作痰。每服三钱,生姜五片 (方见 疟类。)

【目录】卷第四\大方脉杂医科【篇名】痰饮属性:加味寿星丸、蝎麝白丸子、星香饮 治风壅痰盛。(方并见风科通治及热证类。)
【目录】卷第四\大方脉杂医科【篇名】痰饮属性:
芎辛散
治壅塞痰盛,清头目。及治逾月语音不出,服他药亦不能去。乃是燥热所致,用此 服而愈。

川芎 细辛 防风 桔梗 白芷 甘草 羌活(各一两) 桑白皮(半两)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生姜二片,薄荷三叶,煎至七分,不饥不饱时,温服。

枳壳半夏汤
除热痰,下气宽中,利膈,清上,治痞满。

枳壳 半夏 黄芩 桔梗(各二两) 甘草(五钱)
上锉散。每服四钱,生姜三片,桑白皮七寸、乌梅一个煎。未效,加甜葶苈、马兜铃、
防己 【目录】卷第四\大方脉杂医科【篇名】痰饮属性:
顺元散
治气虚痰盛,不得睡卧。气中痰厥,尤宜服之。(方见伤寒阴证类。)


黑锡丹
治下虚上壅,头晕痰盛,服之立愈。(方见痼冷类。)


灵砂丹
治上盛下虚,痰涎壅盛。此药最能镇坠,升降阴阳,安和五脏。(方见痼冷类。)


八味丸
治脾虚不得克制肾水,多吐痰唾,而不咳者。(方见虚损类。)


暖胃丸
去虚痰,利冷冻饮料。

硫黄(研) 白矾(各一两。同炒) 半夏(二两,姜汁炒) 丁香 茴香(炒) 木 香(各一两)为末,姜汁煮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饮下。

灵白丸
治元气虚弱,痰气上攻,风痰壅塞,呕吐不已。

灵砂 青州白丸子(各一两。各研)
上和匀,生姜自然汁和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人参汤或枣汤下。
【目录】卷第四\大方脉杂医科【篇名】痰饮属性:
二贤汤
治痰实,食后胸满,远年痰饮,服之愈。

薄橘红(四两) 甘草(一两)
上为末,沸汤调服。其功在茯苓、半夏、枳实、南星之上。

茱苓丸
治头疼,背寒,呕吐酸汁,不思饮食,小便不利,气壅昏眩。

白茯苓 吴茱萸(各二两。汤洗去末)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候,熟水吞下。服后便漩中作茱萸气是 验,
亦效
快活丸
常服消食化痰,养生之家不可缺。

枳壳(一两半,炒) 桂(一两) 桔梗(二两) 半夏(汤洗七次,二两)
上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姜汤下。

茯苓丸
治臂痛不能举手,或左右时复转移,由伏痰在内,中脘停滞,脾气不流行,上与气 四肢属脾,滞而气不升,故上行攻臂,其脉沉细者是也。后人谓此臂痛,乃痰证也。用 痰,无不效者。

茯苓(一两) 枳壳(麸炒,去穣,半两) 半夏(二两) 风化朴硝(一分)
上为末,姜汁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汤下。累有人为痰所苦,夜间两臂常 若有 多矣
倍术散
治酒癖五饮,停水在心下,或两胁、胃中、膈上、肠间,动摇有声。皆由饮酒冒寒 水过多。

白术(二两) 附子(炮,去皮脐,一两)
上锉散,分三服。水一大盏,姜十片煎,空腹服。脏腑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