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通草汤
治同上。
通草 葵子 茅根 桃胶 瞿麦 当归 蒲黄 滑石(各一两) 甘草(半两) 王不 留行(一 上锉散。每服三钱,生姜五片煎,不拘时服。
单方
治淋疾,数年不愈者。
上以四君子汤去甘草,每服三钱,水一盏煎服。
淡竹叶汤
淡竹叶 甘草 灯心 枣子 乌豆 车前子 上不拘多少,以水浓煎汤,代熟水服,甚妙。
葵子汤
治小便微痛渐难,欲出不出,痛不可忍。
赤茯苓(一两) 葵子 石苇(去毛) 泽泻(各半两) 白术(二钱半)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七分,温服。
【目录】卷第八\大方脉杂医科【篇名】诸淋属性:
养荣汤
治积劳虚损,四肢沉滞,骨肉酸疼,呼吸少气,行动喘乏,小便拘急,腰背强痛,
心虚惊悸,咽干唇燥,饮食无味,阴阳衰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久者积年,急者百日 ,渐至瘦削,五脏气竭,难可振复。又治肺与大肠俱虚,咳嗽下利,喘促少气,呕吐痰涎。
黄 当归 桂心 甘草 橘皮 白术 人参(各一两) 白芍药(三两) 熟地黄 五 味子 上锉散。每服三钱,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空腹服。遗精梦泄,加龙骨一两。咳嗽,
加阿
参香散
治心气不宁,诸虚百损,肢体沉重,情思不乐,夜多异梦,盗汗失精,恐怖,烦悸 怒无时,口干咽燥,渴欲饮水,饮食减少,肌肉瘦悴,渐成劳瘵。常服,补精血,调心 进饮食,安神守中,功效不可尽述。
人参 黄 白茯苓 白术 山药 莲肉(去心。各一两) 乌药 缩砂仁 橘红 干 姜(炮 上锉散。每服三钱,姜三片,枣一枚煎,食前服。一法,有炮熟附子半两。或为末,一 匕,
黄 益损汤
治男子、妇人、童罗、室女诸虚不足,荣卫俱弱,五劳七伤,骨蒸潮热,腰背 节酸疼,夜多盗汗,心常惊惕、咽燥唇焦,嗜卧少力,肌肤瘦瘁,咳嗽多痰,咯唾 热往来,颊赤神昏,全不用食。服热药则烦躁,冲满上焦,进凉药则膈满而腹痛 极有神效。兼治大病后荣卫不调,妇人产后血气未复。
人参(去芦) 石斛(去根) 甘草 黄 (去芦) 木香 白术 当归 正桂 茯苓 芍 药半 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二枚,小麦五十粒,乌梅一个煎,空心,
食
正元散
治下元气虚,脐腹胀满,心胁刺痛,泄利呕吐,自汗,阳气渐微,手足厥冷。及伤 证,霍乱转筋,久下冷利,少气羸困,一切虚寒,并宜服之。常服。助阳消阴,正元气 脾胃,进饮食。
人参 白茯苓 白术(各二两) 黄 (两半) 甘草 乌药 山药(姜汁侵,炒) 附 子 (炮,
干姜 (炮)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二枚,盐少许煎,食前冷服。自汗,加浮 麦。
万安丸
补下经,起阴发阳,能令阳气入脑,安魂定魄,开三焦,破积聚,消五谷。益精气 脏腑,除心中虚热,强筋骨,轻身明目,去冷除风,无所不治,补益极多,常服最妙。
老儿服之,当有非常力。
苁蓉(四两,酒浸) 干薯蓣 五味子(各二两半) 杜仲(三两半) 牛膝(酒浸) 菟 丝子 (酒 地黄(以上 各二 上为末,别用苁蓉末半斤,酒熬膏,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温酒下。不 在将 消食 减法,
进房事 煌,
增益归茸丸
滋养肝肾,益心血,利足膝,实肌肤,悦颜色,兴男子,卫生之良药也。此方 肾之血,泽泻则引诸药入肾。
熟干地黄(酒浸九蒸) 鹿茸(去毛,酥涂炙) 五味子(各四两) 山药(酒浸) 山 茱萸(去 核)
泻(酒 浸一宿。各一两半) 大当归(四两,去芦) 官桂(二两,去粗皮)
上为末。用真鹿角胶半斤锉细,入银石器中煮,酒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 酒、
增损乐令汤
治诸虚不足,小腹急痛,胁肋 胀,脐下虚满,胸中烦悸,面色痿黄,唇干口 逆冷,体常自汗,腰背强急,骨肉酸疼,咳嗽喘乏,不饮食。或因劳伤过度,或病 黄 (去芦) 人参(去芦) 橘皮(去白) 当归(去尾) 桂心 细辛 前胡(去 芦) 甘草 茯 夏(汤 洗,二两半) 远志(三分,去心,炒)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二枚煎,食前服。腹满食少,去枣。下 焦虚 骨、
黄 丸
治丈夫肾脏风虚,上攻头面虚浮,耳内蝉声,头目昏眩,项背拘急,下注腰脚,脚 疮,行步艰难,脚下隐疼,不能踏地,筋脉拘挛,不得屈伸,四肢少力,百节酸疼,腰腿冷 重,小便滑数。及瘫缓风痹,遍身顽麻。又疗妇人血风,肢体痒痛,脚膝缓弱,起坐艰 并宜服之。
黄 (去芦) 杜蒺藜(炒,去刺) 茴香(炒) 川楝子(去核) 川乌(炮,去皮 脐) 赤小豆 上为末,酒煮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