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 薄荷叶(各 半两)
上为末,水丸小豆大。温水下十丸至十五丸。日三服,或炼蜜丸亦可。
莱菔汁
治偏头疼。用一蚬壳,仰卧,左痛注右,右痛注左,或两鼻皆注亦可。数十年患,
二注而愈。
加减辛夷散
治风热上壅,鼻流浊涕,或腥臭头昏,眉棱角痛。
上以茶调散加辛夷仁、 本、苍耳子、木通各一两为末,淡茶清调,立效!(方见前。)
【目录】卷第十\大方脉杂医科【篇名】头痛属性:
大芎辛汤
治痰厥、饮厥、肾厥、气厥等证,偏正头疼不可忍者,只以此药并如圣饼子服之 病退,但多服自能作效。气虚高年人,仍服养正丹、黑锡丹。若发热头疼,却不 生附子(去皮尖) 生乌头(去皮尖) 天南星(泡洗) 干姜(炮) 细辛(去芦) 川 芎(各 一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姜七片,茶芽少许,煎至六分,食前服。中脘素寒者,不 用茶
如圣饼子
治男子妇人气厥,上盛下虚,痰饮、风寒伏留阳经,偏正头疼,痛连脑巅,吐逆 目眩,耳聋。常服,清头目,消风痰,暖胃气。
川乌(炮制,去皮脐) 天南星(炮) 干姜(炮。各一两) 甘草 川芎(各二两) 天 麻防 风 上为末。汤浸蒸饼和丸如鸡头子大,捻作饼子,晒干。每服二十饼。姜汤或茶任意咽下。
须
消风散
治风证头痛至亟,用生柚叶、葱白研汁,调贴头上两太阳穴,立验!(方见风科热 大附丸(一名葱涎丸) 治元气虚壅上攻,偏正头疼不可忍。
大附子(一只,炮,去皮脐)
上为末,葱涎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临卧,茶清送下。一方,以川乌头泡 去皮
四川丸
治头痛如破。
大川乌(一个,生,去皮脐) 川白芷 川细辛(去叶) 大川芎(各一两)
上为末,韭叶自然汁丸,黄丹为衣。每服一丸,细嚼葱白,淡茶清下。又名鹤顶丹。
硫黄丸
治头痛如破,每发则数日不食,百药不疗。
硫黄(二两) 硝石(一两)
上用水为丸,指头大。空心,腊茶嚼下一丸。或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暑 懵冒者,
冷
葫芦巴散
治气攻头痛。
葫芦巴(微炒) 三棱(锉,醋 一宿,炒干。各一两) 干姜(炮,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温生姜汤或酒调下。凡气攻头痛,一服即瘥。万法不愈,头痛如破 者,
又方,点头散 川芎(二两) 香附子(炒,去毛,四两)
为末,淡茶清调。常服,除根。
附子汤
治头风至验。
大附子(一个,生用,去皮脐) 绿豆(一合)
上同入铫子内煮,豆熟为度,去附子,服豆即安。每个可煮五服,后为末服之。
荜茇散
治偏头痛,绝妙。
上一味为末,令患者口中含。左边疼,令左鼻吸一字,右边疼,右鼻吸一字。即效。
至灵散
治偏正头痛。
细辛 雄黄(各等分)
上为末,以少许搐鼻,左痛搐左,右痛搐右
一字轻金散
治偏正头风痛,夹脑风,眉棱骨痛,牵引两眼抽掣,疼痛迸出,或生翳膜,视 藿香叶 荆芥穗 旋复花 香白芷 石膏末(细研,水飞) 防风(各半两) 川乌(两 头 尖者 上各修事,挂日中晒干,同捣为末,每服一字,食后淡茶调下。神效!
川乌散
治脑泻。
防风 白附子 北细辛 白茯苓 川乌 菖蒲 干姜 香白芷 川芎 甘草节(各等 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嚼生葱,白汤调下,食后服。
天香散
治远年日近头风,才发则顽痹麻痒,不胜爬搔,或块瘰停痰,呕吐,饮食莫入,两 断根。
天南星(汤泡七次) 半夏(制同上) 川乌(生,去皮脐) 川香白芷 上等分,为末。每服七钱或十钱,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入生姜自然汁半碗,再煎至八 分,
之。
白附子散
治脑逆头痛,齿亦痛。
麻黄(不去节) 天南星(泡) 乌头(炮,去皮。各半两) 白附子(炮,一两) 朱 砂(研)
麝 上为末。酒调半钱。服讫,去枕卧少时。
备急丸
治积聚,头痛。
大黄 干姜 巴豆(去皮、心,出油)
上等分,为末,炼蜜丸如碗豆大,米饮下一丸,羸人服半丸,绿豆大。以大便利为度。
四柱散
治大病后及诸虚头痛。
上用水煎,将熟时,入腊茶一钱服之。(方见痼冷类。)
二陈汤
治眉心并眉梁骨疼者,痰饮也,宜用二陈汤煎饮,吞下青州白丸子最验。(方见 风科通治类。)
瓜蒂散
治胸中有伏痰,吐之即愈。
瓜蒂末 赤小豆末(各等分)
上研匀,热米饮调一钱匕,羸弱服半钱。得吐为度,痛即止。
都梁丸
大治诸风眩晕,妇人产前、产后,乍伤风邪,头目昏重,及血风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