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注者受之,传变不常,皆因人而
使,盖因疫而发旧病,治法无论某经某病,但治其疫,而旧病自愈。



<目录>上卷

<篇名>急证急攻

属性:温疫发热一二日,舌上白苔如积粉,早服达原饮一剂,午前舌变黄色,随现胸膈
满痛,大渴烦躁,此伏邪即溃,邪毒传胃也。前方加大黄下之,烦渴少减,热去六七,午后
复加烦躁发热,通舌变黑生刺,鼻如烟煤,此邪毒最重,复瘀到胃,急投大承气汤。傍晚大
下,至夜半热退,次早鼻黑苔刺如失。此一日之间,而有三变,数日之法,一日行之。因其
毒甚,传变亦速,用药不得不紧。设此证不服药,或投缓剂,羁迟二三日,必死。设不死,
服药亦无及矣。尝见温疫二三日即毙者,乃其类也。



<目录>上卷

<篇名>表里分传

属性:温疫舌上白苔者,邪在膜原也。舌根渐黄至中央,乃邪渐入胃。设有三阳现证,
用达原饮三阳加法。因有里证,复加大黄,名三消饮。三消者,消内消外消不内外也。此治
疫之全剂,以毒邪表里分传,膜原尚有余结者宜之。
\x三消饮\x
槟榔 草果 浓朴 白芍 甘草 知母 黄芩 大黄 葛根 羌活 柴胡 姜、枣煎服。



<目录>上卷

<篇名>热邪散漫

属性:温疫脉长洪而数,大渴复大汗,通身发热,宜白虎汤。
\x白虎汤\x
石膏(一两) 知母(五钱) 甘草(五钱) 炒米(一撮)
加姜煎服。
按∶白虎汤辛凉发散之剂,清肃肌表气分药也。盖毒邪已溃,中结渐开,邪气分离膜原,尚
未出表,然内外之气已通,故多汗,脉长洪而数。白虎辛凉解散,服之或战汗,或自汗而解
。若温疫初起,脉虽数未至洪大,其时邪气盘踞于膜原,宜达原饮。误用白虎,既无破结之
能,但求清热,是犹扬汤止沸也。若邪已入胃,非承气不愈,误用白虎,既无逐邪之能,徒
以刚悍而伐胃气,反抑邪毒,致脉不行,因而细小。又认阳证得阴脉,妄言不治,医见脉

欲绝,益不敢议下,日惟杂进寒凉,以为稳当,愈投愈危,至死无悔。此当急投承气缓缓下
之,六脉自复。



<目录>上卷

<篇名>内壅不汗

属性:邪发于半表半里,一定之法也。至于传变,或出表,或入里,或表里分传,医
见有表复有里,乃引经论,先解其表,乃攻其里,此大谬也。尝见以大剂麻黄连进,一毫无汗
,转见烦躁者何耶?盖发汗之理,自内由中以达表。今里气结滞,阳气不能敷布于外,即四肢未
免厥逆,又安能气液蒸蒸以达表?譬如缚足之鸟,乃欲飞升,其可得乎?盖鸟之将飞,其身
必伏,先足纵而后扬翅,方得升举,此与战汗之义同。又如水注,闭其后窍,则前窍不能涓
滴,与发汗之义同。凡见表里分传之证,务宜承气先通其里,里气一通,不待发散,多有自
能汗解。



<目录>上卷

<篇名>下后脉浮

属性:里证下后,脉浮而微数,身微热,神思或不爽,此邪热浮于肌表,里无壅滞也。
虽无汗,宜白虎汤,邪从汗解。若大下后或数下后,脉空浮而数,按之豁然如无,宜白虎汤加
人参,覆杯则汗解。下后脉浮而数,原当汗解,迁延五六日脉证不改,
仍不得汗者,以其人或自利经久,或素有他病先亏,或本病日久不痊,或反复数下,以致周
身血液枯涸,故不得汗,白虎辛凉除肌表散漫之热邪,加人参以助周身之血液,于是经络润
泽,元气鼓舞,腠理开发,故得汗解。



<目录>上卷

<篇名>下后脉复沉

属性:里证脉沉而数,下后脉浮者,当得汗解。今不得汗,后二三日,脉复沉者,膜原
余邪复瘀到胃也,宜更下之。更下后,脉再浮者,仍当汗解,宜白虎汤。



<目录>上卷

<篇名>邪气复聚

属性:里证下后,脉不浮,烦渴减,身热退,越四五日复发热者,此非关饮食劳复,乃
膜原尚有余邪隐匿,因而复发,此必然之理。不知者每每归咎于病患,误也。宜再下之即愈
。但当少与,慎勿过剂,以邪气微也。



<目录>上卷

<篇名>下后身反热

属性:应下之证,下后当脉静身凉,今反发热者,此内结开,正气通,郁阳暴伸也。即
如炉中伏火,拨开虽焰,不久自息,此与下后脉反数义同。若温疫将发,原当日渐加热,胃
本无邪,误用承气,更加发热,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