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因邪热致燥结,非燥结而致邪热也。但有病久失下,燥结为之壅闭,瘀邪郁热,益难
得泄,结粪一行,气通而邪热乃泄,此又前后之不同。总之,邪为本,热为标,结粪又其标
也。能早去其邪,安患燥结耶!
假令滞下,本无结粪,初起质实,频数窘急者,宜芍药汤加大黄下之。此岂亦因结粪而然

积,若去积以为治,已成之积方去,未成之积复生,须用大黄逐去其邪,是乃断其生积之源
,营卫流通,其积不治而自愈矣。更有虚痢,又非此论。
或问∶脉证相同,其粪有结有不结者何也?曰∶原其人病至大盒饭即不行,续得蕴热,益难
得出,蒸而为结也。一者其人平素大便不实,虽胃家热甚,但蒸作极臭,状如粘胶,至死不
结。应下之证,设引经论初硬后必溏不可攻之句,诚为千古之弊。
\x大承气汤\x
大黄(五钱) 浓朴(一钱) 枳实(一钱) 芒硝(三钱)
水姜煎服,弱人减半,邪微者各复减半。
\x小承气汤\x
大黄(五钱) 浓朴(一钱) 枳实(一钱)
水姜煎服。
\x调胃承气汤\x
大黄(五钱) 芒硝(二钱五分) 甘草(一钱)
水姜煎服。
按∶三承气汤,功用仿佛。热邪传里,但上焦痞满者,宜小承气汤;中有坚结者,加芒硝软

,惟存宿结而有瘀热者,调胃承气宜之。三承气功效俱在大黄,余皆治标之品也。不奈汤药
者,或呕或畏,当为细末,蜜丸汤下。



<目录>上卷

<篇名>蓄血

属性:大小便蓄血,便血,不论伤寒时疫,盖因失下,邪热久羁,无由以泄,血为热搏
,留于经络,败为紫血,溢于肠胃,腐为黑血,便色如漆,大便反易者,虽结粪得瘀而润下
,结粪虽行,真元已败,多至危殆。其有喜忘如狂者,此胃热波及于血分,血乃心之属,血
中留火延蔓心家,宜其有是证矣。仍从胃治。
发黄一证,胃实失下,表里壅闭,郁而为黄,热更不泄,搏血为瘀。凡热经气不郁,不致发
黄,热不干血分,不致蓄血,同受其邪,故发黄而兼蓄血,非蓄血而致发黄也。但蓄血一行
,热随血泄,黄因随减。尝见发黄者,原无瘀
血,有瘀血者,原不发黄。所以发黄,当咎在经瘀热,若专治瘀血误也。胃移热于下焦气分
,小便不利,热结膀胱也。移热于下焦血分,膀胱蓄血也。小腹硬满,疑其小便不利,今小
便自利者,责之蓄血也。小便不利亦有蓄血者,非小便自利便为蓄血也。胃实失下,至夜发热者,热
留血分,更加失下,必致瘀血。初则昼
夜发热,日晡益甚,既投承气,昼日热减,至夜独热者,瘀血未行也,宜桃仁承气汤。服汤

热除为愈,或热时前后缩短,再服再短,蓄血尽而热亦尽。大势已去,亡血过多,余焰尚存
者,宜犀角地黄汤调之。至夜发热,亦有瘅疟,有热入血室,皆非蓄血,并未可下,宜审。
\x桃仁承气汤\x
大黄 芒硝 桃仁 当归 芍药 丹皮
照常煎服。
\x犀角地黄汤\x
地黄(一两) 白芍(三钱) 丹皮(二钱) 犀角(二钱,研碎)
上先将地黄温水润透,铜刀切作片,石臼内捣烂,再加水如糊,绞汁听用,其滓入药同煎
,药成去滓,入前汁合服。
按∶伤寒太阳病不解,从经传腑,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血结不行者,宜抵当
汤。今温疫起无表证,而惟胃实,故肠胃蓄血多,膀胱蓄血少。然抵当汤行瘀逐蓄之最者,

分前后二便,并可取用。然蓄血结甚者,在桃仁力所不及,宜抵当汤。盖非大毒猛厉之剂,
不足以抵当,故名之。然抵当证,所遇亦少,此以备万一之用。
\x抵当汤\x
大黄(五钱) 虻虫(二十枚,炙干,研末) 桃仁(五钱,研加酒) 水蛭(炙干为末,五分)
照常煎服。



<目录>上卷

<篇名>发黄

属性:发黄胆是腑病,非经病也。疫邪传里,遗热下焦,小便不利,邪无输泄,经气郁
滞,其传为疸,身目如金者,宜茵陈汤。
\x茵陈汤\x
茵陈(一钱) 山栀(二钱) 大黄(五钱)
水姜煎服。
按∶茵陈为治疸退黄之专药,今以病证较之,黄因小便不利,故用山栀除小肠屈曲之火,瘀
热既除,小便自利。当以发黄为标,小便不利为本。及论小便不利,病原不在膀胱,乃系胃
家移热,又当以小便不利为标,胃实为本。是以大黄为专功,山栀次之,茵陈又其次也。设去
大黄而服山栀、茵陈,是忘本治标,鲜有效矣。或用茵陈五苓,不惟不能退黄,小便间亦难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