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证未尽,宜承气养荣汤。
\x承气养荣汤\x
知母 当归 芍药 生地 大黄 枳实 浓朴
水姜煎服。痰涎涌甚,胸膈不清者,宜蒌贝养荣汤。
\x蒌贝养荣汤\x
知母 花粉 贝母 栝蒌实 橘红 白芍 当归 紫苏子
水姜煎服。



<目录>上卷

<篇名>用参宜忌有前利后害之不同

属性:凡人参所忌者里证耳。邪在表及半表半里者,投之不妨,表有客邪者,古方如参
苏饮、小柴胡汤、败毒散是也。半表半里者,如久疟挟虚,用补中益气,不但无碍,而且得
效,即使暴疟,邪气正盛,投之不当,亦不至胀,为无里证也。夫里证者,不特伤寒温疫传
胃,至如杂证,气郁、血郁、火郁、湿郁、痰郁、食郁之类,皆为里证,投之即胀者,盖以
实填实也。今温疫下后,适有临时之通,即投人参,因而不胀,医者病者,以为用参之后虽
不见佳处,然不为祸,便为是福,乃恣意投之,不知参乃行血里之补药,下后虽通,余邪尚
在,再四服之,则助邪填实,前证复起,祸害随至矣。间有失下以致气血虚耗者,有因邪
盛数下,及大下而挟虚者,遂投人参,当觉精神爽慧,医者病者,皆以为得意,明后日再三
投之,即加变证。盖下后始则胃家乍虚,沾其补益而快,殊弗思余邪未尽,恣意投之,则渐
加壅闭,邪火复炽,愈投而变证愈增矣。所以下后邪缓虚急,是以补性之效速而助邪之害缓
,故前后利害之不同者有如此。



<目录>上卷

<篇名>下后间服缓剂

属性:下后或数下,膜原尚有余邪未尽传胃,邪热与卫气相并,故热不能顿除,当宽缓
两日,俟余邪聚胃,再下之,宜柴胡清燥汤缓剂调理。
\x柴胡清燥汤\x
柴胡 黄芩 陈皮 甘草 花粉 知母
姜枣煎服。



<目录>上卷

<篇名>下后反痞

属性:疫邪留于心胸,令人痞满,下之痞应去,今反痞者,虚也。以其人或因他病先亏
,或因新产后气血两虚,或禀赋娇怯,因下益虚,失其健运,邪气留止,故令痞满。今愈下
而痞愈甚,若更用行气破气之剂,转成坏证,宜参附养营汤。
\x参附养营汤\x
当归(一钱) 白芍(一钱) 生地(三钱) 人参(一钱) 附子(炮,七分) 干姜(炒,一钱)
照常煎服。果如前证,一服痞如失,倘有下证,下后脉实,痞未除者,再下之。此有虚实
之分,一者有下证,下后痞即减者为实;一者表虽微热,脉不甚数,口不渴,下后痞反甚者
为虚。若潮热口渴,脉数而痞者,投之祸不旋踵。



<目录>上卷

<篇名>下后反呕

属性:疫邪留于心胸,胃口热甚,皆令呕不止,下之呕当去,今反呕者,此属胃气虚寒
,少进粥饮,便欲吞酸者,宜半夏藿香汤,一服呕立止,谷食渐加。
\x半夏藿香汤\x
半夏(一钱五分) 真藿香(一钱) 干姜(炒,一钱) 白茯苓(一钱) 广陈皮(一钱) 白术(炒,一钱) 甘
草(五分)
水姜煎服。有前后一证首尾两变者,有患时疫,心下胀满,口渴发热而呕,此应下之证也。
下之诸证减去六七,呕亦减半,再下之胀除热退渴止,向则数日不眠,今则少寐,呕独转甚
,此疫毒去而诸证除,胃续寒而呕甚,与半夏藿香汤一剂,而呕即止。



<目录>上卷

<篇名>夺液无汗

属性:温疫下后脉沉,下证未除,再下之,下后脉浮者,法当汗解,三五日不得汗者,
其人预亡津液也。时疫得下证日久失下,日逐下利纯臭水,昼夜十数行,乃致口燥唇干,舌
裂如断,医者误按仲景协热下利法,因与葛根黄连黄芩汤,服之转剧,邀予诊视,乃热结旁
流,急与大承气一服,去宿粪甚多,色如败酱,状如粘胶,臭恶异常,是晚利顿止。次日服
清燥汤一剂,脉尚沉,再下之,脉始浮,下证减去,肌表仅存微热,此应汗解,虽不得汗,

,饮食半月,津液渐回,方可得汗,所谓积流而渠自通也。可见脉浮身热,非汗不解,血燥
津枯,非液不汗。昔人以夺血无汗,今以夺液无汗,血液虽殊,枯燥则一也。



<目录>上卷

<篇名>补泻兼施

属性:证本应下,耽搁失治,或为缓药羁迟,火邪壅闭,耗气搏血,精神殆尽,邪火独
存,以致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筋惕肉 ,肢体
热一毫未除,元神将脱,补之则邪毒愈甚,攻之则几微之气不胜其攻,攻不可,补不可,补
泻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