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x 过服寒冷之水,宜少用之,善散寒气也。若用之不当,亦能助热毒,当忌。
\x麻黄\x 发表太过禁用。
\x簿菏\x 辛凉利窍,消肿解毒,清气清喉。用五分至一钱。
\x紫苏\x 疏风顺气。身热当用三分至六分。
\x明矾\x 解痧毒,消痰定痛。用之探吐宿食甚妙。
\x玄参\x 清气消痰,滋阴润肺。但色黑止血,痧有瘀血忌用。
\x花粉\x 性沉寒,止渴。痧毒未清者忌用,恐凝滞痧气也。
\x角刺\x 透毒,能引诸药至于痧毒血瘀之所,立奏其功。
\x牛蒡子\x 解痧毒,清喉,痧中要药。用七分至一钱。
\x乳香\x 消瘀血而不伤新血。痧症用之以治血结。用五分至一钱。
\x黑砂糖\x 活瘀血,解痧毒,故瘀血作痛者,得此则安。
\x没药\x 痧痛用之破瘀血。用四分至一钱。
\x食盐\x 解痧毒,定痛,用之吐去新食。
\x芋艿\x 治痧热,解毒。有痧患者,食之甘美。
\x晚蚕沙\x 解痧毒,治热。
\x阿魏\x 破积聚,逐恶血,其功甚大。
\x大麻仁\x 消大肠肠胃燥结者,宜用。
其中分数,如遇西北强壮人,当加一二三倍,不可执一。



<目录>卷之下

<篇名>痧方余议

属性:\x郁金\x 价贵时有换之以姜黄者,其二味温凉之性虽有不同,然以之治痧,下气消瘀,姜黄末为无效。若欲入心
经,散郁消瘀,则痧毒攻心者,非郁金不能立奏其功,姜黄有所不及,故方中所载郁金切勿以姜黄代之。
\x穿山甲\x 土炒用。凡痧毒瘀血壅塞阻而不通,得此透入经络,引诸药所不能到者,即到所犯经络血分之所。识
者其留意焉。
\x黑丑\x 通上彻下,痧毒胀满,必须用此于丸散中,救人立功。凡破气之味俱莫能及,但耗散真气,恐人有宜有
不宜,故方中不载。
\x大黄\x 治食积阻痧毒。余为丸以备急用,其功莫大。若痧胀之极,必须急服此以攻之,恐病有宜有不宜。故方
中虽载,不及细加,惟审病症缓急轻重而行之。(丑黄等分,粥丸三分稍冷汤下。)



<目录>卷之下

<篇名>评半夏、藿香止吐

属性:凡治吐症,用半夏、藿香。独痧症作吐,半夏性燥,须防益助火邪,断不可用,若藿香惟取其正气,以治秽浊。然
亦必痧毒无阻,乃可俟冷冻饮料之。倘或痧气有害于中,骤用此以止吐,反有闭门逐盗之忧。如肠胃有食积血瘀,留滞痧毒,
用藿香香燥止吐,适长其毒,是宜知忌。(下通痧毒,其吐自止。)



<目录>卷之下

<篇名>评荆芥、细辛、防风、独活

属性:痧症寒热不由外感,往往毒从鼻吸而入,搏激肌表。羌活、麻黄俱在所禁,若用荆芥、细辛善能透窍。盖恶毒之气,
由窍而入,故用之,以治痧胀亦由窍而泄。若防风乃臣使之味,仅取为透窍之佐,不比麻黄、羌活专攻发表,反有升宣
火毒之虑也。至如独活发散治热,其性至颈而还,力不能过发,且可活血解痧毒,是痧症最要之味欤。



<目录>后卷

<篇名>痧胀看症法

属性:治病须凭脉。若犯痧胀,则脉不对症,症不合脉,或云痧筋为据,亦为现外焉。且痧胀有为食积阻滞者,有为血
痰阻滞者,或阻于上,或阻于中,或阻于下,又或阻于左,或阻于右,或阻于两腰胁,苟非辨症的确,求其中病也,难
矣。故治痧胀,一见脉之不合,先看痧筋,次审气色,三听声音,四推犯病之由。其间或有食积血痰阻于上中下、左右
各处之分,须细辨其病原,后用药不误也。凡痧脉有一部独异,有六脉俱异,即有异之中,亦有阴阳虚实,脉之神气可
辨。要非一端可执,尚其审诸。



<目录>后卷

<篇名>放痧辨

属性:或曰子于痧也。有先用药而放刮者,有先放刮而用药者。非放与刮,治更无别法欤。曰放刮之法,犹犯伤寒太阳经
症,必用羌活、麻黄等药,少阳经症,必用柴胡,黄芩等药。症有所犯,治有所宜。凡气分有痧宜用刮,血分有痧宜用
放,此不易之法。至脏腑经络有痧,若昏迷不醒等症,非放刮所得治,兼用药疗之无足怪也。



<目录>后卷

<篇名>痧胀麻疹不同辨

属性:麻疹之发,因伤风热故身体壮热,咳嗽烦闷,即是 疹之候。麻疹在他方,有名厝子,有名蚤疹,在 李则名痧子,
而痧胀亦名为痧,不可不辨。麻疹因伤风,肌表必虚,则毒瓦斯乘虚而泄,故药虽或凉仍可用热饮。若痧胀,或因秽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