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以四君疗鼓胀痞满诸病。此皆治本法也。人
以脾胃为主脾气
健则能制水生金升降运化津液自裕何渴之有其胀者总由脾胃虚弱。不能转输营运精微。以致
饮食
难消。停留作满。亦有不因饮食而自生胀满者凡嗽多属母虚无以生金术善止嗽脾既资益肺岂
反亏
乃谓轻用起嗽。此尤害理之甚。若实嗽热嗽。虽不宜遽用。安可以此而概寒嗽虚嗽乎。湿固
需燥。用术以
健脾。脾气得健。湿能停留否。此非燥湿。乃健脾也。书云胎前主实。用此安胎。宁不犯实
实之戒乎。岂知百
病万机皆主乎脾未有脾胃实而胎不固者人徒知麦芽神曲之善消胀满。陈皮半夏之补益脾胃。
此特
为疗有形之积。与补不甚伤之脾耳。设若虚胀虚满。盒饭参术主治。若混投以前药之属。
隐耗真气。益觉
增剧大凡病属实何难治而所难者政虚矣刘完素曰白术除湿益燥。和中补气。其用有九。温中
。一也。去
脾胃中湿。二也除胃中热。三也。强脾胃。进饮食。四也。和胃生津液。五也。止肌热。六
也。四肢困倦嗜卧。目不能
开。不思饮食。七也。止渴。八也。安胎。九也。汪机曰脾恶湿。湿胜则气不得施化。津何
由生。故曰膀胱者津液之
府。气化则能出焉。用白术以除其湿则气得周流而津液自生矣陶节庵亦谓术能燥肾固气。盖
肾司水
土虚无制便成泛滥之患水既偏胜则火益衰火元气也土母也母衰而子反救乃制水以益火则气自
固而肾自平此四子者真知术之玄蕴矣。



<目录>卷之三\药性微蕴

<篇名>甘草

属性:别录载甘草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
之精。安和七十二种
石。一千二百种草。李东垣曰甘草气薄味浓。可升可降。阴中阳也阳不足者补之以甘甘温能
除大热故生用
则气平。补脾胃不足。而大泻心火。灸之则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除邪热。去咽痛
。缓正气。养阴血。凡
心火乘脾。腹中急痛。腹皮急缩者。宜倍用之其性能缓急而又协和诸药使之不争故热药得之
缓其热。
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者用之得其平。王好古曰五味之用。苦泄辛散酸收
咸敛
甘上行而发。而本草言甘草下气。何也。盖甘味主中。有升降浮沉。可上可下。可外可内。
有和有缓。有补有
泻居中之道尽矣。仲景附子理中汤。用甘草。恐其 上也。调胃承气汤。用甘草。恐其速
下也。皆缓之之意。
小柴胡汤有柴胡黄芩之寒。人参半夏之温。而用甘草者。则有调和之意。建中汤用甘草以补
中而缓脾
急也。凤髓丹用甘草以缓肾急而生元气也。乃甘补之意。又曰甘者令人中满。中满者勿食甘
。甘缓而壅
气。非中满所宜也凡不满而用炙甘草为之补。若中满而用生甘草为之泻能引诸药直至满所甘
味入
脾。归其所喜此升降浮沉之理也经云以甘补之以甘泻之。以甘缓之是矣李濒湖曰甘草外赤中
黄。色
兼坤离。味浓气薄。资全土德。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赞帝力
而人不知。敛神功而已
不与。可谓药中之良相也。然中满呕吐酒客之病。不喜其甘。而大戟芫丸甘遂海藻。与之相
反是亦优缓不可以救昏昧而君子尝见嫉于宵人之意欤。



<目录>卷之三\药性微蕴

<篇名>当归川芎

属性:当归川芎诸家本草论之详矣。二物虽为治血之纲领。亦主于气之用者。当归气辛味甘而
性主动。补中
有行。行中得补。虽非纯补。亦赞行功也。川芎气辛味微苦而性主窜。行多补少。但质略润
。非燥烈之比也。
盖血属阴。体属静。静中寓动。动静得平。庶无患耳。静太过则血滞。动有余则血溢。归芎
虽曰治血固无
定主也。血寒而凝者佐以姜桂。血热而溢者君以芩 。从人参黄 。则补气而生血。同牵牛
大黄。则行气而
破血。同地黄白芍则养血。同丹皮香附则行血。血虚而枯者主以参术熟地阿胶盖血不自生必
惟阳气之药以为用阳生阴长故无阳则阴无以生也产后血块为患者。佐以失笑散。则消恶露。补中汤
用当归以益气。羌活汤用川芎以散寒。盖芎性上升宣散。功多血症惟寒凝壅滞者相宜若失血血少血
崩血漏诸症。则须斟酌恐愈扰其为静之体也。当归固云益血。然性温主动。亦须配合得宜。仲景治
手足厥寒。脉
细欲绝者。用当归之苦温以助心血盖归亦心经之药而通脉也又佐黄 为当归补血汤。治血虚
发热。
此症似白虎而不得以白虎治也。一凡久病大便不通。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