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槐枝,共水煎以布拭之,即止。



<目录>

<篇名>便下脓血(三十九)

属性:疹后泄泻而便脓血,此邪热内陷,大忌止涩,最宜升发开提,虽云清气不复,脾胃虚弱,不得轻用生 ,
但解其热,凉其血,而诸症自愈。治疹之法与他症大不相同,宜清热发散,凉肠为主。便下纯血者风伤肝也,
宜散风凉血。如豆汁者湿伤脾也,宜清热渗湿为主,倘若鲜血者为肠风,随感而见也,瘀血者为脏
毒积久而发也,粪前为近血,出于肠胃。粪后为远血,出于肺肝,用药切忌酸涩之味,如疹后见之者,此移
热于大肠,药宜降之,随进槐角、川连、石膏、木通、六一散、山栀、黄芩、杏仁,久则地榆亦同功。《经》
云∶肾者胃之关也。肾主二便,久泻肾虚,不可专责脾胃也。疹毒传大肠,或泻痢脓浆,此是脏传
腑,能知其因必得安康矣。



<目录>

<篇名>症(四十)

属性:乃太过之症,比疹更重,夹毒上浮,从毛窍中出,形如蚊咬之状而色紫赤,宜用石膏、生地、丹参、荷
鼻、大力、黄连、川芎、羌活、山栀、防风、荆芥、连翘、甘草、大黄等味,便有神功。



<目录>

<篇名>痘疹相连(四十一)

属性:痘若现形之后,有碎密如芥子者,疹也。皮肉鲜红成块者,斑也。此火毒薰灼于中,急宜解毒,使斑疹
消散,痘得成功。《经》云∶痘疹连呈甚是奇,夹斑夹疹总为非,斑消疹散先解毒,芩母石膏玄参宜。
又云∶疹先痘后小儿哭,退疹方能痘自来,莫道寒凉忧冰伏,时师一见便痴呆。
又云∶治疹不治痘,惟要开其腠,腠开毒自出,毒出为宁候。
又云∶先退其麻疹,痘疮自然发越,宜服生甘草、防风、黄芩、荆芥、黄柏、玄参、大力、石膏,再加升麻。



<目录>

<篇名>表里实热(四十二)

属性:红紫干滞、黑色焦枯者,表热而实也。大便秘结,小便赤
涩,身热鼻干而燥,气热唇焦烦渴者,里热而实也。表热宜清凉发散分利之,里热宜重解毒兼清凉发散为主。



<目录>

<篇名>疹后症(四十三)

属性:后现点或疔多者,热毒抑遏皮肤也。《经》云∶急宜清毒始为美,连翘饮下莫磋砣。
又有疹后牙根出血,咽喉肿痛者,《经》云∶甘桔汤中用荆芥、防风、玄参、大力,可扶伤牙根舌上。
若生疮,连翘解毒桔玄当。



<目录>

<篇名>发搐(即悸症四十四)

属性:发热惊悸,心肝受病,心主火,肝主风木,风火相搏激而发搐,升解主之。又有咳嗽喘怯,肺肝受病。
肺主气,肝主血,是为金木相并,气血两搏,亦要发搐,宜清肺饮主之。《经》云∶治惊之法要平肝,利水
之时势自安。诸风掉眩皆属肝木,心火热盛,肺金受克,不能制水,肝木热则生风,风火相搏,神气不
宁,故发惊搐,治法平肝木、利小便为要。筋抽脉惕动者状似惊也,筋属肝,毒在于肝不得寻窍而出,筋脉受
冲激,以致抽动如惊,而实非惊也,或用苏解散即清解散去芩、连,加羌、苏。



<目录>

<篇名>掏口(四十五)

属性:口为脾之外窍,脾热盛故掏之。又火邪客于心肺,心火炽盛,金受火克亦掏口,宜双解散主之,回后重用生石膏。



<目录>

<篇名>烦哭(四十六)

属性:肝主怒,肺主声,毒结于肺肝之中,故烦哭而不绝声,泻火即愈。



<目录>

<篇名>干呕(四十七)

属性:肝肺有毒,而毒冲于胃,肺胃受毒在内,故发干呕也。
冲任之火,上犯清道,干呕无物者,此脏腑内伤。若饮食而呕,此热呕也,宜用陈皮、黄芩、石膏、竹
茹。饮食而硬塞呕者,此咽中作痛闭塞而呕也,加味大力子汤。甘草、射干、豆根、
荆芥、防风、陈皮、连翘、苦参、大力、桔梗。



<目录>

<篇名>切牙(四十八)

属性:心肝火旺,相戈而鸣,又有胃热则切牙,肝热则寒战。肺热而切牙者治宜清解散。切牙者,乃足阳明胃经
主之,阳明主肌肉,其经走于上下齿龈,邪并阳明,故切牙且胃热,非石膏不为
功,黄芩次之。《经》云∶毒火深藏肾与肝,升沉二脏扰何安,
齿牙相戈声何惨,透解潜藏自贴然。此痘疹兼论。
火毒在肝,肝则藏血而养筋。毒在肾,肾则主骨而生肝还以养血。犹唇齿之邦,两受其虐而失其和,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