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为月水。有娠之人经水所以断者,壅之养胎,蓄之为乳汁也。冲任气虚
则胞内泄,不能制其经血,故月水时下,亦名胞漏,血尽则人毙矣。又有因劳役喜怒哀乐不
节,饮食生冷,触冒风寒,遂致胎动。若母有宿疾,子脏为风冷所乘,气血失度,使胎不安
,故令下血也。夫有子之后,蓄以养胎矣,岂可复能散动耶?所以然者,因妇人营经有风,
则经血喜动,以此辨之,既营经为风所胜,则所来者非养胎之血。若作漏胎治之,必服补养
保胎之药,且胎不损强,以药滋之,乃所谓实实虚虚也。其胎总宜堕矣。若医者知营经有风
之理,端于一药,治风经信可止(漏胎用风药亦是升举肝气,使血不漏则胎自固,不但疏风
已也)。或不服药,胎亦无恙。然亦有胎本不固而因房室不节先漏而后堕者,须作漏胎治之
,不可不审也。《脉经》云∶妇人怀躯六七月,暴下斗余水,其胞必倚而堕,此非时孤浆预
下故也(孤浆预下必倚而堕,此气血两虚也)。
按薛氏曰∶胎漏黄汁下,或如豆汁,若因肝脾湿热,用升阳除湿汤。血崩肝脾风热,用
加味逍遥散。肝脾郁怒用加味归脾汤,脾胃气虚钱氏白术散,脾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肝经风热
用防风黄芩丸,风入肠胃用胃气汤。



<目录>胎前门

<篇名>子烦

属性:《大全》云∶妊娠若烦闷者,以四月受少阴君火气以养精,六月受少阳相火气以
养气
。若母心惊胆寒,多有烦闷,名曰子烦。《产宝》云∶夫妊娠而子烦者,是肺脏虚而热乘于
心,则令心烦也(肺虚热乘于心,于理似背,当作虚字上看)。停痰积饮在心胸之间,或冲于
心,亦令烦也。若热而烦者,但热而已。若有痰饮而烦者,呕吐涎沫,恶闻食气,烦躁不安
也。大凡娠孕之人,既停痰积饮,又寒热相搏,气郁不舒,或烦躁,或呕吐涎沫,剧则胎动
不安,均为子烦也。
按薛氏云∶前症若因内热用竹叶汤,气滞用紫苏饮,痰滞用二陈、白术、黄芩、枳壳。
气郁用分气饮加川芎。脾胃虚弱用六君子加紫苏、山栀。
烦躁口干属心脾二经,与子烦大同小异,宜用知母丸。



<目录>胎前门

<篇名>子悬

属性:《大全》云∶妊娠心腹胀满者,由腹内素有寒气,致令停饮,重因触冷冻饮料发动,与气
相争,故令心腹胀满也。
按薛氏曰∶前症若外感风寒,内伤饮食,用藿香正气散。若食伤脾胃,用六君子汤。若
阳气
壅滞,胎上逼心,用紫苏饮。李氏曰∶子悬者,心腹胀满也。娠孕四五月以来,相火养胎,
以致胎热气逆凑心,心腹胀满疼痛,宜紫苏饮。有郁心胀满甚者,加莪术及丁香少许。不
食者,芩术汤倍白术加芍药。若火盛极一时,心气闷绝而死,连进紫苏饮救之。此症两尺脉
绝者,有误服动胎药,子死腹中则憎寒,手指唇爪俱青,全以舌为证验,芎归汤救之。仲景
云∶妇人怀孕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子脏寒故
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妇人伤胎怀身,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上重如水气状,怀身七月,
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微利则愈。



<目录>胎前门

<篇名>心痛

属性:《大全》曰∶娠妇心痛,乃风邪痰饮交结。若伤心经,为真心痛,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若伤心支络,则乍安乍发。若伤于子脏,则胎动而血下。
按薛氏曰∶前症若饮食所伤,用平胃散加枳壳、山楂。若因错杂诸邪,当审其因而治之




<目录>胎前门

<篇名>心腹痛

属性:(附子痛、小腹痛)
《大全》云∶娠妊心腹痛者,或由宿有冷疼,或新触风寒,皆由脏虚而致动也。邪正相
击而
并于气,随气上下,上冲于心则心痛,下攻于腹则腹痛,故令心腹痛也。娠妊而痛者,邪正
二气交攻于内也。若不时差者,其痛冲击胞络,必致动胎,甚则伤堕也。又云∶娠妊心腹疼
痛,多是风寒湿冷痰饮与脏气相击,故令腹痛,攻冲不已,则致胎动也。
按薛氏曰;前症若风寒痰饮,用金沸草散,杂病咳嗽,胎气郁结,加香附、川芎。若饮
食停
滞,用六君子加紫苏、枳壳。若怒动肝火,前药更加柴、栀。若郁结伤脾,用归脾汤加枳壳
、山栀。
仲景云∶妇人怀胎,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脉经》曰∶妇人有胎腹痛,其人
不安
。若胎动痛,不动欲知生死,令人摸之,如覆杯者生,如肘颈参差起者死。又冷者死,温者
生。
薛氏曰∶若腹中不时作痛,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