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则以大补气血为
主,若有所见,在临症酌用之)。



<目录>产后门

<篇名>发热

属性:节斋云∶产后阴血虚,阳无所根据而浮散于外,故多发热。丹溪用参、术、 、陈、芎、
归、
炙甘草补虚,轻则加茯苓淡渗,其热自除重则加干姜,(古人于血症中每每用干姜,而今人
率用炮姜,则孰是而孰非也?若谓入肺则宜干姜,入肝则宜生姜,入脾温中则宜炮姜,以其
有守有走有从之不同也。今用炮姜,须炮得十分极黑乃妙。寻常治诸虚烦热者,以竹叶石膏
汤、温胆汤,殊不知产后与寻常不同,如石膏等药不宜轻用,用之必死)。或云大热而用干
姜何也?曰∶此热非有余之邪热,则阴虚生内热耳。盖干姜能入肺,分利肺气,又能入肝,
分引众药生血。然不可独用,必与补阴血药同用,收其浮散,使归根据于阴。但产后胃脾虚多
有过食,饮食停滞而发热者,误作血虚则不效矣。若恶寒发烦躁,作渴,急用十全大补汤。
若热愈甚,急加附子。若作渴面赤,宜用当归补血汤。若误认为火症,投以凉剂,祸在反掌
。产后血虚,气无所根据,则逆而为火。火上逆而瘀血迫之,则心烦矣。治宜童便,盖其味苦
咸寒,其性就下,降火消瘀,故宜服之,所谓浊阴出下窍也。



<目录>产后门

<篇名>自汗

属性:《大全》云∶产后虚汗不止者,由阴气虚而阳气加之。里虚表实,阳气必发于外,故汗
出也
。血为阴,产后伤血,是为阴气虚也。气为阳,其气实者,阳加于阴,故令汗出,而阴气虚
弱不复者,则汗出不止也。凡产后血气皆虚,故多汗,因之遇风则变成痉。纵不成 ,亦虚
乏短气,身体柴瘦,唇口干燥,久则经水断绝,由津液竭故也(夫汗者,阳之气,阴尽不复
则阳无所归,以入于阳,故虚阳上浮于外而为汗耳。人多谓汗多成 而失言因而遇风变 之
理,又不成 ,而短气柴瘦者,此变热也。省之省之。亡阳发 用十全大补、参附、 附之
类,必审其所以而用,毋泛泛执一以为是也)。
按∶前症若气血俱虚,急用十全大补汤,如不应,用参附、 附等汤。若汗多亡阳发
,尤
当用前药。王海藏云∶头汗出,至颈而还,额上汗出偏多,盖额为六阳之会,由虚热熏蒸而
出也。



<目录>产后门

<篇名>往来寒热

属性:产后血气虚损,阴阳不和,败血不散,能令乍寒乍热,阴胜则乍寒,阳胜则乍热,阴阳
相乘
则或寒或热。若因产劳伤脏腑,血弱不能宣越,亦令败血不散,入于肺则热,入于脾(何为
败血入肺则热,入脾则寒也?岂以肺主气,气不和而热,脾统血,血不荣而寒乎?抑脾阴肺阳
而自为寒热耶?然总以逐瘀为主,而温凉之法有不同也)则寒。若误作疟治之则谬矣。阴阳不
和者宜增损四物汤,败血不散者用夺命丹。问曰∶二者何以别之?曰∶时有刺痛者,败血也
。但寒热无他症者,阴阳不和也(用增损四物汤不一,当随病加减)。
按薛氏曰∶产后寒热,因血气虚弱或脾胃亏损,乃不足之症。经云∶阴虚则发热,阳虚
则恶
寒。若兼大便不通,尤属气血虚弱,切不可用发表降火。若寸口脉微,名阳气不足,阴气上
入于阳中则恶寒,须用补中益气汤。尺部脉弱,名阴气不足,阳气下陷于阴中则发热,用六
味地黄丸。大抵阴不足,阳往从之则阳内陷而发热;阳不足,阴往从之则阴上入而恶寒。此
阴阳不分其归,以致寒热交争,故恶寒而发热也。当用八珍汤。若病后四肢发热,或形气倦
怠,此元气未复,湿热乘之故耳。宜补中益气汤。若肌热,大渴引饮,面红目赤,此血虚发
热,用当归补血汤。



<目录>产后门

<篇名>蓐劳

属性:《大全》云∶产后蓐劳者,此由生产日浅,气血虚弱,将养失所而风冷客之。风冷搏于
气血
则不能温于肌肤,使人虚乏劳倦,乍卧乍起,颜色憔悴,饮食不消,风冷邪气而感于肺,肺
受微寒,故咳嗽口干,遂觉头昏,百节疼痛。荣卫受于风邪,流注脏腑,须臾频发,时有盗

,寒热如疟,背膊烦闷,四肢不举,沉重着床,此则蓐劳之候也(蓐劳有二,然总起于产蓐
。一则挟外感,一则由七情。其或兼内伤饮食泄泻与夫瘀血未尽者皆有之,不可不别也)。
按薛氏曰∶前症当扶养正气为主,用六君子汤加当归。若脾肺气虚而咳喘口干,用补中
益气
加麦冬、五味。若因中气虚而口干头晕,用补中益气加蔓荆。若肝经血虚而肢体作痛用四物
参术。若肝肾虚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