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7-女科

11-女科指掌-第16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方有知母无栀、芩、当归。

麦门冬饮
麦冬 人参 茯神 生地 黄芩 犀角 甘草 莲心
竹沥汤
竹沥(一升) 茯苓(四两) 麦冬 防风 黄芩(各三两)

水四升煮二升,入竹沥分三服。知母丸一味为末,枣肉丸服,治误服药而虚烦不安者。
【目录】卷之三\胎前门【篇名】烦躁口渴属性:
【歌】
口干烦躁热而虚,架构阴阳气不舒,热在心脾多有准,煎熬津液不如初,古方知母除胎渴,六一黄 主气虚,又有血凝成神医。(《耿隅载方书》)


【论】
陈良甫曰∶妊娠烦躁口渴者,是足太阴脾经,其气通于口,手少阴心经,其气通于舌。若脏腑虚弱,

营卫不和,以致阴阳失度,热乘于心脾,则津液消烁,故烦躁口渴也。与子烦大同小异,宜知母散。虚热,人参 黄散,或黄 六一汤。耿隅治孕妇暴渴,惟饮五味汁,曰∶此血欲凝非疾也,已而果孕。古方有血欲凝而渴饮 五味之症,不可不知。

【方】

知母散
知母 麦冬 黄 茯苓 黄芩 甘草 竹沥 水二盏煎八分,去渣冲竹沥服。


人参黄 散
人参 黄 知母 麦冬 葛根 茯苓 秦艽 甘草 竹叶 水煎服。


黄 六一汤
黄 (六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
【目录】卷之三\胎前门【篇名】子悬属性:
【歌】
胀满心胸病子悬,紫苏余子古人传,自明停饮兼寒治,李氏胎升相火愆,下气汤同枳壳饮,瘦胎散 共紫苏煎,若还冲筑昏迷闷,葱白当归可保全。


【论】
子悬者,胎气不和,上凑心腹,胀满疼痛也。由素有寒气,致令停饮,触寒发动与气相会,故心腹 胀满也。李氏曰∶四五月以来,君相二火养胎,以致胎热气逆凑心,心腹胀满疼痛,宜严氏紫苏饮加黄芩、山栀。

子悬火盛极一时,心气闷绝而死者,紫苏饮速进救之。

【脉】
有两尺脉伏而绝者,若劳役胎上胀痛水安者,紫苏饮。若误服动胎药以致胎损者,芎归汤。脉浮滑,

葱白汤。

【方】

紫苏饮
紫苏 当归 川芎 白芍 陈皮 人参 大腹皮(洗净) 甘草 加姜 葱白 砂仁 一方有香附无人参。


当归汤
当归 人参 阿胶 甘草 葱白 水煎服。


下气汤
苏叶 陈皮 桑皮 茯苓 青皮 白芍 大腹皮 甘草
枳壳饮
枳壳(二两) 黄芩 白术(各一两)

每服五钱,水煎。

瘦胎饮
当归 白芍 枳壳 砂仁 香附 甘草 益智 母草
葱白汤
葱白连须十四根浓服,安生胎,落死胎。

【目录】卷之三\胎前门【篇名】胎水属性:
【歌】
胎水原来是总名,土虚水泛横流行,恶寒洒淅肌浮肿,喘息 嘘腹胀膨,逐水鲤鱼遵古法,实脾白术 敛全生,大都顺气调脾胃,利水和中疾自平。


【论】
妊娠五六月,腹大异常,胸腹胀满,手足面目浮肿,气逆不安,此由胞中蓄水,俗呼琉璃胎。不治令 子手足软短有疾,宜鲤鱼汤或泽泻散,或苓术汤。张仲景曰∶妊胀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

葵苓散。

【方】

鲤鱼汤
白术 生姜(五两) 茯苓(四两) 当归 白芍(三两) 鲤鱼(一尾二斤)

先煮鱼熟取汁澄清,再煎药五服。

白术散
白术 茯苓 泽泻 陈皮 姜皮 大腹皮 木香 为末砂仁汤下。


苓术汤
茯苓 白术(各四两) 黄芩 杏仁(各三两) 旋复花(一两) 桔红
葵苓散
葵子(半升炒) 茯苓(三两)

为末饮服方寸匕。
胎水总名也,其面目浮肿者,为子肿。胸腹胀满者,为子满。但脚肿者,为子气也。名既不同,轻重自见,
治法亦因而已。
【目录】卷之三\胎前门【篇名】子肿属性:
【歌】
子肿脾虚面目浮,风行水泛湿停留,关门不利从其类,散表分消疾自瘳。


【论】
脾主肌肉,土气安和则能制水,水自传化无有停积。

若脾胃气虚,经血壅闭则水饮不化,湿气泛溢,外攻形体,内注胞胎,始娠肿满,儿未成实,必伤胎气。若临月 而肿,利小便自愈。
薛立斋曰∶子肿,胸腹胀满,小便不利,通身浮肿者,鲤鱼汤。脾胃虚弱,四君子汤。面目浮肿,肢体如水 气,全生白术散,未应,六君子汤。若脾虚湿热,下部作肿,补中益气汤加茯苓。若饮食失节,呕吐泄泻,香砂 六君子汤。若脾虚血少,气滞,加味归脾汤。脚肿,陈景初天仙藤散。

【方】

白术散
白术 茯苓 陈皮 大腹皮 桑白皮 姜皮 一方去白术加木香米汤服三钱。


木通散
木通 香茹 苏叶(各二钱) 枳壳 黄芩(各一钱) 大腹皮(一钱) 木香 诃子皮(各五分)

生姜皮 砂仁 水煎服。

单 方
山栀一合,炒为末,米饮调下,治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