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妇人陷经漏下黑 不解,胶姜汤,一作胶艾汤。妇人小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
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经闭不利,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圆。六十二种风,腹中血气刺痛,
红蓝花酒。妇人腹中痛,当归芍药散、小建中汤。
《良方》曰∶带下有五,由经行、产后风邪乘虚入内,传于脏 腑而致之,伤肝胆色如青泥。伤脾胃黄如烂瓜。伤心、小肠色如赤津。伤肺、大肠形如白涕。伤肾、膀胱黑如 血。
人有带脉横于腰间,如束带之状,因名曰带,故《难经》曰∶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带脉为病,腹满腰溶溶,
若坐水中。《产宝》曰∶处女三病,一者经水初下,阴中热,或当风卧。怖三者有一,后必带下,神仙聚宝散。河间 曰∶带下由任脉湿热甚,津液溢而为带也。如火炼金,热极反兼火化,六月热极,则万物反出津而润泽。宜苦寒正治 之,有用辛温从治而愈者,辛能发散故也。丹溪曰∶赤属血,白属气,俱是胃中湿痰积痰,流而下渗入膀胱,宜 用升提,星、半、苍术、海石、黄柏、青黛、樗根皮之类。《家秘》曰∶大肠主津,小肠主液,清气上升,浊气下 降,则津液化为气血,而填骨髓,养五脏,充肌肤,何疾之有。其或七情内伤,六淫外感,阴阳乘戾,清浊不分,
逆于经遂,流于冲任,津液不能四布,何以奉心化赤而为血哉,故带下也。宜补中益气汤送青黛牡蛎鸡子清丸。
【脉】
右手寸平尺浮,浮为阳,阳绝者,无子。若足冷带下,轻则漏下,重则崩中,皆心不荣血,肝不藏血所 致。带下六极之病,脉浮则肠鸣、腹满,紧则腹中痛,数则阴中生疮,弦则掣痛。尺寸俱虚者,漏血带下。带下漏 血脉浮恶寒者不治。
风
经行冲任已虚空,登厕乘凉易中风,浮缓头痛流鼻涕,急寻苍柏与辛芎。
苍柏辛芎散。
凉
多悲不乐足如冰,腰腹时疼呕带崩,六脉沉迟或虚火,按之无力是寒征。
酒煮当归丸。
惊
血去心虚易着惊,精神恍惚不和平,木乘土位脾家弱,脉动虚浮带已明。
归脾汤。
痰
脉滑肌肥气不清,湿痰下注带如顷,头眩呕哕兼麻木,多是痰涎里面生。
樗皮丸 重者小胃丹主之。
湿
脉缓肌黄脚面浮,腰胯沉重带长流,或时泄泻偏难溺,嗜卧肠鸣湿上求。
四神丸 双白丸 香附散。
热
阳盛阴虚火易升,煎熬津液丧元精,形衰脉数皮肤燥,口苦咽干耳内鸣。
三黄三白丸 白术丸。
寒
寒脉沉迟比冷轻,恶寒腹痛食难行,或时吐利吞酸水,足冷腰疼色不荣。
大温经丸。
虚
漏下多时内必虚,急宜补益莫踌躇,脉来细小芤微涩,乌骨鸡丸载古书。
乌骨鸡丸。
实
败精浊血滞胞门,气积痰凝作实论,腹内坚疼脉弦实,石瘕 癖及贲豚。
露丸。
漏带
带下如同经水来,半年三月一当灾,健脾补气兼收涩,不禁安能得受胎。
白马蹄丸 樗皮丸。
附方
地榆膏治赤白带骨立者。
针灸
三阴交穴在内踝上三寸,天枢在脐旁二寸,气海在脐下一寸半,血海二穴在膝膑上内廉,中枢在脐下四寸,
丰隆在外踝上八寸,水道在天巨下三寸。
【目录】卷之一\调经门【篇名】白浊白淫属性:
【歌】
不甚粘稠比带轻,白淫白浊白崩名,真元下陷脾虚损,龙火蟠腾水不升,多欲房劳明伐肾,邪思妄 想暗伤情,要知经络根源病,察脉观形辨五行。
【论】
吴梅坡曰∶妇人下赤白不甚稠者,名白淫,与男子白浊同,由于龙雷之扰而不澄清也,属足少阴、太 阴,治当清补。若有滑白稠粘者,名带下,属心包。手厥阴心包系于脊,络于带脉,通于任脉,治宜血肉之剂以培 之,此探本穷源之论也。时人泥于常套作湿痰治,用兜涩升提之类,岂知本原伤损,以致腐败而来彼涩滞不清之 物,则益加其滞,升提不正之气,则愈增其郁,惟宜六龙固本丸,十六味保元汤。
【脉】
阳急为瘕,阴急为疝,浮则肠鸣,紧则腹痛,数则生疮,弦则筋掣,弦大虚芤,细小微涩,皆主下白。
心肾不交
深阖寂寞暗伤春,脚软腰疫气不匀,白滑下流多恶梦,耳鸣目眩少精神。
金锁正元丹。
思虑伤神
胸痞虚浮面色黄,多眠少食困野狼当,阴阳清浊相干混,若欲厘清四七汤。
怒气伤肝
往来寒热不安宁,胁痛心烦面带青,口苦脉弦小便数,便知郁怒在肝经。
加味逍遥丸。
固本调元
头晕心嘈气血亏,四肢乏力属于脾,时常麻木精神少,固本培元最合宜。
六龙固本元。
【目录】卷之一\调经门【篇名】经候总论属性:
【歌】
妇人二七天癸至,冲任始通匝月行,恚怒忧思宜谨慎,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