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黄芩一、二钱。如胁腹胀痛,加白芥子一钱。胀滞多者,勿用芍药。
保阴煎
(见血热经早)
若血有滞逆而妄行者,四物汤、丹参散。
四物汤
(见经不调)
丹参散
(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若营气不足,血不能调而妄行者,五福饮、四物 汤、四君子汤、八珍汤,择宜用之。
五福饮
(见血热经早)
四物汤
(见经不调)
四君子汤
(见血虚经乱)
八珍汤
(见经不调)
若脾气虚陷不能收摄而脱血者,寿脾煎、归脾汤、四君子汤加芎、归。再甚者,举元煎。
寿脾煎
(见血虚经乱)
归脾汤
(见经不调)
四君子汤
(见血虚经乱)
举元煎
(见《新方八阵·补阵》)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等证。有不利于归、熟 (地)等剂而 但宜补气者,以此主之。
人参 黄 (炙各三五钱) 炙甘草(一、二钱) 升麻(五、七分炒用) 白术(炒一、二钱)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温服。如兼阳气虚寒者,桂、附、干姜随宜佐用。如兼滑脱者,加乌梅二个,
或文蛤七、八分。
若脾肾虚寒,兼呕兼溏泄而畏寒者,理阴煎、五君子煎、理中汤。
理阴煎
(见血寒经迟)
五君子煎
(见《新方八阵·热阵》)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而兼湿者。
人参(二、三钱) 白术 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干姜(炒黄一、二钱)
水一钟半煎服。
理中汤
(见血虚经乱)
若阳气大虚脱陷者,四维散。
四维散
(见《新方八阵·热阵》)治脾肾虚寒滑脱之甚,或泄利不能止,或气虚下陷,二阴血 脱不能禁者,无出此方之右。
人参(一两) 制附子(二钱) 干姜(炒黄二钱) 炙甘草(一、二钱) 乌梅肉(五分或一钱)
(酌其味之微甚,随病患之意而用之),
或不用乌梅,此即四味回阳饮也。
上为末,和匀,用水拌湿蒸一饭顷,取起烘干,再为末,每服一、二钱,温汤调下。
若脾肾阴气不固者,固阴煎、五阴煎、秘元煎。
固阴煎
(见肾虚经乱)
五阴煎
(见血虚经乱)
秘元煎
(见血虚经乱)
若肝胆气虚不能藏血者,必多惊恐畏怯,宜五福饮、七福饮、八珍汤。兼阳虚者,仍加姜桂。
五福饮
(见血热经早)
七福饮
(见血虚经乱)
八珍汤
(见经不调)
若去血过多,血脱气竭者,当速用独参汤提握其气,以防脱绝。或用当归补血汤。
独参汤
(见《古方八阵·补阵》)治诸气虚气脱,及反胃呕吐,喘促,粥粉入胃即吐。凡诸虚证垂 危者。
人参(二两)
水一升,煮取四合,乘热顿服,日再进之,兼以人 参煮粥食之,尤妙。
《宝鉴》当归补血汤
(见《古方八阵·补阵》)治血气损伤,或因误攻致虚,肌热口渴,目赤面红,
脉大而虚,重按全无。及病因饥饱劳役者。
黄 (炙一两) 当归(三钱)
水一钟半,煎八分,食远服。
若崩淋既久,血滑不禁,宜涩宜固者,龙骨散、如圣散、七灰散之类,同人参兼用之。
龙骨散
(见《妇人规古方》)治血崩不止。
龙骨( ) 当归 香附(炒各一两) 棕毛炭(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四钱,空心米汤调下。忌油腻鸡鱼炙 物。
如圣散
(见《妇人规古方》)治血崩,三服全愈。
棕榈子 乌梅肉 干姜(俱烧存性为末,各等分)
上每服二钱,空心乌梅汤调服。一方单用棕皮,半烧半生,为末,每空心服二钱,亦妙。
七灰散
(见《妇人规古方》)治血崩,神效。
莲蓬壳 罂粟壳 腌蟹壳 益母草 旱莲草 棕毛叶 藕节(各等分俱烧存性,为末)
空心醋点汤调下三钱。一秘方用棉花子以铜锅炒黑为末,黄酒调下二、三钱,三两次即止。并治崩漏、小 产血不止。
凡血淋治法,大约如前。但其秽臭脉滑者,多火,宜从清凉;若腥臭清寒脉细者,多寒,必须温补。其 或久病,则精去无穷,尾闾易竭,非大加培补不可。惟固阴煎及十全大 补汤之类为宜。
固阴煎
(见肾虚经乱)
十全大补汤
(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崩淋之病,有暴崩者,有久崩者。暴崩者其来骤,其治亦易。久崩者其患深,其治亦难。且凡血因崩去,
势必渐少,少而不止,病则为淋。此等证候,未有不由忧思郁怒,先损脾胃,次及冲任而然者。崩淋既久,真 阴日亏,多致寒热咳嗽,脉见弦数或豁大等证。此乃元气亏损,阴虚假热之脉。尤当用参、地、归、术甘温之 属,以峻培本源,庶可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