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由食结,谓之食 。无形者,瘕在气分,气滞则聚而见形,气行则散而无迹。此 瘕之辨也。然又有痛 者,有不痛者。痛者联于气血,所以知气血行则愈,故痛者易治。不痛者,不通气血,另结窠囊,药食难及,
故不痛者难治。此又治之有辨也。其他如肺之积曰息奔;心之积曰伏梁;脾之积曰痞气;肝之积曰肥气;肾 之积曰奔豚。以至后世有曰 癖、曰痞块之属,亦不过以形见之处有不同,故名亦因之而异耳。总之,非在气 分,则在血分,知斯二者,则 瘕二字已尽之矣。但血症气瘕各有虚实,而宜攻宜补,当审之真而用之确也。
诸经义另详积聚门,所当参阅。
《骨空论》曰∶“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张子和曰∶“遗溺、闭癃、阴痿、脬痹、
精滑、白淫,皆男子之疝也。若血涸月事不行,行后小腹有块,或时动移,前阴突出,后阴痔核;皆女子之疝 也。但女子不谓之疝,而谓之瘕。”
【目录】下卷\瘕类【篇名】血属性:瘀血留滞作 ,惟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恚怒伤肝,气逆 而血留,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行。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 滞日积而渐以成 矣。然血必由气,气行则血行。故凡欲治血,则或攻或补,皆当以调气为先。罗谦甫 曰∶养正邪自除,必先调养,使营卫充实,若不消散,方可议下。但除之不以渐,
则必有颠覆之害,若不守禁忌,纵嗜欲,其有不丧身者鲜矣。
血 作痛,或成形不散,在脐腹之下,若暂见停蓄而根盘未固者,只宜五物煎或决津煎加减主之,则血无 不去,痛无不止,足称神剂。
五物煎
(见血寒论外方)
决津煎
(见经期腹痛)
妇人形气、病气俱实,或腹胀,或痛甚,而新有所逆,但欲行滞止痛者,宜通瘀煎、失笑散、玄胡当归 散、加减四物汤之类,疏之、导之,气通滞去,痛必自愈。若稍久且坚,而欲消之、磨之,宜三棱丸、万病丸 之类主之。
通瘀煎
(见经期腹痛)
失笑散
(见经期腹痛)
玄胡当归散
(见经痛论外方)
《良方》加减四物汤
(见《妇人规古方》)治妇人血积。
当归 川芎 芍药 熟地 蓬术 三棱 肉桂 干漆(炒烟尽等分)
上 咀,每服五七钱,水钟半,煎七分,食远服。
三棱丸
(见《古方八阵·攻阵》)治血 、血 瘕、食积、痰滞。
莪术(醋浸炒) 三棱(各三两) 青皮 麦芽(炒) 半夏(各一两)
上共享好醋一钟,煮干共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淡醋汤下。痰积,姜汤下。
万病丸
(见《妇人规古方》)治月经瘀闭,脐腹作痛,及产后 瘕等病。
干漆(炒烟出青白为度) 牛膝(酒洗焙各一两)
上为末,生地黄一升,用砂锅慢火熬膏,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饮下。
形气强壮而瘀血不行,或大便结闭,或腹胀痛甚,有非下不可者,宜《良方》桃 仁承气汤下之最捷,或用夺命丹、桃仁煎、穿山甲散、赤金豆之类皆可,然下须详慎,非有大实不得已之证,
不宜妄用。
《良方》桃仁承气汤
(见《古方八阵·攻阵》)治瘀血小腹作痛,大便不利,或谵语口干,漱水 不咽,遍身黄色,小便自利或血结胸中。疼痛不可近,或寒热 昏迷,其人如狂。
桃仁(半两去皮尖) 大黄(炒一两) 甘草(二钱) 肉桂(一钱)
上姜水煎,发日五更服。
夺命丹
(见鬼胎)
《良方》桃仁煎
(见《古方八阵·攻阵》)治血瘕。
桃仁 大黄(炒各一两) 虻虫(半两炒黑) 朴硝(一两)
上为末,以醇醋一钟,瓷器中煮三分,下前三味,不住手搅煎至可丸,乃下朴硝,丸如桐子大,不吃晚 食,五更初温酒下五丸,日午下秽物,如未见,再服,仍以调气血药补之。立斋曰∶向 在毗陵一妇人,小便不通,脐腹胀甚,余诊之曰∶此血瘕也,用前药一服,腹痛下瘀血、血水即愈。此药猛 烈大峻,气血虚者斟酌与之。
穿山甲散
(见《古方八阵·攻阵》)治 痞瘀血,心腹作痛。
穿山甲(炒焦) 鳖甲(醋炙) 赤芍药 大黄(炒) 干漆(炒烟尽) 桂心(各一两) 川芎 芫花(醋炒) 归尾(各半两) 麝香(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酒调下。
赤金豆
(见鬼胎)
养正之法,当察阴阳上下,病之久新及邪正强弱之势。其有停瘀虽甚,而元气困弱者不可攻;病久而弱,
积难摇动者不可攻。凡此之类,皆当专固根本,以俟其渐磨渐愈,乃为良策。如郁结伤脾者,宜用归脾汤、逍 遥饮、寿脾煎。脾胃虚寒者,宜温胃饮、养中煎、六君子汤。肝肾虚寒者,宜大营煎、暖肝煎、理阴煎,或 《良方》交加散亦可。脾肾虚寒,大便泄泻或不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