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完素曰。产
后经水适断。感于异症。手足牵搐。切牙昏冒。宜增损柴胡汤。前症已去。次服秦艽汤。去其风邪。又产后风气在表。
面目四肢浮肿。宜七圣丸。以利为度。如又喘嗽。加木香、槟榔倍之。谓气多也。如又昏冒。加羌活、川芎。谓多风也。
又产后虚劳。虽日久而脉浮疾者。三元汤。日久虚劳。微有寒热。脉沉面浮。宜柴胡四物汤。日久虚劳。针灸小药俱不
效者。三分散。日久虚劳不能食。十全散。又产后诸积不可攻。当养阴去热。其病自退。芍药汤。又产后冲胀。胸中有
物。状如噎。气不降。紫金丹。又产后头痛。血虚痰癖寒厥。皆令头痛。加减四物汤。如有汗者。是气弱头痛也。加芍
药三两。桂一两五钱。生姜煎。如痰癖头痛。加半夏三两。茯苓一两半。生姜煎。如热厥头痛。加天麻三两。附子一两
半。生姜煎。又产后诸病。但以双解散服之。通身中外血气宣通。病皆除愈。然孕妇。及产后月经过多。并泄泻者。勿
与服之。又俗未知产后亡液。损血疼痛怖惧。以致神狂气乱。则阴气虚损。邪热太甚。而为诸热症。由不读素问。不知
造化。故不识症候阴阳。反妄以为产后诸虚百损。便为虚冷而无热也。遂以热药温补。或见烦渴者。不令饮水。本虽善
心。为害多矣。但以临时审其脏腑。六气虚实。明其标本。如法治之而已。朱震亨曰。产后血晕。因虚火载血上行。渐
渐运来。方用鹿角烧灰。出火毒研极细。酒同童便灌下。一呷即醒。行血极快。大凡产后有病。先固正气。又产后泄泻。
恶露不行。此余血渗入大肠为泻。洞泄不禁。下青白黑色。用荆芥穗炒黑入麝研汤下。药虽微。能治大病。方名的奇散。
又产后才见身热。便不可发表。发热恶寒。皆是气血虚。左手脉不足。补血多于补气药。右手脉不足。补气多于补血药。
恶寒发热腹痛者。当去恶血。腹满者不是。腹痛者是。又尝见尿胞因稳婆不谨。破损而得淋沥。遂为废疾。因思肌肉尚
可完补。胞虽在腹。亦可治。其症血气必虚。必用大补。以参、术为君。芎、归为臣。桃仁、陈皮、茯苓、黄 为佐。
而煎以猪羊胞。极饥时饮之。亦必多服。气血自长。其胞自完。恐稍迟缓。殊难成功。李 曰。产妇体实无病。不药可
也。但难产气衰。瘀血停留。非药不行。古法。产后用古芎归汤加童便一半服之。如无童便。以淡醋磨墨一小盏入煎汤
药亦好。又产后百病。皆血虚火盛。瘀血妄行而已。间有内伤饮食。外感风寒。然亦必先逐瘀补虚为主。又产后瘀消。
方可行补。如左脉弱。加补血药。右脉弱。加补气药。如不兼逐瘀。但服参、 停滞之剂。有瘀血攻心即死者。食肉太
早亦然。又凡产母。但觉小水短少。(此是微旨)即是病生。便须服药。调理脾胃肝肾。如不愈者。必气滞且逆。盖妇人
凡事多忧思恚怒。忧思过。则气结而血亦结。恚怒过。则气逆而血亦逆。甚则乳硬胁痛烦热。要之。女病皆因气血郁结。
所以古方多用行气药。薛己曰。产后发痉。大补气血。可保无虞。但攻风邪。死无疑矣。又产后寒热。因气血虚弱。或
脾胃不足。经云。阴虚则发热。阳虚则恶寒。若兼大便秘。尤属气血虚。切不可发表降火。若寸口脉微阳不足。阴气上
入阳中则恶寒。补中益气汤。尺脉微阴不足。阳气下陷阴中则发热。六味地黄丸。大抵阴不足。阳往乘之。则阳内陷而
发热。阳不足。阴往从之。则阴上入而恶寒。此阴阳不归其分。以致寒热交争。故恶寒又发热也。八珍汤。又妇人性情
执着。不能宽解。多被七情所伤。遂遍身痛。肢节肿痛。或气填胸满。或如梅核塞喉。咽吐不出。或涎痰壅盛。上气喘
急。
或呕逆恶心。甚者渴闷欲绝。产妇多成此症。宜四七汤。先调滞气。更用养血。若因忧思致小便白浊者。用此药吞青州
白丸子。屡效。又血出过多。恒病睛珠痛不能视。羞明隐涩。眼睫无力。眉骨太阳酸痛。当归养荣汤。当归补血汤。除
风益损汤。选用。有热。加黄芩。脾胃不和。恶心不进食。加生姜。产漏。加阿胶。复其血。使有所养则愈。然要忌咸
物。经曰。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王肯堂曰。凡妇人患风气。脐下虚冷。皆产后未满百日会合之故。慎之。张介宾曰。
凡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症。然有虚者。有少虚者。有全实者。当随人随症。辨其虚实以治。不得有成心。概行大补。
以致助邪。又产妇虚症。素弱之人多有之。或于产后。气血俱去。而更弱者亦有之。总当因人察脉。因脉察症。若脉气
形气病气俱不足。此当以全虚治之。若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或兼火邪。或兼外邪。或以饮食停滞。此亦虚中有实。不
可不审。此中委曲。未能言尽。惟明者悟之。产后不虚症。或原素日无病。或以年少。或以素耐辛苦贫劳之质。此辈无
不足。一旦受孕。乃于无病腹中参入于此物。故致气血壅塞。为胀为呕。是皆添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