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7-女科

37-竹林女科证治-第49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性:产后四五日忽感风寒发厥,乃阳气既虚而阴血又耗,复感寒邪以成之者也。宜转厥安产汤。

转厥安产汤
人参 附子(制)

水煎服。
【目录】卷三\保产下【篇名】产后中风属性:产后五七日内强力下床,伤动血气,致使风邪乘虚入之。或伤于房室,或怀忧怒扰荡冲和,或因食生硬伤 动脏腑。得病之初眼涩,口噤,肌肉挛搐,渐至腰脊筋急强直者不可治。此乃人自不谨所致,非偶尔中风所得 也。宜用荆芥穗三钱为末,或酒或童便 开灌之神效。
【目录】卷三\保产下【篇名】虚极生风属性:产后生风因去血过多,气无所主,以致唇青厥冷,汗出,目眩神昏,命在须臾,此虚极生风也。急服济危 丹。误投风药则不救。

济危丹
乳香(去油研) 五灵脂(研) 硫黄(研) 元精石(研) 阿胶(蛤粉炒珠) 卷柏(生用)

桑寄生 陈皮(去白,各等分)
先将四味末和入金石器内,微炒勿令焦,再研极细,再入余药末和匀,生地黄汁为丸,每服二十丸。
【目录】卷三\保产下【篇名】咳嗽属性:产后咳嗽,有因恶露上攻肺经受邪者,宜二母散以破其瘀。有感风咳嗽,恶寒发热者,宜参苏饮以散其寒。
有阴虚火盛上烁肺金者,宜麦味地黄汤以滋其化源。

二母散
知母 贝母(去心) 人参 茯苓(各一钱) 桃仁 杏仁 各四十九粒(各去皮尖捣)

水煎服。

参苏饮
人参 苏叶 半夏(制) 葛根 前胡 桔梗 枳壳(麸炒) 陈皮 茯苓 甘草 木香 上加姜枣,水煎服。


麦味地黄汤
熟地黄 山药 山萸肉 丹皮 茯苓 泽泻 麦冬(去心) 五味子 上各等分,水煎服。

【目录】卷三\保产下【篇名】喘促属性:产后喘促有肺无寒邪,而但见喘促者,此以血去阴虚,孤阳无主,故气穷短促。乃肝肾亏损,元海无根,
虚脱之兆,最最为危候,宜贞元饮。若气虚兼寒者,宜大补元煎。有风寒外感,邪气入肺而喘促者,此必气粗 胸胀,或多咳嗽。治宜疏散兼补,宜六君子汤。若寒邪入肺,气实气壅,而本无虚者,宜六安煎。

贞元饮
熟地黄(七八钱) 炙甘草(一二钱) 当归(二三钱)

水煎温服。
若兼呕恶,或恶寒,加煨姜三五片;气虚脉微至极者,加人参一二钱;肝肾阴虚,手足厥冷加肉桂一钱。

大补元煎
人参(一二钱) 山药(炒,二钱) 熟地黄(二三钱) 杜仲(炒,二钱) 当归(二三钱) 山萸肉(一钱)

枸杞(二三钱) 炙甘 草(一二钱)
水煎温服。
如元阳不足多寒者,加肉桂、附子、炮姜之类;气分偏虚者,加黄 、白术(俱蜜水炙);血滞者,加川芎 去山萸肉(不用);滑泄者,加五味子、破故纸之类。

六君子汤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 炙甘草 半夏(制) 陈皮(各一钱五分) 枣(二枚) 姜(三片)

水煎服。

六安煎
陈皮(一钱五分) 半夏(制) 茯苓(各二钱) 杏仁(去皮尖) 甘草(各一钱) 白芥子(五分)

生姜(三五片)
水煎,食远服。
若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五分;冬月严寒邪甚者,加麻黄、桂枝;若风胜而邪不甚者,加防风一钱,
或加苏叶一钱;若寒邪咳嗽不利者,加当归二钱;若气血不足者,加当归二钱,熟地黄三钱。
【目录】卷三\保产下【篇名】蓐劳属性:产后证最重而难治者,莫如蓐劳。蓐劳之因有二∶一由内伤,由产理不顺调养失宜,或忧劳思虑,伤其脏 腑,荣卫不宣,令人寒热如疟,头痛自汗、痰咳气逆,虚羸喘乏,体倦肢怠,宜补虚汤。一由外感未满,日月 气血虚耗,风冷乘之,与气血相搏,不能温于肌肤,令人发热憔悴,饮食不消,肢体烦痛。若风冷之邪感入于 肺,肺受微寒,咳嗽口干,头晕体痛,荣卫受风,流注脏腑,发眩盗汗,寒热如疟,背膊 烦痛,肢体沉重,宜茯苓散、加味佛手散。若初产后蓐劳困倦,宜猪肾汤。若虚汗不止,宜母鸡汤。若兼脏寒,
宜羊肉汤。若气血俱虚,宜十全大补汤。若兼外邪发热,宜补阴益气煎。若兼外邪发热而中寒,背恶寒者,宜理 阴煎加减治之。若兼阳虚内寒,宜五君子煎。若阳盛阴虚兼内热者,宜五福饮加白芍、黄芩、地骨皮之类,随 宜用之。

补虚汤
人参 黄 (蜜炙,各一钱半) 肉桂 炙甘草(各五分) 川芎 当归 白芍 白术(蜜炙,各一钱)

上加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热轻加茯苓二钱;热重加黄芩(酒炒)一钱;热甚加干姜(炒黑)一钱,引入肝经去血。

茯苓散
茯苓(一两) 当归 川芎 熟地黄 白芍 黄 (蜜炙) 人参 肉桂(各五分)

上为末,先用猪腰一对,姜三片,枣二枚,水三盏,煎二盏;去渣,入药末五钱,煎一盏服。

加味佛手散
当归 川芎 黄 (蜜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