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日内得煮饭汁,作芜菁羹食之,以 外一切禁断。(文仲、《肘后》同) 
又疗上气三十年不瘥方 大枣(一百枚去核、皮) 豉(一百二十颗) 杏仁(一百粒) 椒(二百粒汗) 
上四味,先捣杏仁,令极熟后,纳枣、椒、豉,更捣作丸,如枣核大。含,稍稍咽之, 
日三夜一。(并出第十七卷中) 
《近效》疗久上气,气急卧不得方。 
紫苏叶(二两) 生姜 麻黄(去节) 杏仁(各三两) 赤茯苓 桑根白皮 葶苈子 (各二 两熬) 橘皮(一两半)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先煮麻黄去沫,下诸药和,煮取二升七合,绞去滓,分三服, 
每服如人行七八里久。温服之毕,服后丸。 
又丸方 葶苈子(六两熬令紫色) 
上一味,捣如泥,丸如梧子大。每食后以枣饮下十丸,日二服。干枣十颗,擘碎,以水 一升,煮取五合,去滓,用下丸甚效。 
【目录】卷第十【篇名】上气胸满方二首内容:《古今录验》胡椒丸 疗咳上气,胸满,时复呕沫方。 
胡椒 荜茇 干姜(各三两) 白术(二两) 桂心 高良姜 人参 款冬花 紫菀 甘 草 (炙各二两) 
上十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一服五丸,日二服。不知,增之,以知为度。忌生冷、 
醋滑、猪、鱼、肉、蒜、桃、李、雀肉、生葱、海藻、菘菜。(出第十九卷中) 
《救急》茯苓人参散 疗上气,胸胁满闷,益心力,除谬忘,永不霍乱,能饮食。此方 功力,诸药不逮。有人年四十时,因患积痢,羸惫不能起止,形状如七十老人,服此药两剂 ,平复如旧,久服延年益寿方。 
茯苓(二斤去黑皮,擘破,如枣大,清水渍经一日一夜,再易水,出于日中,曝干为末) 
人参(七两捣) 甘草(一两炙,切) 牛乳(七升) 白砂蜜(一升五合) 
上五味,以水五升,纳甘草,煮取二升,除甘草澄滤,纳茯苓,缓火煎,令汁欲尽,次 纳白蜜、牛乳,次纳人参,缓火煎,令汁尽,仍搅药令调,勿许焦成,日中曝干,捣筛为散 ,以纸盛之,温乳及蜜汤和吃并得。亦不限多少,夏月水和当 。忌海藻、菘菜、大醋。并 是大斗大升大秤两也,此方极验,合数剂立效。(出第六卷中) 
【目录】卷第十【篇名】上气咳身面肿满方四首内容:崔氏疗肺热而咳,上气喘急,不得坐卧,身面肿,不下食,消肿下气止咳,立验方。 
葶苈子(二十分熬) 贝母(六分) 杏仁(十二分炮) 紫菀(六分) 茯苓 五味 子(各六 分) 人参 桑白皮(各八两) 
上八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一服十丸,日二服,甚者夜一服,渐渐加至二三十丸, 
煮枣汁送之。若腥气盛者,宜服此药。若小便不利者,宜服后方。忌酢物。 
又方 葶苈子(二十分熬) 杏仁(十二分) 茯苓(六分) 牵牛子(八分熬)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许。每服八丸,日再夜一,渐渐加至二十丸,煮枣汁 送之。大忌醋物。 
又疗上气咳嗽,长引气不得卧,或水肿,或遍体气肿,或单面肿,或足肿,并主之方。 
葶苈子(三升微熬) 
上一味,捣筛为散,以清酒五升渍之,春夏三日,秋冬七日。初服如胡桃许大,日三夜 一,冬日二夜二,量其气力,取微利为度。如患急困者,不得待日满,亦可以绵细绞即服。 
其葶苈单茎向上,叶端两角,角粗且短。又有一种苟芥草,叶近根下作歧,生角细长,采时 必须分别。前件六种病状,发动各不同,始终至困,并归于水,但人腹内有块,及两边皆有 者,或当心有块稍肚大者,并是水病。即此药必须得好新熟无灰酒,清者始可用,经日多者 恶不堪用。前件病皆是热,服药唯须慎酒、面、生冷、鸡、猪、鱼、肉。大困及不得卧,入 口则定,老少任意量力,必须好差平复,始可停药,此方神验。服药如伤多闷乱者,作土浆 饮即定。(并出第六卷中) 
《必效》疗上气咳嗽,腹满体肿方。 
取楸叶(三升) 
上一味,煮三十沸,去滓,煎堪作丸如小枣子。以竹筒纳下部,立愈。(出第一卷中) 
【目录】卷第十【篇名】上气喉中水鸡鸣方一十二首内容:《深师》疗久逆上气胸满,喉中如水鸡鸣。投杯汤方。 
小麦(一升) 麻黄(四两去节) 浓朴(五两) 石膏(如鸡子) 杏仁(五合)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小麦熟,去麦纳药,煮取三升,分三服。咳嗽甚者,加五味子 、半夏洗各半升,干姜三累经用甚良。 
又疗上气,脉浮咳逆,咽喉中水鸡鸣,喘息不通,呼吸欲死。麻黄汤方。 
麻黄(八两去节) 射干(二两) 甘草(四两炙) 大枣(三十颗)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三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已用甚 良。忌海藻、菘菜等。 
又疗咳逆上气,胸中塞不得息,卧不安席,牵绳而起,咽中如水鸡声。投杯汤方。 
款冬花(二十分) 杏仁(四十颗) 甘草(一两炙) 大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