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端。注于悬膺之侧。形如瘰 。妨碍饮食。由心经热积所致。宜清心牛黄丸。



<目录>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篇名>咽喉部

属性:婴儿感冒。风热攻逼咽喉。及痘疮蕴热上攻。咽喉肿痛。痰气不顺。咳嗽失音者。用
人参(五钱) 桔梗(蜜炙一两) 甘草(半生半熟三钱)
水煎服。
\x清咽解毒汤\x 治婴儿出痘咽喉痛者。首尾可服。
山豆根 麦冬(各一钱) 牛蒡子 玄参 桔梗(各七分) 防风(五分) 甘草
水煎服。



<目录>卷四

<篇名>不分部位大毒

属性:不分部位为随处可生也。以其不按穴次故另分之。



<目录>卷四\不分部位大毒

<篇名>内痈总论

属性:夫痈肿生于背外者。看俞穴。而内痈生于腹内者。则看募穴矣。宜各随募穴以分其经。如其穴隐隐痛
而不已。视其肉微起者痈也。肉不起者疽也。而本经之脉必满而实。
但疑似之间。以点阴胶法试之。(阴胶即久用甑中气垢也)用少许于口中。即知脏腑所起。直达至住处。
知痛足可医也。
雷公云。知疮所在。口点阴胶。或以生豆浆饮之。不嫌生气者。痈也。或将患人两手扶起过头。忽然胁下
吊痛过心者。痈也。再吐痰于水中。沉者是脓。痈也。
脉数身无热。内有痈也。浮紧在表。沉实在里。不浮不沉。知为在经。紧则主痛。脉紧而数。其脓未成。紧去
而数。其脓已成。又滑数实促者下之。芤迟虚弱者补之。长而缓者易治。为胃气盛也。短散结代。补而不
应者不治。
初起者。外兼灸法尤良。用独蒜切片三钱。浓安穴上灸之。三壮一易。以灸至不痛为率。其毒自消。若内
毒已溃者。及肝胆部位者。生于脐者。惟宜服药攻之。禁用针灸。
\x总治法\x 穴在心膈之分者。属上焦气分。宜神效栝蒌散之类。穴在腹肋之分者。属中下二焦气血之
分。宜薏苡仁汤之类。肚中肿起只一点。痛而不移者。肚痈也。会脓散。腹痛如锥手不可近。六脉洪数
者。阳 毒也。加味贵金汤。内痈已久。败脓腥秽。脐腹冷痛者。怀忠丹。心胸有孔。久不愈者漏也。补漏
丹。



<目录>卷四\不分部位大毒

<篇名>内痈总论

属性:\x神效栝蒌散\x 治内痈脑髭背腋诸毒。瘰 便毒。乳痈、乳疽、乳劳、乳岩等症。悉效。
大栝蒌(一个子多者佳子少者用二个) 当归(五钱) 甘草(四钱) 没药(三钱) 乳香(一钱)
用黄酒二碗。煎八分服。或去当归。加皂角刺一两六钱半生半熟炒。名立效散。与原方兼服之。尤佳。
服将愈。加参、 、芎、术。以培其元。
\x薏苡仁汤\x 治内痈肠痈。腹痛胀满不食。小便涩滞。妇人产后多有此症。但疑似之间便可服之。
薏苡仁(三钱) 栝蒌仁(三钱) 丹皮(二钱) 桃仁泥(二钱) 一加白芍一钱
水二钟。煎一钟。温服。
\x会脓散\x 治肚痈内痈。未溃自消。已溃者脓从便下。
黄 归尾 穿山甲(炒) 大黄(各一两) 白芷(六钱) 蜂房(一个重六七钱者酒浸瓦焙六次)
连翘(二钱) 蜈蚣(大者七条酒浸瓦焙二次)
上为末。每服三五钱。无灰酒调服。再多饮以助药力。如背疽加羌活。胁痈加柴胡。乳症加升麻。各随
经络加引经药五七分。酒煎服药。尤佳。
\x加味贵金汤\x 治阳 毒。腹痛如锥。手不可近。六脉洪数者。
大黄 白芷 僵蚕 穿山甲 贝母
用水二钟。煎一钟。食远服。
\x怀忠丹\x 治内痈久溃。脓血腥秽。脐腹冷痛。兼治妇人白带。腥秽不堪者。立验。
单叶红蜀葵花根(四两) 白芷(二两) 枯白矾(一两) 白芍(一两)
为末。熔黄蜡四两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清米汤送下。推下脓血令尽。次服大补之药。以培
其元。忌发物。
\x补漏丹\x 治心胸有孔久不愈者。及胃痈、井疽、肝痈、心 等症。
鹿茸(去毛酥炙) 大附子(炮去皮脐) 食盐(等分)
为末。煮枣肉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黄酒送下。



<目录>卷四\不分部位大毒

<篇名>内痈总论

属性:肺痈之发。必先中府穴隐痛不已。穴在乳上三肋间。初则寒热咳嗽。项强不能转侧。脉滑而数。久则肢
肿。咳腥臭脓痰。甚则胸膈胀满。呼吸不利。食少脉洪。自汗。视其身凉脉细。脓血交粘。痰色鲜明。饮食知
味者顺。手掌皮粗。脉洪气急。颧红鼻 。呕哕不食。污脓白血如米粒者逆。
脉洪滑身热者难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