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青唇黑。便瘀者死(此言脏坏便瘀血。)右
一寸三分。毒锐者不治。溃喉者不治。阴入腹者不治。入囊者死。鬓深及寸余者不治。病疮
腰背强急螈 者。皆不治。



<目录>卷一

<篇名>发背治之难易七

属性:疽发背上。以两手上搭着者。谓之左右搭。头多如蜂窠者。易治。以两手下搭着者。谓
之腰疽。亦易治。
以两手上下俱搭不着者。谓之发背。此证最重。
大抵以上所言地分。皆脉络所会。内系脏腑。患者得而早言。医者审证。按法治之。皆
为不死。设不早治治不对证。虽发于不死地分。恐亦致死也。



<目录>卷一

<篇名>占色候生死八

属性:病患目中赤脉。从上下贯瞳仁。一脉一年死。二脉二年死。若脉下者。疗之瘥。面上忽
贯上下如脂赤色。从额上下至鼻。黑色出额上。大如指。及连鼻上至肩。又有赤色垂。并为
机按赤脉属火。瞳仁属水。赤脉贯瞳。火反乘水。面属阳。阳部赤色。阳胜阴微。额上
黑色。阳微阴胜。故多危也。



<目录>卷一

<篇名>痈之源有五九

属性:天行一 瘦弱气滞二 怒气三 肾气虚四 服法酒食炙爆服丹药热毒五
盖治痈疽不可一概视为热。其治难易。当自一而至五动。



<目录>卷一

<篇名>生痈所感不同十

属性: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膏粱浓味。热毒内积。其变多生大疽。受毒部分。其
毒从虚处受之。大丁、大疽也。以其根深在内也。此言疽因浓味内热为变而生。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 。留连肉腠。
人身阳气。其精微以养神。其柔和以养筋。阳气在身表。开阖失宜。在外寒气从而袭之
袭其筋络。则筋络拘急为偻俯。如陷入经脉。则经脉凝瘀为疡 。留连分肉节腠间。不易散
此言疡 因阳气开阖失宜。外寒袭陷。经脉凝瘀而生。
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营生血。营气流行失宜。不从其道阻逆于肉理。则血郁热。聚而为痈肿。
此言痈肿因营气失宜。逆于肉理。血郁热聚而生。
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
三阳。手阳明大肠。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其三阳为病。在上发寒热。在下为痈肿。
此言痈肿在下。从三阳而生。当视三阳脉而辨。
东方之域。鱼盐之地。其民食鱼嗜咸。安其处。美其食。鱼热中。盐胜血。故其民黑色
疏理。其病为痈疡。
此言痈疽。因土地濒海。食鱼嗜咸。安居不劳。美味不节。鱼热中。盐胜血而生。
诸痈肿。筋挛骨痛。此寒气之肿。八风之变也。
经曰。寒伤形。形伤肿。八风。八方之风。灵枢云。东南方来名弱风。伤人也在肌。西
名谋风。伤人也在肉。东方来名婴儿风。伤人也在筋。北方来名大刚风。伤人也在骨。此寒
气之肿。八风之变。而为痈肿。筋挛。骨痛。
此言痈疽。因四方寒气。八风过伤而生。
肾移寒于脾。痈肿少气。
夫肾伤于寒。转移于脾。脾主肉。分肉之间。卫气行处。肾寒复传脾。则分肉寒而卫气
凝。故肾结为痈肿。肉结血伤而少气。
此言痈肿。因肾寒传脾而生。
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
脾主肉。肝主筋。肉温则筋舒。今脾传寒于肝。故肉寒则卫气结聚为痈肿。筋寒则急为
此言痈肿。因脾寒传肝而生。
肝满。肺满。肾满。皆实。则为肝肺肾痈。
满实。脉气满实也。以脏气邪盛满实。故脉气如是。
此言肝肺肾痈。因脏气邪盛满实而生。当视脉气满实而辨。



<目录>卷一

<篇名>肺肝肾痈症十一

属性:肺痈主 满。肺藏气而外主息。其脉支别者。从肺系横出腋下。故喘而两 满。此言
肺痈所见症。
肝痈主小便。肝主惊。肝脉循股入毛中。环阴器抵少腹。直上贯肝膈。布胁肋。故两
满。两 满。卧则惊。不得小便。
此言肝痈所见证。
肾痈主少腹满。此言肾痈所见证。



<目录>卷一

<篇名>痈生原于脏腑十二

属性:五脏菀熟。痈发六腑。
菀、积也。熟、热也。五脏积热。六腑受之。阳热相薄。热之所过。则为痈也。
此言五脏积热。六腑受之而生。
六腑不和。留结为痈。
六腑属阳而主气。肌肉上为阳脉。邪气游于六腑。则肌肉上之脉不和。邪气停留肌肤。
结聚为痈肿矣。此言六腑受邪而生。



<目录>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