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自进。经曰。饮食不进。胸膈痞塞。或食不消。大府溏泄。此皆
真火不能上蒸脾土而然也。若肾气壮。则丹田之火上蒸脾土。则无此病矣。
一方 小儿口疮。江茶、粉草为末。敷之。
一方 用黄丹。
又方 苦参 黄丹 五倍子 青黛等分。研为末敷。
又方 青黛 芒硝 为末。敷。
胎毒口疮 五倍子 黄丹 江茶 芒硝 甘草等分。为末。敷。
又方口疮 黄柏 细辛 青盐等分。为末。敷之。三日即愈。



<目录>卷六

<篇名>咽喉一百二十三

属性:疼痛或寒热者。邪在表也。宜发散。
肿痛痰涎壅盛者。邪在上也。宜降之。
痛而脉数无力者属阴虚。宜滋阴降火。
肿痛发热便秘者。表里俱实也。宜解表攻里。如症紧急。便刺患处。或刺少商穴。
一人咽痛脉数。以荆防败毒散加黄连二剂少愈。乃去芩、连。又六剂而愈。(此凭脉症
一人乳蛾肿痛。脉浮数。尚未成脓。针去恶血。饮荆防败毒散二剂而消。(此凭症也。)
一人咽喉作痛。痰涎上壅。予欲治以荆防败毒散加连翘、山栀、玄参、牛蒡子。彼自服
降火之药。反加发热。咽愈肿痛。急刺少商二穴。仍以前药加麻黄汗之。诸症并退。惟咽间
一紫泡仍痛。此欲作脓。以前药去麻黄一剂。脓溃而愈。(此凭症也。)
凡咽痛之疾。治之早或势轻者。宜荆防败毒散以散之。治之迟或势重者。须刺少商穴。
已结。必刺患处。亦有刺少商。咽虽利而未痊消者。必成脓也。然脓去则安。若有大便秘结
者。虽经针刺去血。必以防风通圣散(六)攻之。然甘寒之剂。非虚火不宜用。
一妇咽喉肿痛。大小便秘。以防风通圣散(六)一剂。诸症悉退。又荆防败毒散(七)三剂
而安。(此凭症也。)
治此。轻则荆防败毒散、吹喉散、重则用密钥匙。及刺患处出血最效。否则不救。针
少商二穴亦可。但不若刺患处之神速耳。
一人咽喉肿痛。脉数而实。以凉膈散一剂而痛止。再以荆防败毒散加牛蒡子二剂而肿退
。以荆防败毒散二剂。又以甘桔、荆防、玄参、牛蒡子四剂而平。
一人嗌痈肿痛。脉浮数。更沉实。饮防风通圣散(六)一剂。泻一次。势顿退。又荆防败
毒散二剂而消。(此凭症脉也。)
一人咽喉肿秘。牙关紧急。针不能入。先刺少商二穴出黑血。口即开。更针患处。饮清
咽利膈散一剂而愈。(此凭症也。)
大抵吐痰针刺。皆有发散之意。故多效。不用针刺。多致不救。
一人咽喉肿闭。痰涎壅甚。以胆矾吹咽中。吐痰碗许。更以清咽利膈汤四剂而安。(此
凭症也。)
一人咽喉肿痛。药不能下。针患处出紫血少愈。以破棺丹噙之。更以清咽消毒散(六五)
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咽喉干燥而痛。以四物汤(九)加黄柏、知母、玄参四剂少愈。再用人参固本丸(二
百四一)一剂。不复发。
一人口舌生疮。服凉药愈甚。治以理中汤(二七)而愈。(此因治误而变。)
一人咽痛。午后益甚。脉数无力。以四物汤(九)加黄柏、知母、荆、防四剂而愈。仍以
前药去荆防。加玄参、甘、桔数剂。后不再发。
一人口舌糜烂。服凉药愈甚。脉数无力。以四物加酒炒黄柏、知母、玄参一剂顿退。四
剂而痊。(此凭脉症也。)
一人口舌生疮。饮食不甘。劳而愈甚。以理中汤顿愈。(此凭症也。)
一人口舌生疮。脉浮而缓。用补中益气汤(十六)加炮干姜。更以桂末含之。即愈。
一人患之。劳而愈甚。以前药加附子三片。二剂即愈。
丹溪曰。口疮服凉药不愈者。此中气不足。虚火从上无制。用理中汤。甚则加附子。
一弱人咽痛。服凉药或遇劳愈甚。以补中益气汤(十六)加芩、连四剂而愈。乃去芩、连
又数剂不再发。(此凭症也。)
常治午后痛。去芩、连加黄柏、知母、玄参。亦效。
一老咽痛。日晡甚。以补中益气汤(十六)加酒炒黄柏、知母。数剂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乳蛾肿痛。饮食不入。疮色白。其脓已成。针之脓出。即安。(此凭症也。)
一人咽喉肿痛。予欲针之。以泄其毒。彼畏针。只服药。然药既熟。已不能下矣。始急
针患处。出毒血。更以清咽消毒药而愈。
一患者其气已绝。心头尚温。急针患处。出黑血即苏。如鲍符卿、乔侍郎素有此症。每
患。针去血即愈。
大抵咽喉之症。皆因火为患。其害甚速。须分缓急。及脓成否。若肿闭及壅塞者。死如
。宜用密钥匙吹患处。吐出痰涎。气得流通则苏。若吐后仍闭。乃是恶血或脓毒。须急针患
处。否则不治。前人云。喉闭之火与救火同不容少待。治喉之方固多。惟用针有回生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