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已成脓者至不痛而溃。既溃,贴阳和 解凝膏,内服阳和汤,气虚者,兼加味保元汤,毒深兼犀黄丸,早晚轮服,至愈乃止。愈后或 背上仍如负板,舒转不快者,用小金丹十丸,每日早晚两进,
再按背部之患,如莲子发、蜂窝发、阴阳二气疽、串疽、连珠发、禽疽、痰注发、黄瓜 痈,诸书名类颇多,概名之发背。洞晓阴疽阳痈,变通治法,则无误矣。
五通丸
(通用五十。)
醒消丸
(通用四十七。)
阳和丸
(通用六。)
加味二陈汤
(通用十八。)
阳和汤
(通用五。)
犀黄丸
(通用四十八。)
小金丹
(通用五十二。)
加味保元汤
(通用二十九。)
阳和解凝膏
(通用七十七。)
洞天膏
(通用七十六。)
【目录】卷三\腰部证治(计三证)
【篇名】筋脉属性:腰,(即脊骨十四椎下十五、十六椎间,尻之上也。)足厥阴肝、足少阴肾脉入腰。足太 阳膀胱脉抵腰。
【目录】卷三\腰部证治(计三证)
【篇名】筋脉属性:生肾俞穴,在脊骨两旁陷肉处,按阳痈阴疽则例治法。
【目录】卷三\腰部证治(计三证)
【篇名】筋脉属性:腰间发一红 如瘤,两边各生一红线缠至脐腹则死。用墨水磨浓调雄黄末,涂之即愈。
【目录】卷三\腰部证治(计三证)
【篇名】筋脉属性:生腰肋间,累累如珠形,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
作痒 较干者更疼,属肝脾湿热,宜服胃苓汤加山栀、防风、石膏,其小泡用线针穿破。外俱用粪 桶箱,炭火烧存性研末,香油调敷。或用蛇蜕( 、)毛厕蹲板上泥,等分,麻油调敷俱效。
此证不速治,缠腰已遍,毒瓦斯入脐,令人膨胀闷呕者危险,须急治之。
胃苓汤
苍术 陈皮 泽泻 浓朴 猪苓 生甘草 上水煎,温服。
除湿逐丹汤
(治蛇串白泡。)
防风(五钱) 苍术(三钱) 赤苓(五钱) 陈皮(一钱) 浓朴(一钱) 山栀(三钱) 甘草 (三分) 白术(三钱) 薄桂(三钱)
水煎服,连服数剂,丹退而愈。
龙胆泻肝汤
(通用九。)
【目录】卷三\腹部证治(计四证)
【篇名】筋脉属性:脐,(人生胞蒂之处。)手少阴心筋、足太阴脾筋结脐。足阳明胃筋脉挟脐。
少腹,(脐之下曰少腹,亦曰小腹。)足厥阴肝脉抵少腹。
【目录】卷三\腹部证治(计四证)
【篇名】痈疽就简属性:幽痈,生脐上七寸上脘穴。中脘疽,生脐上四寸中脘穴。吓痈,生脐上三寸建里穴。冲 疽,
气海、丹田、关元三穴之际。缓疽,生少腹旁,左右同。俱按阳痈阴疽则例治法。
【目录】卷三\腹部证治(计四证)
【篇名】痈疽就简属性:生于少腹两旁,大腿界中,形如腰子,皮色不异,硬如结核,按之微痛是也。初起每日 取皂角刺 下,日三次至愈乃止。切忌用刀针,刺破无脓,惟出白腻浆,主三百日内死,自溃者亦然。
一、有自溃者,用生料补中益气汤、小金丹日令轮服亦有收功者。少壮之人,血气未伤 ,能自保摄,虽溃犹可救援十中二、三也。
一、有身患杨梅,又患横 者,其间用药最难。惟用犀黄丸,每日空心时,酒送三钱,
轻者十服,重者加倍,二证全愈。
子龙丸
(通用五十六。)
犀黄丸
(通用四十八。)
【目录】卷三\腹部证治(计四证)
【篇名】痈疽就简属性:脐中不痛不肿甚痒,时流黄水,或浸淫成片,此肠胃积湿,宜服芩连平胃散,外撒三妙 散即愈。忌酒、面、生冷、果菜,庶不复发。
芩连平胃散
黄连(三钱) 陈皮(三钱) 苍术(一两,炒) 生甘草(三钱) 茯苓(一两) 浓朴(三钱)
上共研细末,每服三钱,白滚汤调下。(按脐中出水,不肿不痛,其无热可知。用此方 当去黄连加防风三、五钱为妙。)
三妙散
槟榔 苍术(生) 黄柏(各等分)
上共研细末,干搓脐上。
【目录】卷三\腹部证治(计四证)
【篇名】痈疽就简属性:小儿沐浴不可久在水中任意洗濯,既包裹毕,宜时常留意,不可令尿湿浸脐。如不知慎 ,遂 曰脐疮,用螵蛸散敷之。
螵蛸散
(通用六十八。)
【目录】卷三\腹部证治(计四证)
【篇名】痈疽就简属性:婴儿肚脐突出赤肿,虚火是也。用二豆散敷之,日二次,其肿渐消。
一、初生旬日外,儿脐忽肿如吹,不红,捻动微响,或惊悸作啼者,此受寒湿也。用白 芍药汤加苡仁,煎汁频灌婴儿,敷药如前。
白芍药汤
白芍(酒炒,一两) 泽泻(五钱) 生甘草(一钱二分) 肉桂(一钱,拣薄者刮去粗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