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二药服后,发汗不出,此乃表里闭密之故,毒亦不轻,当神妙拔根方施治。神
灯照法,亦不可用之太早。如疮四五日之间,形未聚,毒未出,若早用之,恐留郁在内,毒
反难出。须用在八九日之后,疮势已定,毒瓦斯已聚,未成脓腐之时。用此照之,已成者
自高,未成者自消,不溃者自溃,不脱者自脱,亦且解毒活血消肿散瘀之良法也。
用膏贴顶上,敷药四边围。
凡疮最忌风寒所袭。初起之时,或已灸之后,俱当用太乙膏盖贴顶上,功效在于拔
毒,提顶提脓,防御风寒不入。如 痛高肿,阳疮七日之后,疮头自有黄色,稠脓相粘膏
上,余肿红色光亮鲜明,每日宜用葱汤洗净,换膏贴之。其正脓定在十一日前后出也,此
为易治易安之症。如七日之后,疮不大肿高,四边又不 痛,疮头亦无脓意相粘,此为阴
阳相等之症。宜用化腐紫霞膏,涂疮顶上,外以膏药盖之。换至十日外,疮顶渐腐,余肿
渐高,似有脓意之象,其正脓只在十五日之后可出也,此为以险成顺之症。至于二十日
以后无脓者,乃纯阴之症,纵治亦无效矣。又如疮之四围根脚余肿,其功又在敷药,收束
根本,庶不开大。初起时宜用金黄散敷于四边,拔毒消肿止痛。既溃后,当用铁桶膏箍
之,庶疮根渐收渐紧。但诸疮原因,气血凝滞而成,切不可纯用凉药,冰凝肌肉,多致
难腐难敛,必当温暖,散滞行瘀,拔毒活血药用之,方为妥当也。
气盛兮顶自高而突起,血盛兮根脚束而无疑。
气血者,人之所原禀。老者尚或有余,少者亦有不足。人之命脉,全赖于此。况百病
生焉,失此岂能无变,独疮科尤关系不浅。但肿疡时,若无正气冲托,则疮顶不能高肿,亦
不能 痛溃脓,则无真阴相滋,疮根不能收束,色亦不能红活收敛。凡疮顶高根活,不
论老少,气血有余,俱可无妨。又宜交会明白,交会者,疮根与好肉交界之处,高低自
然分别;明白者,疮形与好形,各无混杂。以此观之,了然明白矣。
高肿起者,忌用攻利之药,以伤元气。平塌漫者,宜投补托之剂,以益其虚。
凡疮初发高起者,五内原无深毒,毒发于表,便得托里,以速其脓,忌内消攻伐,以
伤脾气,脓反难成,多致不能溃敛。又疮初起不高不赤,平塌漫者,元气本虚,急宜托
里温中健脾,催托毒瓦斯外发。庶无变症矣。
内热甚者,量加消毒清剂。便秘燥者,必须通利相宜。使脏腑得宣通,俾气血自流利。
肿疡时内热口干,脉实烦躁,便秘喜冷者,此为邪毒在里,急与寒凉攻利,宜内疏
黄连汤,四顺清凉饮,内消沃雪汤,俱可选用。又兼有表症,防风通圣散,去麻黄,或
双解散,加桔梗,天花粉,又或小便不利者,兼入天水散,五苓散,俱可合用。务使二便
通利,以杜其源。又有元气素虚者,恐不胜前药,以托里消毒散,加蜜炒大黄,或兼猪
胆导法,必得通利为度。首尾俱要闭而不结,通而不泄,得脏腑和平,表里透彻,方可托
里排脓。内补之药,又如溃疡时,虽有口干便闭,脏腑不和不利等症,此因溃后脓水出
多,内亡津液,气血虚耗,不能荣润脏腑所致。其人必脉细而数,口和而干,饮食减少,
好饮热汤,此乃虚阳之火为病,非前有余可比。只宜养气血,滋津液,和脏腑。如此治
之,则二便自和,亦无变症。常有误行攻利,多致不救者矣。
十日之间疮尚坚,必用披针,当头点破。
凡疮十日以后,自当腐溃为脓,如不作脓腐,仍尚坚硬者,此属阴阳相半之症,疮
根必多深固,若不将针当头点入寸许,开窍发泄,使毒瓦斯无从而出,必致内攻也。倘内
有脓,又便易出,此为开户逐贼之意也。亦有十日外,疮虽不腐溃,形尚红活, 热肿
痛,此虽脓迟,后必有出,此又不必针之。盖缘元气不能充足,或失用补托之药,又误用
寒凉,或盖覆未暖,多致脓迟。有此症者,宜
用补中健脾,大补托药,以得脓为效。又以十五日至二十一日为期,过此外者,纵有稀
脓,但元气被毒相拒,日久必致耗散,诚难归结也。
半月之后脓亦少,须将药筒,对顶拔提,有脓血之交粘,必腐肉之易脱。
如疮半月后仍不腐溃,不作脓者,毒必内陷,急用披针品字样,当原顶寸许,点开
三孔,随疮之深浅,一寸二寸皆可入之,入针不痛,再深入不妨,随将药筒预先煮热,对
孔窍合之良久,候温取下。如拔出之物,血要红而微紫,脓要黄而带鲜,此为血气营运
活疮,其人必多活。又谓脓血交粘,用药可全,色鲜红活,腐肉易脱。如拔出瘀血紫黑,
色败气秽,稀水无脓者,此为气血内败死疮,所谓气败血衰,神仙欢哉。此等之疮难矣,其人必在月终亡。
且如斯时,内有脓而不得外发者,以针钩向正面钩起顽肉,用刀剪,当原顶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