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温。微寒无毒。疗头痛头风。萧炳云。白补赤利。 
芦荟
 味苦寒无毒。主热风。脑间热气。明目。 
胡黄连
 味苦辛平无毒。疗风。唐本补肝胆。明目。 
附子
 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主风寒。张文仲方。疗眼暴赤肿。碜痛不得开。又泪出不止。削附子黑皮。 
末如蚕粪屎。着 中。以定为度。孕妇不可服。 
乌头
 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主中风。目中痛。不可久观。孕妇不可服之。 
半夏
 味辛平。微寒有毒。主头眩。悦泽面目。消胸膈痰热。堕胎。 
大黄
 味苦。寒。大寒无毒。主推陈致新。和五脏。除痰实。肠间结热。 
葶苈
 味辛苦。寒,大寒无毒。治面目浮肿。中风。 
桔梗
 味辛苦。微温有小毒。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日华子云。补虚养血。 
旋复花
 味咸甘。温。微冷利有小毒。主目中眵 。 
牛膝
 圣惠方。治眼卒生珠管。牛膝并叶捣绞取汁。日三四度点之。 
白蒿
 深师方。取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以曲及米一如酿酒法。候熟稍稍饮之。但是面目有疮。皆可 饮 之。斗门方治火眼。用艾烧令烟起。以碗盖之。候烟上碗成煤取下。用温水调化。洗火眼即瘥。更入黄连甚妙。 
菥 子
 崔元亮疗眼热痛泪不止。以菥 子一物。捣筛为末。欲卧时。以铜箸点眼中。当有热泪及有恶物出。 
并去 肉。可三四十夜点之甚妙。 
仙灵脾
 经验方。治疮毒入眼。以灵脾、威灵仙。等分为末。食后米汤下二钱匕。小儿半钱。 
夏枯草
 简要济众方。治脾虚。目睛疼。冷泪出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补肝散。夏枯草半两。香附子 一两。共为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无时候服。 
【目录】卷之十【篇名】三·木部属性:
凡二十九种
 
桂
 味甘辛。大热,有小毒。主利肝肺气。头痛。日华子治一切风。明目。 
松脂
 味苦甘温无毒。除胃中伏热。 
枸杞
 味苦寒。根名地骨皮。大寒。子微寒无毒。春夏采叶。秋采茎实。冬采根。药性论。叶和羊肉作羹。益 人甚。除风明目。若渴可煮作饮。代茶饮之。主患眼风障。赤膜。昏痛。取叶捣汁。注眼中妙。千金方。治肝虚。或当 风眼泪。枸杞最肥者二升。捣破。纳绢袋中。置罐中。以酒一斗浸干。密封勿泄气。三七日。每旦饮之。任性勿醉。肘 后方。疗目热。生肤。赤白眼。捣枸杞汁点眼立效。外台秘要。疗眼暴赤。天行肿痒痛。地骨皮三斤。水三斗。煮取三 升。绞去渣。更内盐一两。炒取二升。敷目。或加干姜二两。 
柏实
 味甘平无毒。主益气除风。久服耳目聪明。 
茯苓
 味甘平无毒。主开胸腑。调脏气。雷公云。凡采得捣令细。于水盆中绞令浊。浮者去之。是茯苓。而若 误服之。令人眼中 子。并黑睛点小兼目盲。记之。 
琥珀
 味甘平无毒。日华子明目。摩翳。 
黄柏
 味苦寒无毒。疗目热赤肿。日华子洗肝。明目止泪。 
楮实
 味甘寒无毒。主明目。叶亦入方用。外台秘要。点眼翳。取楮白皮暴干。合作一绳子如钗股。火烧作灰。 
待冷细研如面。每点于翳上。日三五度渐消。 
蔓荆
 味苦辛。微寒。平温无毒。主明目。头风痛。目泪出。日华子治赤眼。 
蕤核
 味甘。温。微寒无毒。主明目。赤肿痛泪出。目肿 烂。图经刘禹锡传信方。所注法最奇。云眼风泪痒。 
或生翳。或赤 。一切皆主之。宣州黄连捣筛末。蕤仁去皮研为膏。缘此性稍湿。末不得故耳。与黄连等分合和。取无 虫干枣二枚。割头少许留之。去却核。以二物满填于中。却取所割下枣头。根据前合定。以小绵裹之。惟薄绵为佳。以大 茶碗量水半碗。于银器中。文武火煎取一鸡子。以来。以绵滤。待冷点眼。万万不失。前后试验数十人皆应。今医家亦 多用得效。故附之。 
藿香
 微温疗风。 
乳香
 微温。日华子味辛热。微毒。去恶风。 
桑叶
 主除寒热。日华子暖无毒。除风痛。春叶未开时。可作煎服。治一切风。经验方。治青盲。此一法当根据 而用之。视物如膺鹘者有此效。正月八。二月八。三月六。四月四。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八月二十。九月十二、 
十七。十月二十二。月晦。每遇上件神日。用桑柴灰合以煎汤。沃之于瓷器中。澄令极清。以药稍热洗之。如觉冷。即 重汤煮令得所。不住手洗。遇上件日不得不洗。缘此神日本法也。 
栀子
 味苦。寒。大寒无毒。疗目热赤痛。胃中热气。 
麒麟竭
 味甘咸平有毒。小破积血。日华子。此药性急。亦不可多使。 
龙脑
 味辛苦微寒。一云温平无毒。主明目。去目赤肤。海药谨按陶弘景云。主内外障眼。又有苍龙脑。用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