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又云∶形伤痛,气伤肿,六淫七情,皆能致之。况禀 有虚实,及老弱不同,岂可概用寒凉之药?设若毒始聚,脓未作,势不盛,庶可消。尤当推 其病因,别其虚实,若概用寒凉药,必致误事。如脓将成,邪盛气实,用消毒之剂,先杀其 毒,虽作脓不为大苦,溃亦不甚。若就用托里,必益其势。如脓将成不成及不溃,方用托里 。脓成势盛者针之,脓一出,诸证悉退矣。
附方
内托复煎散
治疮疡肿 在外,其脉多浮。邪气胜,必侵内,宜用此药托之。
地骨皮 黄芩(炒) 茯苓 白芍药(炒) 人参 黄 (盐水拌炒) 白术(炒) 桂皮 甘 草(炙) 防己(酒拌) 当归(酒拌,各一钱) 防风(二钱)
咀,先以苍术一升,水五升,煎。去术,入药,再煎至二升,终日饮之。苍术渣外,再煎 服。
托里消毒散
治疮疽已攻发不消者,宜服此药,未成即消,已成即溃,腐肉易去 ,新肉易生。如有疮口,宜贴膏药。敛即不用,切不可用生肌之药。
人参 黄 (盐水拌炒) 当归(酒拌) 川芎 芍药(炒) 白术(炒) 茯苓(各一钱) 白 芷
内疏黄连汤
(一名黄连内疏汤) 治疮疡肿硬,发热作呕,大便秘涩,烦躁饮冷,
呕心烦,脉沉实。此邪在脏也。急服以内除之,使邪不得犯经络。
黄连 山栀 当归(酒拌) 芍药 木香 槟榔 黄芩 薄荷 桔梗 甘草(各一钱) 连 翘大黄(炒,各二钱) 作一剂,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黄连解毒汤
(方见疮疡作呕门)
荆防败毒散
(方见疔疮门)
隔蒜灸法
仙方活命饮
清凉饮
十宣散
(四方见发背门)
香砂六君子汤
(方见作呕门)
破棺丹
(方见发背门)
托里散
治疮疡饮食少思,或不腐,不收敛。
人参 黄 (盐水拌炒) 当归(酒拌) 川芎 白术(炒) 茯苓 芍药(各一钱) 浓朴(
姜制) 白芷 甘草(各五分) 作一剂,水二钟,煎八分服。
代针膏
治疮疡脓熟不溃。
乳香(二分) 白丁香(细直者是) 巴豆(去壳炒焦) 碱(各五分) 为末,热水调,点疮 头上,常以碱水润之,勿令干也。
托里荣卫汤
治疮疡外无 肿,内亦便利调和,乃邪在经络,宜用此药调理。
黄 (炒) 红花(各一钱) 桂枝(七分) 苍术(米泔浸炒) 柴胡 连翘 羌活 防风 当
金银花散
(方见作呕门)
小柴胡汤
(方见瘰 门)
黄连消毒散
(方见脑疽门)
补中益气汤
(方见溃疡发热门)
六君子汤
(方见作呕门)
十全大补汤
(方见溃疡发热门)
五香连翘汤
治诸疮初觉,一二日便厥逆,咽喉塞,寒热。
沉香 木香 麝香 连翘 射干 升麻 丁香 独活 桑寄生 甘草(炙,各一钱) 大 黄木通 乳香(各一钱五分) 每服五钱,水一钟,煎八分,温服,取利。
疮科流气饮
(方见流注门)
白芷升麻汤
治手臂患痈,左右手脉皆短,中按之俱弦,按下洪缓有力,此得之 八风之变也。
白芷(一钱五分) 升麻 桔梗(各一钱) 生黄芩(二钱) 红花 甘草(炙,各五分) 酒 黄芩 黄 (各一钱) 作一剂,水一钟半,煎八分,食远服。
豆豉饼
(方见臀痈门)
二神丸
(方见作呕门)
【目录】卷一【篇名】溃疡(谓疮疡已出脓者)属性:脓熟不溃者,阳气虚也,宜补之;瘀肉不腐者,宜大补阳气,更以桑木灸之;脓清,或 不敛 ,虚也,宜补之;寒气袭于疮口,不敛或陷下不敛者,温补之;脉大无力,或涩微者,气血 俱虚也,峻补之;出血或脓多,烦躁不眠者,乃亡阳也,急补之。
一男子患痈,脓成不溃,投以补剂而溃,更以健脾药而愈。丹溪云∶“气血壮实,脓自 涌出。”信夫。
一男子溃而瘀肉不腐,以参、 、归、术,峻补气血,更以桑木灸之,腐而愈。
一童子腋下患痈,不敛脓清,脉大倦怠,懒食少寐,自汗口干。以内补黄 汤,及豆豉 饼灸 俱虚也。非补不可。
一男子腰患毒,脓熟不溃,针之脓大泄,反加烦躁。以圣愈汤四剂而宁,更以人参养荣 汤,
补益。务使气血平复,否则更患他证,必难治疗,慎之。
一妇人患臂痈,疮口紫陷,脓清不敛。彼以为毒未尽,欲服攻毒之剂。余谓∶“疮疡之 证,
,百剂始愈。
一妇人患附骨痈,久而不敛,致腿细短软,脉来迟缓。以十全大补汤加牛膝、杜仲,及 附子 ,里虚而欲变证也。若烦痛尚未痊也,洪滑粗散者,难疗。以其正气虚而邪气实也。
一男子风袭疮口,牙关紧急,腰背反张。以玉真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