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过多。须根据经数也

谓余病。则宜根据之。若香港脚。不拘此例。风毒灸之。务欲多也。根据此经数。则卒难愈疾。小
品论灸有八木火。明堂论灸之补泻法。若能根据之。应有道理。八木之火。凡灸用松木火则难
愈。柏木火则疮多汁。橘木火则伤皮。桑木火则肉枯。枣木火则
体消。竹木火则伤筋。多壮则筋纵。枳木火则陷脉溃。榆木火则
伤骨。多壮则骨枯。凡八木
之火。皆不可用也。火用阳燧之火。其次用KT 石之火。天阴则用槐木之火。阳燧是以火珠向
日下
以艾于下承之。便得火也。KT 石似玉坚。以此石击镔铁。即火出。仍以极烂榆木承之即得
亦用艾取之。此是匈奴火法。今北人犹尔。灸有补泻者。甲乙经云。用灸补者。无吹其火
须自灭也。以灸泻者。疾吹其火。付其艾。须其火灭也。此言以口吹艾炷令疾灭。即是泻
也。不吹听其自灭者。即补也。短剧又云。黄帝曰。灸不过三分。是谓从穴。此言作艾炷欲
令根下阔三分也。若减此。则不履孔穴。不中经脉。火气不行。不能除病也。若江南岭南寒
气既少。当二分为准。燧小不得减一分半也。婴儿以意减之。凡灸疮得脓增坏。其病乃出。
疮不坏则病不除已。甲乙经云。灸不发者。用故履底灸热熨之。三日即发也。甚宜解此。又

有苏恭。善医此疾。驰名于上京。显誉于下邑。撰香港脚方卷论。则信为指南。叙灸亦未成胶
柱。乃云。毒瓦斯如贼。何必要在大门出。腹背手足。皆须灸也。愚谓灸痛风毒所攻腹。则引
贼入室。如何令贼出门。特宜知之。不可轻脱。若手指疾闷。灸无妨也。若病患患热病者。
觉针气至病所。即退针三二分。令病患口吸气。鼻出气。根据经生成数数之。觉针下阴气隆至
根据前法出针。若病患患寒病者。觉针气至病所。即进针至二三分。令病患鼻吸口呼。根据本
经生成数数之。觉针下阳气隆至。根据前法出针。假令补冷。先令病患咳嗽一声。得入腠理。

令病患吹气一口。随吹下针。至六七分。渐进肾肝之部。停针。徐徐良久。复退针一豆许。
乃捻针。问病患觉热否。然后针至三四分。及心肺之部。又令病患吸气内针。捻针。使气下
行至病所。却外捻针。使气上行。直过所针穴一二寸。乃吸而外捻针出。以手速按其穴。此
为补。夫病后热者。治之以寒也何如。须其寒者。先刺入阳之分。后得气推内至阴之分。复

病患地气入而天气出。谨按生成之息数足。其病患自觉清凉矣。夫病恶寒者。治之以热也何
如。须其热者。先刺入阴之分。后得气徐引针。至阳之分。复令病患天气入而地气出。亦谨
按生成之息数足。其病患自觉和暖矣。



<目录>卷三\针灸门

<篇名>迎随补泻法

属性:经云。东方实而西方虚。泻南方而补北方。何谓也。此实母泻子之法。非只刺一经而已
假令肝木之病实。泻心火之子。补肾水之母。其肝经自得其平矣。五脏皆根据此而行之。



<目录>卷三\针灸门

<篇名>真言补泻手法

属性:左手掏穴。右手置针于穴上。令病患咳嗽一声。针入透于腠理。令病患吹气一口。随吹
针至
分寸。待针头沉紧。时转针头。以手循扪。觉气至却回。针头向下。觉针头沉紧。令病患吸
气一口。随吸出针。乃闭其穴(谓一手急捻孔是也)。虚羸气弱痒麻者。补之。



<目录>卷三\针灸门

<篇名>真言补泻手法

属性:左手掏穴右手置针于穴上。令病患咳嗽一声。针入腠理。复令病患吸气一口。随吸气入
针至
分寸。觉针沉紧。转针头向病所。觉气至病。若觉病退。便转针头下以手循扪。觉针沉闷。
令病患吹气一口。随吹气一口而徐出其针。则不闭其穴。命之曰泻。丰肥坚硬疼痛者。泻之



<目录>卷三\针灸门

<篇名>素问泻必用方补必用圆法

属性:夫泻必用方。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针。
及复
候其方吸而转。及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故曰泻。夫补必用圆。圆者行也。行者移也。谓行
不宜之气。移未复之脉。故刺必中其荣。又复候吸而推针至血。故圆与方非针也。余不知圣
人之意。请后之明达之士详究焉。



<目录>卷三\针灸门

<篇名>春夏刺浅秋冬刺深法

属性:内经曰。病有浮沉。刺有深浅。各正其理。无反其道。然春夏为阳。其气在外。人气亦
浮。
凡刺者。故浅取之。秋冬为阴。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