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指外则至阴穴分也。素问云。太阳之
根。起于至阴。足太阳自此交入足少阴也)。是动则病(足太阳。常多血少气。今气先病。是
谓是动也)。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 如结。 如裂。是谓
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血受病于气。是气之所生。故云。所生病也。足太阳血多气少。
乃人之常数也。亦有异于常者。灵枢经曰。足太阳之上血气盛。则美眉有毫毛。血少气多则
恶血多气。少则肿少理。血少气多。则血多肉血。气血气和则美色。足太阳之下。血气盛则
跟肉满。踵以上气少。血多则瘦跟空。血气皆少则喜转筋。踵下痛。只目美眉者太阳多血由
此足太阳血气多少。可得而知也)。痔疟狂巅疾(素问云所谓狂巅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
下)。头囟顶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 脚皆痛。小指不用(足太阳行身之阳。故头
脑项背腰尻 脚皆痛。小指不用也)。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
也。
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
别也。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斜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则结于踵。上循跟结于

其别者。结于 外。上 中内廉于 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
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纲。下结于 。其支者。从腋后外
廉结于肩 。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斜上出于 。其
病。小指及跟肿痛。 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治在燔
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春痹也。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趾爪甲(至阴穴也)。与肉交者各一 。立已

已。刺外踝下三 。左刺右。右刺左。如食顷。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别胁而
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挟脊疾取。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 立已。
足太阳膀胱经。从头走足。长八尺。左右共一丈六尺。凡一百二十六穴。
睛明二穴。攒竹二穴。曲差二穴。五处二穴。承光二穴。通天二穴。络却二穴。玉枕二
穴。
天柱二穴。大柱二穴。风门二穴。肺 二穴。厥阴 二穴。心俞二穴。膈 二穴。肝俞二穴
胆俞二穴。脾 二穴。胃俞二穴。三焦俞二穴。肾俞二穴。大肠俞二穴。小肠俞二穴。膀
胱俞二穴。中膂俞二穴。白环俞二穴。上 二穴。次 二穴。中 二穴。下 二穴。会阳二
穴。附分二穴。魄户二穴。膏肓二穴。神堂二穴。 二穴。鬲关二穴。魂门二穴。阳纲二
穴。意舍二穴。胃仓二穴。肓门二穴。志室二穴。胞肓二穴。秩边二穴。承扶二穴。殷门二
穴。浮 二穴。委阳二穴。委中二穴。合阳二穴。承筋二穴。承山二穴。仆参二穴。附阳二
穴。昆仑二穴。飞杨二穴。申脉二穴。通谷二穴。京骨二穴。束骨二穴。金门二穴。至阴二
穴。



<目录>卷四\针灸门

<篇名>足少阴肾经

属性: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斜趣足心(足心。涌泉穴分也。素问曰。少阴之根。起于
涌泉
穴也)。出然谷之下(然谷所居。素问云。刺足下包络中脉血不出为肿)。循内踝之后(太溪穴
分也)。别入根中(大钟在此跟中。足少阴之络。别入太阳之络)。以上 内(复溜在内踝上。
同身中之二寸 分中)。出 内廉(阴谷居此 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足少阴肾之经
故其脉属于肾)。络膀胱(膀胱为肾之维。故脉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脉中
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足少阴自此交入手心主)。是动则病(足少
阴常少血多气。今气先病。是谓是动也)。饥不欲食。面黑如炭色(一作地色。素问曰。所谓
面黑如地者。和气内夺。故变于色也)。咳唾则有血(素问所谓咳则有血者。阳脉伤也。阳气
未盛于上而脉满。满则咳。故血见于鼻也)。喝喝而喘(以其脉入肺中。循喉咙故尔)。坐而
欲起。目KT KT 无所见(素问所谓不能久立久坐。则目KT KT 无所见者。阴阳不定。未有主也。
秋气始至。微霜始下。而方杀万物。阴阳内夺。故目KT KT 无所见也)。心悬若饥状。气不足
则善恐。心惕惕若人将捕之(素问。所谓善恐如人将捕之者。秋气方盛。万物未有毕去。阴
气少。阳气入。阴阳相搏故恐也)。是谓骨厥。是主肾(肾主骨。骨厥则肾气逆也)。所生病
者(血受病于气。是气之所生也。故云所生病也)。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
心痛。黄胆。肠 。脊股内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