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

  心为火。肾为相火。故曰小心。七节自尾 数上。又心胞络为肾之配。

  肾气通于耳。耳和则知五音矣。

  肾气虚。则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所畏恐。

  肾色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炭色。

  肾气绝。即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温于骨髓。骨髓不温。则肉不着骨。骨肉不相亲左肾则为男。先生右肾则为女。丹溪曰。钱仲阳云肾有补无泻。又曰。主闭脏者肾也。施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者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翕然而随。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又曰。火有二。曰君火。曰相火。以名而言。形质相生。配于五脏。故谓之君。以位而言。守位禀命。故谓之相。人有此生而恒于动者。以相火助之也。见于天者。出于龙雷。则木之气。出于海。则水之气。具于人者。寄于肝肾。肝属木而肾属水。人非此火不能以有生。天之火出于木而本于地。故雷非蛰。海非附于地。则不能鸣。不能飞。不能波也。鸣也、飞也、波也。动而主火者也。肝肾之阴。悉具相火。人而同乎天也。

  王节斋曰。古方滋补药。皆兼补右尺命门相火。(如八味丸之类)不知左肾原虚。右肾原王。

  庶得水火相平也。

  卷一下

  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趋足心。

  趋、向也。足少阴起小指之下。斜趋足心之涌泉。

  出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上 内。出 内廉。

  跟、足根也。由涌泉转出足内踝然谷穴下。循内踝太 穴。别入跟中之大钟、照海、水泉。

  出内廉。抵阴谷也。

  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由阴谷上股内后廉。贯脊。会于脊之长强穴。还出于前。循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当肓俞之所。脐之左右。属肾。下脐过关元、中极而络膀胱也。

  其直行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直行者。从肓俞属肾处上行。循商曲、石关、阴都、通谷诸穴。贯肝上循幽门。上膈历步廊入肺。中循神封、灵墟、神藏、 中、俞府而上循喉咙。并人迎。挟舌本而终也。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两乳间为胸。支者。自神藏别出。绕心。注胸之膻中。以交于手厥阴也。

  此经多血少气。酉时气血注此。受足太阳之交。

  凡二十七穴。左右共五十四穴。刺深二分。留二呼。

  涌泉(一名地冲) 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跪取之。足少阴脉所出为井。木。实则泻之面黑如炭色。咳吐有血。喝而喘。坐欲起。目KT KT 无所见。善恐。惕惕如人将捕之。舌干咽肿。上气嗌干。烦心心痛。黄胆肠 。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善悲欠。小腹急痛。泄而下重。足胫寒而逆。腰痛。大便难。心中结热。风疹。风痫。心病饥不嗜食。咳嗽身热。喉闭。舌急失音。卒心痛。喉痹。胸胁满闷。头痛目眩。五指端尽痛。足不践地。足下热。男子如蛊。女子如娠。妇人无子。转胞不得尿。千金翼云。主喜喘。脊胁相引。忽忽喜忘。阴痹。腹胀。腰痛不欲食。喘逆。足下清至膝。咽中痛不可纳食。喑不能言。小便不利。小腹痛。风入肠中。癫病。夹脐痛急。衄不止。五疝。热病先腰酸。喜渴数引饮。身项痛而寒且酸。足热不欲言。头痛癫癫然。少气寒厥。霍乱转筋。肾积贲豚。汉、济北王阿母。病患热厥。足热。淳于意刺足心立愈。

  然谷(一名龙渊) 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中。一云内踝前直下一寸。足少阴脉所溜为荥。

  火。

  肿。主咽内肿不能内唾。时不能出唾。心恐惧。如人将捕。涎出喘呼少气。足跗肿。不得履地。寒疝。小腹胀。上抢胸胁。咳唾血。喉痹。淋沥白浊。 酸不能久立。足一寒一热。舌纵。烦满消渴。自汗盗汗出。痿厥。洞泄。心痛如锥刺坠堕。恶血留内腹中。男子精泄。妇人无子。阴挺出。月事不调。阴痒。初生小儿。脐风口噤。

  太 (一名吕细) 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男子妇人病。有此脉则生。无则死。

  足少阴手足寒至节。喘息呕吐。痰实。口中如胶。善噫。寒疝。热病汗不出。默默嗜卧。溺黄。消瘅。大便难。咽肿唾血。 癖寒热。咳嗽不嗜食。腹胁痛。瘦瘠。伤寒手足厥冷。东垣曰。

  成痿者。以导湿热引胃气出行阳道。不令湿土克肾水。其穴在太 。

  大钟 足跟后踵中。大骨上两筋间。足少阴络。别走太阳。铜人。灸三壮。针二分。留七呼卧。口中热。多寒。欲闭户而处。少气不足。舌干。咽中食 不得下。善惊恐不乐。喉中鸣。咳唾气逆烦闷。实则闭癃。泻之。虚则腰痛。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