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文

不觉的嚷闹,惊动了祖师。祖师急拽杖出门来问道:“是何人在此喧哗?”大众闻呼,慌忙检束,整衣向前。悟空也现了本相,杂在丛中道:“启上尊师,我等在此会讲,更无外姓喧哗。”祖师怒喝道:“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个修行的体段!修行的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如何在此嚷笑?”大众道:“不敢瞒师父,适才孙悟空演变化耍子。教他变棵松树,果然是棵松树,弟子们俱称扬喝采,故高声惊冒尊师,望乞恕罪。”祖师道:“你等起去。”叫:“悟空,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悟空叩道:“只望师父恕罪!”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吧。”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悟空顿然醒悟道:“我自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来的。”祖师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悟空领罪,“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祖师道:“那里甚么恩义?你只是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


2.解密

这段解密,关键就是在这二十年。因为作者已经把时间给固定了。所以呢,这个就好解多了。这个二十年解出来了,就好办了。看看史料:至十七年十二月,章圣太后崩,上忽下诏,迁显陵梓宫改葬于北,六飞亲阅,得吉壤于天寿山之大峪……大学士夏言、尚书严嵩等,各具献皇梓宫启行图,及奉迁仪注上呈矣。上忽颁谕,谓奉藏体魄已二十载,启露风尘,摇撼远道,朕心不宁。这个就是二十年。还有一个,就是嘉靖二十年。嘉靖二十年,发生了什么与祖师相关的大事呢?那就是太庙大火。嘉靖二十年(1541年),太庙发生火灾;嘉靖二十年九庙全部毁于大火,嘉靖帝认为是上天惩戒,于是恢复了同庙异室制,但还是顺便把兴献王的神主也奉入太庙。同年,昭圣皇太后张氏驾崩,时年70岁,谥号孝康敬皇后。

悟空领罪,“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这二十年,世宗心心念念的就是其父升祔太庙。而嘉靖二十年的这次火灾,给了世宗一个机会。虽是回顾旧日儿孙,意思是世宗做的这事,虽然是为了后代皇位的合法性,

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但是是以朱佑杬的名义来实现的。虽然这个机会是嘉靖二十年出现的,但重建太庙到睿宗升祔太庙,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

祖师道:“那里甚么恩义?你只是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睿宗已去世,再多的恩宠对于他来讲,都没有多大的意义。不惹祸不牵带我,这个意思是,睿宗不是皇帝,升祔太庙是不合适的。虽然明朝前期有先例,但睿宗却是个特例。

对于祖师而言,在显陵已经二十年了,突然要迁陵。这对于祖师而言,就是惹祸。入土为安。这迁陵就是牵带祖师了。

这一部分出来后,这一段就好解了。二十年说的是迁陵一事,以及为了睿宗升祔太庙。睿宗一事,到此基本上算是结束了。后面则是睿宗升祔太庙完成后,世宗转入到了他的另一个中心,那就是崇道与练丹。世宗的这一生,其实很简单:一个是大礼议,一个是修道。

不觉的嚷闹,惊动了祖师。祖师急拽杖出门来问道:“是何人在此喧哗?”:此事讲的是世宗为迁睿宗陵的而来。拽杖出门即此意。此次嘉靖回承天府,就是考察是否将显陵迁往天寿山之大峪。至十七年十二月,章圣太后崩,上忽下诏,迁显陵梓宫改葬于北,六飞亲阅,得吉壤于天寿山之大峪。

大众闻呼,慌忙检束,整衣向前。大学士夏言、尚书严嵩等,各具献皇梓宫启行图,及奉迁仪注上呈矣。上忽颁谕,谓奉藏体魄已二十载,启露风尘,摇撼远道,朕心不宁。于是嵩等又会议从上圣意,停启攒三使不发,别遣锦衣指挥赵俊者往视,而迁事中辍。

悟空也现了本相,杂在丛中道:“启上尊师,我等在此会讲,更无外姓喧哗。”这个外姓,指的是昭圣皇太后张氏驾崩,时年70岁,谥号孝康敬皇后。作者写作,非常简洁,写一个二十年,实际上说了两个二十年。若只解一个二十年,其意不明。比如这个外姓,就很难解释。

祖师怒喝道:“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个修行的体段!修行的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如何在此嚷笑?”这个开口神气散,与体魄是相对应的。因为神气为魂。舌动是非生,则是指世宗的矛盾心情。世宗一会儿说要迁显陵梓宫改葬于北,一会又说奉藏体魄已二十载。搞得大臣们一会儿各具献皇梓宫启行图,一会儿停启攒三使不发,别遣锦衣指挥赵俊者往视,而迁事中辍。

迁陵这事,是打扰了祖师的清静。这个祖师之怒,说明了对祖师的打扰,让祖师很生气。

大众道:“不敢瞒师父,适才孙悟空演变化耍子。教他变棵松树,果然是棵松树,弟子们俱称扬喝采,故高声惊冒尊师,望乞恕罪。”最终,世宗还是决定停止迁显陵梓宫改葬于北。变棵松树前面已解,这里就不解了。

祖师道:“你等起去。”这事最后还是由世宗定夺。迁陵这事,与众大臣无关,全由世宗一人独断专行。所以祖师让众人起去,专门来批评世宗。

叫:“悟空,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这句的意思,暗合《初阅纯德山喜而自得》之拨耸戒夷险,平坦免蹉防。镇静资山祗,尊安奉先皇之意。这句理解一下就是,世宗,过来。我问你,迁什么陵?写什么诗?这个事情,可好在世人面前卖弄?假如办这件事,是不是要求大臣们同意?别人见你有这个意思,必然附合你。你若又不想迁陵,就要同意他们的意见。若不同意他们的意见,必然会左右为难。你这事就难办了。就这么个意思。这一段作者是为了说明,世宗在迁陵这件事上,心里是极度矛盾的。祖师说的这段话,就是在描述世宗内心的矛盾心情。

悟空叩道:“只望师父恕罪!”:迁陵一事,这么一折腾,是打扰了祖师的宁静。世宗最终还是妥协了。

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吧。”这意思很明显,这是赶悟空走。作者要说明的是,祖师并不愿意迁陵。这也说明,不迁陵是正确的。这里的祖师,是从道理上来讲的。这一段是作者对迁陵这事的分析评价。

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悟空心里很郁闷。对祖师的一片孝心,换来的是祖师的愤怒。

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因为迁陵是悟空动心起念。所以念从何处起,便从何处灭。迁陵这事,由世宗心头起,也由世宗心头灭。

悟空顿然醒悟道:“我自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来的。”最终,世宗还是没有迁陵。前面解过了,花果山水帘洞就是朱佑杬的王陵。

祖师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从此以后,世宗不再在睿宗的这件事上折腾了。若在此间,断然不可!这次是世宗最后一次回钟祥。作者在此也暗示了一件事,后面所发生的事,与世宗的生死攸关。

祖师道:“那里甚么恩义?你只是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二十年这事过后,世宗已经对朝庭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了。所以后面的事,与睿宗的关系不大了。


3.探讨

1.这个二十年,与迁陵有关。所以这一段与迁陵的最终拍板有关。

2.世宗的四十五年,有两根主线:长达二十多年的大礼议,以世宗的完胜而告一段落。二十多年都没有上朝,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修道。

3.这一段也提示,后面所发生的事,与世宗的性命攸关。就是后面的那个水脏洞的事情。这一件事,指的就是壬寅宫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