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人间灯天上月,有明有暗有圆有缺。



<西游记>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那太白金星与美猴王,同出了洞天深处,一齐驾云而起。原来悟空筋斗云比众不同,十分快疾,把个金星撇在脑后,先至南天门外。正欲收云前进,被增长天王领着庞、刘、苟、毕、邓、辛、张、陶,一路大力天丁,枪刀剑戟,挡住天门,不肯放进。猴王道:“这个金星老儿,乃奸诈之徒!既请老孙,如何教人动刀动枪,阻塞门路?”正嚷间,金星倏到。悟空就觌面发狠道:“你这老儿,怎么哄我?被你说奉玉帝招安旨意来请,却怎么教这些人阻住天门,不放老孙进去?”金星笑道:“大王息怒。你自来未曾到此天堂,却又无名,众天丁又与你素不相识,他怎肯放你擅入?等如今见了天尊,授了仙录,注了官名,向后随你出入,谁复挡也?”悟空道:“这等说,也罢,我不进去了。”金星又用手扯住道:“你还同我进去。”



在儒学篇中,这个太白金星是谁?明武宗崩,毛澄偕大学士梁储、寿宁侯张鹤龄、驸马崔元、太监韦霦等迎明世宗于安陆。既至,将谒见,有议用天子礼者。毛澄曰:“今即如此,后何以加恺劝进、辞让之礼(即“三推让”之礼)当遂废乎?这里明确说明白了,这个迎请朱厚熜的领队人,就是毛澄。毛澄意思很明白,朱厚熜是进京当皇帝的,不是当太子的。

毛澄(1461年9月9日-1523年5月24日),字宪清,号白斋,晚号三江,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翰林修撰。正德时累官至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毛澄号白斋,又是太子太傅,故作者用太白金星来指出此人是谁。

从毛澄在谒见时所说的话,他的想法与嘉靖是一致的,他们迎接朱厚熜进京是做皇帝的。看看那个劝进、辞让之礼,都是皇帝即位时的礼节性仪式。他也没曾想到,大圣即皇帝位时,会被阻于正阳门(北京的南大门)前。

南方增长天王,他负责守护南赡部洲。这里护守的是南大门,北京的南大门就是正阳门。正德的一帮旧臣,领着众大臣,拦住了嘉靖的登基之路。一路大力天丁,枪刀剑戟,挡住天门,不肯放进。他们的主意就是让朱厚熜先太子后皇帝,但他不并不清楚新来的嘉靖是什么人,他们太低估嘉靖了。

悟空道:“这等说,也罢,我不进去了。”朱厚熜宁愿不做皇帝,也不做太子。金星又用手扯住道:“你还同我进去。”这个事,应该是毛澄解决的,最后朱厚熜顺利进入即皇帝位。



将近天门,金星高叫道:“那天门天将,大小吏兵,放开路者。此乃下界仙人,我奉玉帝圣旨,宣他来也。”这增长天王与众天丁俱才敛兵退避。猴王始信其言。



毛澄是赞同朱厚熜的做法的。因为他迎接的是皇帝,不是太子。皇帝与太子,相差太大,作为礼部尚书,这点道理还是懂的,心里是非常清楚的。但是这件事,却是大礼议的开端。从嘉靖踏入北京城开始,新旧皇权的斗争就开始了。政治是风险最大的地方,这里有不为人知的权力撕杀。



同金星缓步入里观看。真个是:

初登上界,乍入天堂。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两边摆数十员镇天元帅,一员员顶梁靠柱,持铣拥旄;四下列十数个金甲神人,一个个执戟悬鞭,持刀仗剑。外厢犹可,入内惊人:里壁厢有几根大柱,柱上缠绕着金鳞耀日赤须龙;又有几座长桥,桥上盘旋着彩羽凌空丹顶凤。

明霞幌幌映天光,碧雾蒙蒙遮斗口。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宫,乃遣云宫、毗沙宫、五明宫、太阳宫、花药宫、......一宫宫脊吞金稳兽;又有七十二重宝殿,乃朝会殿、凌虚殿、宝光殿、天王殿、灵官殿、......一殿殿柱列玉麒麟。寿星台上,有千千年不卸的名花;炼药炉边,有万万载常青的绣草。又至那朝圣楼前,绛纱衣,星辰灿烂;芙蓉冠,金璧辉煌。玉簪珠履,紫绶金章。金钟撞动,三曹神表进丹墀;天鼓鸣时,万圣朝王参玉帝。又至那灵霄宝殿,金钉攒玉户,彩凤舞朱门。

复道回廊,处处玲珑剔透;三檐四簇,层层龙凤翱翔。上面有个紫巍巍,明幌幌,圆丢丢,亮灼灼,大金葫芦顶;下面有天妃悬掌扇,玉女捧仙巾。恶狠狠,掌朝的天将;气昂昂,护驾的仙卿。正中间,琉璃盘内,放许多重重叠叠太乙丹;玛瑙瓶中,插几枝弯弯曲曲珊瑚树。正是天宫异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无。金阙银銮并紫府,琪花瑶草暨琼葩。朝王玉兔坛边过,参圣金乌着底飞。猴王有分来天境,不堕人间点污泥。



这里写的是天庭,亦是写的皇宫,北京的紫禁城,现在的故宫。北京的紫禁城,是按南京的皇宫建造的,南京的皇宫,是按中天的天庭建造的。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为何是这样的?为何人间有的,隐界也有?其实这个是你弄反了,应该说是隐界有的,人间照着葫芦画的瓢。比如一条高速路,在修建以前隐界就有了。你若有眼光,机缘巧合,你就能看得到。但是人类是睁眼瞎,是看不到的。为何是这样的呢?因为这条高速路,经过了众人的勘探,设计,等施工时,这条高速路已经设计好了,它就在隐界呈现了出来。这是什么原理?就是一切唯心造的原理。当然我这是站在人的角度去说的,其实是隐界把这些东西设计好了,人类相应了这些东西,而设计了出来。这么说,你更加难以理解。反正你以你能理解的方式去理解这件事吧,以后科学会研究清楚的。

我这不是反对唯物主义。因为我们处于这个物质世界,我们面对的就是这个世界,当然要以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了,这一点都没有错的。老祖的唯物主义是不会错的,你放心学习就是了,立足于物质世界,你不唯物试试?

但是你若修行,在隐界你必须明白,世间一切事物,空间的一切事物,皆因心而造就,都是空相。只要你修行有成,你能切身体会到,此言非虚。唯物与唯心,根本不矛盾,只是立足点不同而已。你若用唯物攻击唯心,或者用唯心否定唯物,都是错误的。因为这是阴阳互搏,阴阳相纠缠,你永远也没有结束之时。

再来看看天宫是如何形成的?在开天辟地以前,有没有天宫?当然没有了。《西游记》内开篇就说的明明白白,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天宫何时有的?是在玉帝登天皇位后出现的。天皇当然有他的皇宫了。如何建造的?皆因心而造就。材料用的是啥材料?清扬的材料。我们地上的这些材料是重浊的材料。清扬上升而形成天,重浊下凝而为地。有多少重天?三十三天,有多少宫殿?三十三座天宫,统领三十三天。一天一宫。每宫内有多少宝殿,又有七十二重宝殿。

北京紫禁城内有多少殿?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如果按规矩来算的话,应该是七十二座宝殿才对,这才算是天人合一。

人间亦为一重天,故有紫禁城,为天庭所管辖。所以人间的紫禁城,亦为七十二殿。

为何玉帝只有三十三重天?因为三清还占居着三重天,因为三清中的老二,是第二代天皇。天上总共有三十六重天。那么三圣盘古、紫光、紫霞的三重天在哪?他们的宫殿在先天,不在后天。这三十六重天,都是盘古开天辟地后形成的。而在开天辟地前,三圣就存在。那时盘古是天皇。

三宫指的是三清的三重天,七十二殿指的是玉帝的三十三天之七十二殿。说简单点,紫禁城就是三十六在人间的一重天。所以紫禁城亦为天宫的一重天,是人间的天宫,天子居住地。这就是天人合一。人间亦天堂,不是说着玩的。

时代的变化与发展,现在的建筑已经不同往昔了,也没那么讲究了。现代的建筑,不是应天,而是应地。以地势造就各种建筑,以人为本了。

综上所述,天宫的模样,与紫禁城的模样大致相同。所以这个天宫的模样,写的就是紫禁城。我说的这么明白,你应该懂的。

作者是明代人,他应该比我们更清楚紫禁城的原貌是什么样子的。

为何作者不写玄幻的天宫,而写紫禁城?原因作者前面就说过了,玄幻的东西太虚无飘渺与玄幻,作者没有采用,而是用现实的东西写成的《西游记》。我上一回写了一些玄幻的东西,你能相信吗?我说的云里雾里,你听的云里雾里,这样不好。作者是明智的,他的写作手法是天人合一。这也是他的作品千古不朽的根本原因。你若想看天庭与西方极乐世界什么样子,你去看宽净法师的《西方极乐世界游记》。那里写的真真切切。

不过作者也说明白了,天宫所处的时空,与我们人类所处的时空是不相同的。寿星台上,有千千年不卸的名花;炼药炉边,有万万载常青的绣草。而我们人间的花草,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间时间轮转太快了,眨眼就过去了。

不知有人感觉到了没有,我们现在一天一天的过的飞快,好象比以前快多了。

这些说明什么?说明未来的时空会比我们现在的时空运转得更快。不过你要明白的是,一天不是太阳日升日落这么计算时间的,而是宇宙时间的流逝速度。你若用地球旋转一周来计算时间,你永远也不知道用时间的流逝来计算时间的。因为地球旋转是相对的时间,而宇宙时间的流逝则是绝对的时间。

在儒学方面,这一段是写嘉靖初入皇宫时看到皇宫的景象。



太白金星,领着美猴王,到于灵霄殿外。不等宣诏,直至御前,朝上礼拜。悟空挺身在旁,且不朝礼,但侧耳以听金星启奏。金星奏道:“臣领圣旨,已宣妖仙到了。”玉帝垂帘问曰:“那个是妖仙?”悟空却才躬身答道:“老孙便是!”仙卿们都大惊失色道:“这个野猴!怎么不拜伏参见,辄敢这等答应道:‘老孙便是!’却该死了!该死了!”玉帝传旨道:“那孙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礼,且姑恕罪。”众仙卿叫声“谢恩!”猴王却才朝上唱个大喏。玉帝宣文选武选仙卿,看那处少甚官职,着孙悟空去除授。旁边转过武曲星君,启奏道:“天宫里各宫各殿,各方各处,都不少官,只是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玉帝传旨道:“就除他做个‘弼马温’罢。”众臣叫谢恩,他也只朝上唱个大喏。玉帝又差木德星君送他去御马监到任。



明太祖朱元璋设有二十四衙门。十二监:司礼监,御马监,内官监,司设监,御用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四司: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八局: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各专设掌印太监提领。二十四衙门是明代宦官伺奉皇帝及其家族的机构,二十四衙门并非明代宦官体制,其主官太监也无硬性规定必用宦官,是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机构,后多派宦官掌其职。

 

这个御马监,开始的确是养马的。但是到了正德三年四月,司礼监太监李荣传旨:“御马监勇士、旗军,系禁兵重务,其令御马监太监谷大用提督。”,这时的“御马监”,已经是禁兵中的禁军了。这个御马监的谷大用,曾跟随司礼监毛澄去安陆迎请世宗朱厚熜。毛澄后来与杨庭和合流,而这个谷大用则站在了朱厚熜这一边。为何谷大用站在朱厚熜这一边?因为在正德时期,八虎争宠,其中司礼监的刘瑾与御马监的谷大用是死对头。

 

由此可见,朱厚熜在皇宫,能用得上的人,就是谷大用。八虎团灭,只有谷大用能全身而退,与世宗是有直接关系的。史料记载说是谷大用迎请有功,所以能全身而退。然而迎请世宗的人,可不只有谷大用一人,有几个全身而退的?站队的错与对,才是关键。迎请世宗最大的功臣,应是杨廷和,结果杨廷和下场凄凉。史料虽未记载谷大用站在了世宗这一边,作者却说明白了。这也是后来世宗信任麦福的根源。

在儒学篇,你可别小看了这“御马监”。作者在儒学篇可不是说朱厚熜是个养马的,你若这样认为,你去看电视剧去得了,那马儿跑的很欢,孙悟空养马也很敬业,你也看得很开心,何必跑来看我解密?你这是闲球的。

马是什么?心猿意马。御马就是驾御民意。而“御马监”则是民意汇集之地。在儒学篇中,这官可不小。这个地方在哪?这就要看嘉靖时期,民意是从那里传到皇帝那里去的了。这个就是左顺门。清朝时期,左顺门被改名为协和门。明朝这里是东阁大学士办公的地方,变成了内阁诰敕房。这个机构专门负责校勘和收发诰敕。所有的殿阁大学士,都在太和门东庑外东南的内阁办公。这个相当于什么机构?应该相当于现在的GWY。这里是文官办公的地方。武官(武曲星君)说,让皇帝去管文官,作者写作水平是极高手,也说明嘉靖虽然当了皇帝,但军权却掌控在别人的手中。“御马监”是禁军,是内庭,却不是外庭。

从这段可以看出,作者是要写左顺门事件了。嘉靖即了皇帝位,当然是要管理国家大事了。当然是要驾御民意了。

这里要注意的是这句话:“玉帝垂帘问曰”,皇帝是不会垂帘问政的,而且嘉靖已经即了皇帝位。垂帘听政始于战国时期秦国,并非出自于清朝,这里说一下,以免一些人误会。垂帘说明在儒学篇中,这是一位女性。她是谁?张皇后无疑,因为只有她有这个资格。她当时就是太后。这也说明,嘉靖虽然做了皇帝,但旧皇帝的势力仍把控着朝政。

不过玉帝在《西游记》内转世可不是张皇后,而是李世民。因为作者说得明明白白。这里是用玉帝之名指出这个人是谁。就象作者用太白金星指出那个人是毛澄一样的道理。毛澄可不是太白金星转世。

“这个野猴!怎么不拜伏参见,辄敢这等答应道:‘老孙便是!’却该死了!该死了!”朝中大臣,对于嘉靖不进东门,不行太子礼,是心怀不满的,嘉靖是该死的。

玉帝传旨道:“那孙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礼,且姑恕罪。”嘉靖不肯行太子礼,张皇太后原谅了他,但是心中还是认为他应该行礼,只是他从乡野中来,不懂朝中的规矩罢了。无论是张太后,还是朝中大臣,接纳朱厚熜的前提是他要承认明孝宗为皇考。否则的话,朱厚熜继皇帝位是不合礼法的。正是这个原因,才惹出来了左顺门事件。



当时猴王欢欢喜喜,与木德星官径去到任。事毕,木德星官回宫。他在监里,会聚了监丞、监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员人等,查明本监事务,止有天马千匹。乃是:
骅骝骐骥,騄駬纤离;龙媒紫燕,挟翼骕骦;駃騠银騔,騕褭飞黄;騊駼翻羽,赤兔超光;逾辉弥景,腾雾胜黄;追风绝地,飞翻奔霄;逸飘赤电,铜爵浮云;骢珑虎〔马剌〕,绝尘紫鳞;四极大宛,八骏九逸,千里绝群:——此等良马,一个个,嘶风逐电精神壮,踏雾登云气力长。



这个“御马监”,有上千人。止有天马千匹,即指此。騕褭飞黄,这些人都是飞黄腾达之人。八骏九逸,千里绝群之人。可见这些人来历非凡。



这猴王查看了文簿,点明了马数。本监中典簿管征备草料;力士官管刷洗马匹、扎草、饮水、煮料;监丞、监副辅佐催办;弼马昼夜不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管殷勤,但是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捉将来靠槽。那些天马见了他,泯耳攒蹄,倒养得肉膘肥满。不觉的半月有馀,一朝闲暇,众监官都安排酒席,一则与他接风,二则与他贺喜。



十五岁的嘉靖,能把这些人弼马昼夜不睡,滋养马匹,养得肉膘肥满。可见嘉靖的能力超群,驾御“御马监”得心应手,并非酒囊饭袋。若嘉靖能力不行,或者一般,也不会有后来的左顺门事件。



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甚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尪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众天丁知他受了仙录,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他打出天门去了。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非在嘉靖的预料之中。嘉靖继位后不久,即差人去接其母亲进京,朝庭亦在讨论如何称谓嘉靖的母亲。然而其母到京后,得知的消息是朝庭要将朱厚熜过继给伯父明孝宗为儿子,称明孝宗为皇考,而称自已的父亲为皇叔,称自已为皇叔母,不肯进京。

内阁制是建立于明朝永乐帝朱棣时期的皇帝的非法定的咨政机构,后来权力增大并逐渐成为明朝的行政中枢。它有利于皇帝将军政大权集中于手上,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正因为这个内阁是个非法定机构,所以说是“未入流”。

此时明世宗的感觉是这个皇帝“未入流”,“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皇帝手中并未握有实权,或者说旧皇帝的势力仍然掌控着朝野。反正意思就是这么一个意思。否则不会说“未入流”。最可气的是,这些大学士把明世宗置于不孝的境地,要明世宗当明孝宗的儿子。“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这些大学士真是把儒家经典读歪了不说,还要将这些歪理邪说强加在皇帝的头上。一句“岂是待我的?”,道出了世宗对这些大学士的歪理学说的愤慨。不能不说,这些大学士真是势利得紧,狗眼看人低啊。“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明世宗才是真君子,宁可不做皇帝,也不愿受此大辱。

明世宗知道自己将要过继给伯父明孝宗为儿子,这位十五岁的少年他认为自己是兴献王朱祐杬的儿子,不是明孝宗的儿子,无论如何也不肯让步。明世宗回答说:“事体重大,再讨论说来听。”显然,明世宗无法接受自己称自己的亲生父亲和母亲为叔父、叔母,而称呼根本没有过继手续的伯父为父亲。但是,礼部尚书毛澄等人的复议依旧坚持前议,并且高唱"为人后者为之子,自天子至于庶人一也"的高调。明世宗的批复依旧是要礼臣们再去讨论。

这事一直僵持不下,加上其母不肯进京,嘉靖有了悔意,向张太后呈请,准备回安陆兴王府,辞官不干了。

这里要讨论一下的是,这件事到底是明世宗懂“礼”,还是大学士们懂“礼”?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是明世宗懂“礼”,而大学士们是非“礼”,大学士们大错而特错了。

为何这样说?朱厚熜与朱佑杬的关系就是父子关系,朱厚熜与他的母亲的关系就是母子关,这是不可更改的事实,这就是“道”。然而,这些大学士们却偏离了道,执着于理,硬生生把这种父母的关系强行进行变更。无论你是什么原因,都是理不合道的。这叫喧宾夺主。事实上世宗是对的,而大学士们是错的。然而大学士们不仅知错不改,还振振有词。可见在明代,知识分子已经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而不知悔改了。这时的知识分子,已经被利益绑架,失去了良知。

如果你还有点水平,你能理解我说的话,你若没有水平,我再给你讲讲。假如你老婆跟别人睡了,结果生了一个小孩,这小孩就是你儿子或闺女。你认为不是你亲生的,心生怨恨。你老婆说怨恨个啥呀,这还不简单吗?改成是你的不就得了?你认为这样能改的过来吗?你能懂得这个“道”是不可更改的道理吗?“道”是不可更改的,而“理”则可更改。你能懂点道理吗?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清醒的嘉靖,应该如何做?是顺从大学士们随波逐流,还是坚持良知?作为一代君王的他,应该是坚持良知,而不是随波逐流。作者是非常赞同嘉靖的,否则不会为他立传。

有人说是嘉靖改变了礼法,改变了中国儒学的走向。其实这种说法是极其错误的。嘉靖对于儒家的贡献是无人能比的,他为中国儒学走上正确的方向,是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他用棍棒让中国知识分子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知识份子应该遵循道,而不是理。

无论是孔子,还是嘉靖,都是走在正确的儒家道路上。然而中国的很多知识分子,却走在了道理上,完全脱离了实际。中国现代也有一个伟人,让知识分子走在道路上,那就是毛泽东。中国知识分子,时不时地犯毛病,那就是背离道,而执着理,引经据典睁眼说瞎话理直气壮地背道而驰。说简单点,他们不去面对现实,不去探索规律,而是执着书本,投机取巧,屁股决定脑袋,钻营权术。为自已谋取利益,执迷不悟。他们把“礼、义、仁、智 、信”丢在脑后,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于不顾,只为了自已的那一亩三分地服务,一切围绕着自已的利益转,为了书中的颜如玉,为了书中的黄金屋,死性不改。结果如何?丢了大道,害了自已的性命,亦害了众生的性命。不信?号称学士、硕士、博士的你们,会修身吗?不会?后面的齐家就不要谈了,破家你到是在行,空谈误国你也会,乱国之道你烂熟于心。不然那来那么多的汉奸叛国贼?是不是?

这也不仅仅是知识分子,普天之下的众生,都是过去佛。为何现在堕落如此,还不是因为颜如玉啊?还不是因为黄金屋啊?因为颜如玉而迷了人的本性,因为黄金屋而迷失了道的方向。结果都丢弃了佛位,而成了众生,结果悲剧了。

知识分子把大道弄丢了,根本就不知“道”为何物,心中长满了杂草。不信你让他们传道试试?传道?他们只能传他娘的蛋,他们现在对道是一窍不通。知识分子是儒者,丢失了根本的东西,这叫舍本逐末了。怨不得谁,都是自作自受而已。

不要认为我说错了。那小学课本上的那些插图,就是你们的杰作。对不对?专家们出格的言论,是不是很愚昧啊?你们有些知识分子,是不是在用屁股思考?我说错了没有?

中国几千年战乱不断,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这种执迷不悟是分不开的。每当中华民族出现偏离时,道士就入凡尘,挽大道于将倾。为何是道士而不是和尚?因为在这个时侯的和尚亦执迷于理,而偏离于道。这也是后来嘉靖执着于道的真正原因。

这里不得不佩老祖的高明。紫光紫霞族不要的人,到了老祖的手中,都变得老老实实,心服口服,从来不敢在老祖面前翻翘。什么原因?因为老祖只有一招,让你面对现实。在现实面前,在规律面前,无论你是谁,都得服服帖帖,否则规律惩罚旋即而至。

为何老祖如此?因为老祖需要宇宙的脊梁。老祖培养提携了一大批宇宙的脊梁。老祖对待知识分子中的那些投机钻营之徒,用的方法比嘉靖厉害多了。他用的不是棍棒,是直接把你坑埋了。

老祖的秦始皇那一世就是这么干的,焚书坑儒。有人说方士不是儒者,别分那么清。三清都是从老祖那里学来的。普天之下之人,理应知道老祖是个什么样的人。很多人认为老祖好惹,直接冲撞他,结果都悲剧了。紫光就不必说了,她儿子掌管天庭,她不操心。然而天庭在没有老祖在的情况下,她能运筹帷幄,决胜于时间。紫霞的十八层地狱,那地狱之火,人见人怕,鬼见鬼愁。三圣善时,满面阳光,和善有加。若一旦发起狠来,没有不害怕的。

嘉靖错了吗?没有啊。我也只能告诉你一件事,你若不执道而行,你的知识再多,那也是误了自已的性命,也害了别人的性命。



须臾,按落云头,回至花果山上。只见那四健将与各洞妖王,在那里操演兵卒。这猴王厉声高叫道:“小的们!老孙来了!”一群猴都来叩头,迎接进洞天深处,请猴王高登宝位,一壁厢办酒接风都道:“恭喜大王,上界去十数年,想必得意荣归也?”猴王道:“我才半月有馀,那里有十数年?”众猴道:“大王,你在天上,不觉时辰。天上一日,就是下界一年哩。请问大王,官居何职?”猴王摇手道:“不好说!不好说!活活的羞杀人!那玉帝不会用人,他见老孙这般模样,封我做个甚么‘弼马温’,原来是与他养马,未入流品之类。我初到任时不知,只在御马监中顽耍。及今日问我同寮,始知是这等卑贱。老孙心中大恼,推倒席面,不受官衔,因此走下来了。”众猴道:“来得好!来得好!大王在这福地洞天之处为王,多少尊重快乐,怎么肯去与他做马夫?”教:“小的们!快办酒来,与大王释闷。”



这一段是反写的,作者在书中有多次的反写,后面还会遇到的。不是朱厚熜回了花果山,回了安陆兴王府。而是嘉靖的母亲,带着安陆兴王府的家眷来到了北京城,她把兴王府的家都搬到了北京城郊通州。

这猴王厉声高叫道:“小的们!老孙来了!”。不是嘉靖去了安陆兴王府,而是兴王府在嘉靖的母亲的带领下,全部来到了北京郊区。“请猴王高登宝位,一壁厢办酒接风。”嘉靖的母亲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皇城之下,皇城震动,因为皇帝的母亲来到了京城,接风洗尘是必须的。

“恭喜大王,上界去十数年,想必得意荣归也?”,猴王道:“我才半月有馀,那里有十数年?”众猴道:“大王,你在天上,不觉时辰。天上一日,就是下界一年哩。”

这时间是怎么算的?嘉靖即位后的第三天,即差人去接其母进京。蒋氏从安陆兴王府,到达北京通州时,耗时六个多月。半月,意指一年的一半,即半年。

“天上一日,就是下界一年哩。”嘉靖即位三天后,迎请母亲进京,结果引发了历时三年的“大礼议”。

“恭喜大王,上界去十数年,想必得意荣归也?”。蒋氏此行,认为是去北京城当皇太后的,这得意而归,刻画了她的心态。儿子当皇帝,母亲成为皇太后,理所应当。蒋氏是北直隶大兴(今北京大兴)人,这次回北京,是荣归故里。

后面的就不解了,还是那件事,一看便知。

众猴道:“来得好!来得好!大王在这福地洞天之处为王,多少尊重快乐,怎么肯去与他做马夫?”当蒋氏一行到达通州时,听说朝庭要将朱厚熜过继给朱佑樘当儿子时,一行人觉得,这还不如在安陆当王呢。当王有多少尊重快乐,儿子是儿子,父亲是父亲。当了皇帝,却成了马夫,成了别人的儿子。

现代人可能觉得,为了荣华富贵,为了名权利,管它当谁的儿子都行。然而在那个时代,过继给别人当儿子,却是给别人续香火。嘉靖也是独苗,过继后他自已家里也断了香火。作为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嘉靖未必是为了皇位。

“小的们!快办酒来,与大王释闷。”朱厚熜此时的心情是非常的郁闷。

奉迎生母蒋妃入京的礼仪上,明世宗坚持行以迎皇太后之礼,遭到杨廷和反对后痛哭流涕,表示愿意辞位,奉母返回安陆,杨廷和无奈之下只得让步。当年十月,明世宗以皇太后礼迎母亲入宫。办酒来指的就是给他的母亲接风洗尘。



正饮酒欢会间,有人来报道:“大王,门外有两个独角鬼王,要见大王。”猴王道:“教他进来。”那鬼王整衣跑入洞中,倒身下拜。美猴王问他:“你见我何干?”鬼王道:“久闻大王招贤,无由得见;今见大王授了天录,得意荣归,特献赭黄袍一件,与大王称庆。肯不弃鄙贱,收纳小人,亦得效犬马之劳。”猴王大喜,将赭黄袍穿起,众等欣然排班朝拜,即将鬼王封为前部总督先锋。鬼王谢恩毕,复启道:“大王在天许久,所授何职?”猴王道:“玉帝轻贤,封我做个甚么‘弼马温’!”鬼王听言,又奏道:“大王有此神通,如何与他养马?就做个‘齐天大圣’,有何不可?”猴王闻说,欢喜不胜,连道几个“好!好!好!”教四健将:“就替我快置个旌旗,旗上写‘齐天大圣’四大字,立竿张挂。自此以后,只称我为齐天大圣,不许再称大王。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此不在话下。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七月初三,新科进士张璁上疏支持明世宗,认为明世宗即位是继承皇统,而非继承皇嗣,即所谓“继统不继嗣” ,皇统不一定非得父子相继,而且汉定陶王、宋濮王都是预先立为太子,养在宫中,实际上已经是过继给汉成帝和宋仁宗,“其为人后之义甚明”。

两个独角鬼王是谁?还“即将鬼王封为前部总督先锋。”?如此重用此二人?读到这里,你应该明白,这两个人就是在大礼议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出现,让嘉靖百思不得其解,非常郁闷的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是这两个人点醒了嘉靖。

这两个鬼王之一就是张璁。张璁的“继统不继嗣”,之论,为嘉靖在理论上开辟了一条道路。他建议明世宗仍以生父为考,在北京别立兴献王庙。明世宗见此奏章后大喜说:“此论出,吾父子获全矣!”当时杨一清居家见张璁疏说:“张生此议,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王守仁也“心喜其说”“此论出,吾父子获全矣!”,可见当时世宗是多么的高兴,一下子豁然开朗。

另一个鬼王则是桂萼。被贬至南京刑部主事的张璁与同僚桂萼等又上疏重提旧事。明世宗下旨诏两人入京,在“继嗣派”策划暗杀张璁与桂萼之时,明世宗封两人为翰林学士,专负责礼仪事项。

这两个独角鬼王,就是张璁与桂萼。

至此,大礼议中的五个重要人物登场。这五个人中,站在明世宗的对立面的是杨廷和与杨慎及一帮大臣,站在世宗一边的是张璁与桂萼。而骑墙派则是毛澄。

大礼议之争,争论的焦点在哪?就在于是“继统与继嗣并行”与“继统不继嗣”。这是两条政治路线。“继统与继嗣并行”简单虚假地维护了皇帝正统的合法性,却忽视了事实的真实性。“继统不继嗣”维护了事实的真实性,却没有维护到继统的合法性。无论那一种情况,都是有瑕玼的,没有完美的结局。

这种没有完美的结局,是“继统与继嗣并行”派造成的?还是“继统不继嗣”派造成的?都不是。因为这两派都是法理上的,并非客观实际情况。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一个死结,也是现代知识分子的一个死结。知识分子喜欢认死理。

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马克思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处理这类问题,应该尊重客观规律,秉承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怎么解决?朱佑樘是皇帝,而朱佑杬不是。这是事实。朱佑樘应该在世庙,而朱佑杬不应该在世庙。这是事实。朱厚熜不是朱佑樘的儿子,这同样是事实。

如何解决这事?张璁的建议是正确的。“继统不继嗣”,让世宗在北京别立兴献王庙。这样问题就得到了解决。然而“继统与继嗣并行”派并不承认。结果是与明世宗发生了对立。

后来导致了明世宗直接把朱佑樘直接移出了世庙。这个性质就变了,属于一次隐形的政变了。这个祸端由何而来?皆因杨廷和为首的大学士,只认死理,却不能执道而行。

作者在书中警告所有人,毫发差殊不结丹。用现代话来讲,就是要尊重客观事实,遵循客观规律,执道而行,理论服从于实践。如果用科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那就是从化学的角度来讲,化学反应的条件不同,其产物是不相同的,不能随便改变化学反应条件。从物理的角度来讲,各种合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尊重客观事实,遵循客观规律是何等的重要。知识分子应该牢记。立足于物质世界,应秉承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才是安生立命之本。

在三圣之中,紫霞就犯过相同的错误。这个在封神大战中,明显地感觉得出来。如果说紫霞把老祖杀入死灵谷这事没有记载的话,封神大战却是家喻户晓了。紫霞强行修改神谱,导致了封神大战。这是典型的枉顾客观事实,直接导致了生灵涂炭的悲剧。

为何我要把这个改神谱的事写出来?原因是这关系到生灵回归宇宙中心的大事。改神谱就是把顺序打乱了。顺序打乱了,则“名、权、责”就乱了。什么意思?比如王二狗的儿子叫王三猫,王三猫的儿子叫王狗熊,王狗熊的儿子叫王狗蛋...。这就是顺序。若王二狗修成了,王二狗就有责任度王三猫回去,依此类推。他们在你名下的,你就有责任把他们度回去。当然度与不度是你的权力。度回去了是你的欢乐,度不回去是你的痛苦。这就是“名、权、责”。神谱记载着每个灵的转世情况,紫霞把这记在了三生石下,那个孟婆、女娲、阿弥陀佛就是紫霞转世。

为何天界怂恿世人念叨“南无阿弥陀佛”?还不是让她把他们度回去啊?还有别的目的吗?有人说“阿弥陀佛”不是紫霞,不是女性,是我瞎说的。瞎不瞎说不要紧,《西游记》内写得有,只是你看不懂啊,我如何与你争辩?这么大的佛,我长了几颗脑袋几个胆,敢瞎说她?我若瞎说,她早就弄死我了。我曾与阿弥陀佛伴飞过。她若对我有意见,还会让我活到现在?还带我飞临她的道场?那道场上坐满了穿朱衣的僧人,都在口颂阿弥陀佛。她是什么灵啊,我要如何说她,她这点都不知道?你太小瞧她了,她早心知肚明。是不是这个道理?

为何老祖恼火女娲(紫霞)改神谱?这个事呢,开始老祖并非不同意。因为改神谱的初衷是好的。认为封了这么多神,这些人都会尽心尽力度世人。没曾想后来却是大道在人间几近灭绝。神仙们各不相让,争来斗去。结果把度人的事给忘了。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大道不传六耳,相互私授,只为功名利禄。这那是那啊,完全的失败。

佛们神仙们以及下界的生灵们最搞笑的一件事就是,功劳都是他们的,度一个就有一份功劳,责任则是紫霞的,因为她是头,因为她发了四十八大愿。大家都搬个小凳在那里等着看她的戏。这下把老祖气的,怎么生了这么一群东西!老祖从不给那些跟他干活的人以功劳或好处,你愿干就干,不愿干等着埋葬你。时间多的是,不怕你跑了。你能忽悠他的老婆,难道你还能忽悠他不成?你想啥呢?

还是祖宗之学的神谱管用,因为它明确了你的责任就是度你及你的后代。你不学,株连你的后代。你学会不度人,你后代走不了。总之在你这里出现了问题,你这个家族全完蛋。没谁会管你,而且你也上不去,上去了也会被踹下来。你这种人,谁都瞧球不起你,你想当奴才都没人要你。

这里要提一下的是,紫霞这两件事,做的是不地道的。老祖是紫霞的丈夫,她却致他于死地。神谱只是记录祖宗之学,她却要强行改变。这都是不尊重客观事实,不遵循客观规律的表现。她应该怎么做?紫霞无论与她的丈夫发生了什么矛盾,都是夫妻之间的矛盾,而不是敌对的矛盾。一日夫妻百日恩,她应该爱自已的丈夫,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把自已的丈夫杀入死灵谷。第二件事,神谱只是一种记录,这种记录客观记载了生灵的运行轨迹,强行改变就失真了,就断绝了人类原路返回的路径。

老祖接受心佛的任务,目的是解决宇宙的寂寞问题,让爱情之花开遍全宇宙。然而紫霞的一系列骚操作,却把爱情变成了仇恨,人间变成了炼狱,自已也迷失了方向。紫霞丢了“道”,而执着于理,这是她不得解脱的真正原因。

为何说她不得解脱?你看老祖,你看紫光,你看三清,他们都当甩手掌柜了,只做份内的事。然而紫霞这个祖字辈的人物,还在日夜操劳,执掌佛教而不肯让位。这事应该由谁来执掌?应该由大圣来执掌。北斗已掌权,而南斗则没有消息。这个是不是事实?



却说那玉帝次日设朝,只见张天师引御马监监丞、监副在丹墀下拜奏道:“万岁,新任弼马温孙悟空,因嫌官小,昨日反下天宫去了。”正说间,又见南天门外增长天王领众天丁,亦奏道:“弼马温不知何故,走出天门去了。”玉帝闻言,即传旨:“着两路神元,各归本职,朕遣天兵,擒拿此怪。”班部中闪上托塔李天王与哪吒三太子,越班奏上道:“万岁,微臣不才,请旨降此妖怪。”玉帝大喜,即封托塔天王李靖为降魔大元帅,哪吒三太子为三坛海会大神,即刻兴师下界。



作者用托塔李天王指的谁?托塔即托国之重臣,非杨廷和莫属,他曾托国三十七日。哪吒三太子则是指其子杨慎。

四月廿七,年仅十五岁(十四周岁)的明世宗下令群臣议定明武宗的谥号及生父的主祀及封号。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朝中大臣援引汉朝定陶恭王刘康(汉哀帝生父)和宋朝濮安懿王赵允让(宋英宗生父)先例,认为明世宗既然是由小宗入继大宗,就应该尊奉正统,要以明孝宗为皇考,兴献王改称“皇叔考兴献大王”,母妃蒋氏为“皇叔母兴国大妃”,祭祀时对其亲生父母自称“侄皇帝”。另以益王次子崇仁王朱厚炫为兴献王之嗣,主奉兴王之祀。五月初七,礼部尚书毛澄和文武群臣六十余人将此议上奏皇帝,并声称朝臣中“有异议者即奸邪,当斩”。

人们的映象是,朱厚熜用棍棒强行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却同情杨廷和这种“当斩”的“合法性”。到底是谁先用武力的?是杨廷和而非明世宗。作为大学士,问题解决不了时,直接付诸武力,完全失却了大学士的模样。

目前的俄乌冲突,到底是谁激发的?一目了然。若不是北约强行扩张,会有俄乌冲突吗?美国人强词夺理,仗势欺人,才是这场人间浩劫的根源之所在。客观事实就是客观事实,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改变的。

人们认为这个世界没有天道,只有强权,认为强权即真理。这是大错而特错的。违背天道,违背规律,必将遭遇天道的惩罚。天若有情天亦老,天道是无情的。

这里顺便提一下,中国若秉承天道而行,则会立于不败之地。若偏离了天道,同样会不得天道的资助。天道的力量是无穷的,天统地。



李天王与哪吒叩头谢辞,径至本宫,点起三军,帅众头目,着巨灵神为先锋,鱼肚将掠后,药叉将催兵。一霎时出南天门外,径来到花果山。选平阳处安了营寨,传令教巨灵神挑战。巨灵神得令,结束整齐,轮着宣花斧,到了水帘洞外。只见小洞门外,许多妖魔,都是些狼虫虎豹之类,丫丫叉叉,轮枪舞剑,在那里跳斗咆哮。这巨灵神喝道:“那业畜!快早去报与弼马温知道,吾乃上天大将,奉玉帝旨意,到此收伏;教他早早出来受降,免致汝等皆伤残也。”那些怪,奔奔波波,传报洞中道:“祸事了!祸事了!”猴王问:“有甚祸事?”众妖道:“门外有一员天将,口称大圣官衔,道:奉玉帝圣旨,来此收伏;教早早出去受降,免伤我等性命。”



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明世宗无奈之下,勉强同意称父亲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母亲为“本生母章圣皇太后”。尊封祖母邵氏(明宪宗贵妃)为寿安皇太后,孝宗皇后为“圣母昭圣慈寿皇太后”,明武宗皇后为庄肃皇后(孝静毅皇后)。“本生”二字实际上只是承认了嘉靖皇帝的生物学父母,但宗法上他还是需要称孝宗为“皇考”,称张太后为“母后”。



猴王听说,教:“取我披挂来!”就戴上紫金冠,贯上黄金甲,登上步云鞋,手执如意金箍棒,领众出门,摆开阵势。这巨灵神睁睛观看,真好猴王: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

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

尖嘴咨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

巨灵神厉声高叫道:“那泼猴!你认得我么?”大圣听言,急问道:“你是那路毛神,老孙不曾会你,你快报名来。”巨灵神道:“我把你那欺心的猢狲!你是认不得我!我乃高上神灵托塔李天王部下先锋,巨灵天将!今奉玉帝圣旨,到此收降你。你快卸了装束,归顺天恩,免得这满山诸畜遭诛;若道半个‘不’字,教你顷刻化为齑粉!”



你快卸了装束,归顺天恩,免得这满山诸畜遭诛;若道半个‘不’字,教你顷刻化为齑粉!”这一群大臣,竟然要诛杀皇帝,这口气也未免太大了。“有异议者即奸邪,当斩”。这话说的太满了。谁有异议?明世宗啊,这还看不出来?



猴王听说,心中大怒道:“泼毛神,休夸大口,少弄长舌!我本待一棒打死你,恐无人去报信;且留你性命,快早回天,对玉皇说:他甚不用贤!老孙有无穷的本事,为何教我替他养马?你看我这旌旗上字号。若依此字号升官,我就不动刀兵,自然的天地清泰;如若不依时间,就打上灵霄宝殿,教他龙床定坐不成!”这巨灵神闻此言,急睁睛迎风观看,果见门外竖一高竿,竿上有旌旗一面,上写着“齐天大圣”四大字。



对明世宗而言,这绝对是不可接受的,双方产生僵持。“我就不动刀兵”,少年天子明世宗试图优抚杨廷和,并向毛澄厚赠黄金,欲使其改变主意,但两人都不为所动,几次下诏尊加其父徽号也被杨廷和等大臣封还。但毛澄亦修改意见,认为将来朱厚熜有子时,可以第二子取代朱厚炫成为兴王,继承其父亲的王统。

对明世宗而言,这绝对是不可接受的,双方产生僵持。

若依此字号升官,我就不动刀兵,自然的天地清泰。朱厚熜本不愿与这些大臣交恶,采取怀柔策略。但是旧皇势力根本不卖帐。

“齐天大圣”,在这里指朱厚熜不愿意当朱佑樘的儿子,要与朱厚照平起平座,后来的结局就是朱佑杬进了世庙。这里也说明了,一场宫庭政变,已经在明世宗的心里产生了。十几岁的皇帝,被逼到了朝庭的对立面,除了政变,他已毫无退路了。

一代君王一代臣,这事一直在中华大地上发生。道与理的争斗,在中华大地上从来都没有停歇过。老子的《道德经》,读时大家用心,用时抛到九宵云外。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们的二皮脸,由此可见一斑。

如何解决这千古的难题?老祖给出了解决方案,依靠科学,不断探索。同时要研究“道”,掌握“道”,而不要执着认死理。

中国的知识分子,知道这个世界有“道”的人很少。因为他们没有实践经验。因为他们不知“道”,但又不敢说这个世界不存在“道”,所以他们就凭想象胡诌一番。“道”不是说出来的,是实证出来的。什么是“道”?你若能亲眼看到宇宙中心那光芒万丈的“心佛”,就说明你是个明白人。否则免谈。

你心中黑暗,诡计多端,你就认为你是个知识分子,你是个智者,还是算了吧,别丢人了。现在的人更搞,手中有几个钱,心中就淫荡无边,不可一世地认为自个就是宇宙之王,人间之主,就是智慧无边,亏你娃儿想的出来。你若作恶,那就是你家祖坟在冒黑烟。你认为宇宙中是用钞票来维系的,也只有你这种人能想的出来。

这里要提醒紫霞一句,你投入老祖的怀抱,你就会拥有爱情。你若背叛老祖,你就只有仇恨。让老祖去迁就你?这是不可能的。他若迁就你,这世界就会失衡。那时节,生灵涂炭的惨景让人目不忍睹。



巨灵神冷笑三声道:“这泼猴,这等不知人事,辄敢无状,你就要做齐天大圣!好好的吃吾一斧!”劈头就砍将去。那猴王正是会家不忙,将金箍棒应手相迎。这一场好杀:

棒名如意,斧号宣花。他两个乍相逢,不知深浅;斧和棒,左右交加。一个暗藏神妙,一个大口称夸。使动法,喷云嗳雾;展开手,播土扬沙。天将神通就有道,猴王变化实无涯。棒举却如龙戏水,斧来犹似凤穿花。巨灵名望传天下,原来本事不如他;大圣轻轻轮铁棒,着头一下满身麻。巨灵神抵敌他不住,被猴王劈头一棒,慌忙将斧架隔,呵嚓的一声,把个斧柄打做两截,急撤身败阵逃生。猴王笑道:“脓包!脓包!我已饶了你,你快去报信!快去报信!”

巨灵神回至营门,径见托塔天王,忙哈哈下跪道:“弼马温果是神通广大!末将战他不得,败阵回来请罪。”李天王发怒道:“这厮锉吾锐气,推出斩之!”旁边闪出哪吒太子,拜告:“父王息怒,且恕巨灵之罪,待孩儿出师一遭,便知深浅。”天王听谏,且教回营待罪管事。



巨灵神冷笑三声道:“这泼猴,这等不知人事,辄敢无状,你就要做齐天大圣!好好的吃吾一斧!劈头就砍将去。巨灵神,指的是站在杨廷和一边的朝中的一帮大臣。这帮大臣,藐视朱厚熜。他们与朱厚熜斗了将近三年。巨灵神冷笑三声即此意。巨灵神们认为朱厚熜不懂事,他们出招,都是照着朱厚熜的头就来,招招致命。权力令人利令之昏,他们口口声声讲礼,可是君臣之礼,他们早就抛在了九宵云外。

那猴王正是会家不忙,将金箍棒应手相迎。朱厚熜是孙悟空转世。他跟随老祖与紫霞开天辟地,什么阵式没见过?这些品质是从骨子里带出来的,这叫会家不忙。若遇见软弱的,受这帮大臣欺负是铁定的了。这种事在历史上多的是。

你若真是儒者,你应明白大圣的能力,你也应该知道他是谁,因为他现在就在人世间。你看他处理事情,不动声色,却雷霆万钧。说话时掷地有声,雷厉风行,从不跟你废话。是不是雷公在世?

为何老祖要提携宇宙的脊梁?宇宙这么大,要管理宇宙的生灵,没有得力有才干的灵,只会祸事,生灵涂炭。老祖从不把权力紧紧握在自已手中,他连天皇位都不要的,地上的权力在他心中算个鸟,他早已淡泊了。但是他对培养宇宙的脊梁却是不遗余力的。

他两个乍相逢,不知深浅。这三年,开始时杨廷和不知朱厚熜的能力,朱厚熜亦不知朝廷的险恶。这叫乍相逢,不知深浅。

巨灵名望传天下,原来本事不如他。后来朱厚熜发现,原来名望传天下的杨廷和等大臣,也不过如此。他越战越勇,而杨廷和等众,越来越力不从心。

巨灵神抵敌他不住,被猴王劈头一棒,慌忙将斧架隔,呵嚓的一声,把个斧柄打做两截,急撤身败阵逃生。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明世宗召集群臣集议,杨廷和见明世宗有意变更前议,上疏请求致仕。此时,朱厚熜的地位已稳固,早已厌恶杨廷和跋扈难制,就顺水推舟,同意杨廷和致仕归里。回营待罪管事,指的就是杨廷和回了老家。劈头一棒,指的就是此事。

且教回营待罪管事。指的是杨廷和退养回了老家。



这哪吒太子,甲胄齐整,跳出营盘,撞至水帘洞外。那悟空正来收兵,见哪吒来的勇猛。好太子:

总角才遮囟,披毛未盖肩。神奇多敏悟,骨秀更清妍。诚为天上麒麟子,果是烟霞彩凤仙。龙种自然非俗相,妙龄端不类尘凡。身带六般神器械,飞腾变化广无边。今受玉皇金口诏,敕射海会号三坛。悟空迎近前来问曰:“你是谁家小哥?闯近吾门,有何事干?”哪吒喝道:“泼妖猴!岂不认得我?我乃托塔天王三太子哪吒是也。今奉玉帝钦差,至此捉你。”



“你是谁家小哥?闯近吾门,有何事干?”谁家的?“我乃托塔天王三太子哪吒是也。”,杨廷和之子也。谁家小哥?说明朱厚熜并没有看轻杨慎,但杨慎要作妖。

杨慎,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正因为他是三才子之首,杨廷和又是托国之臣,故称三太子。

明代三才子,是明朝杨慎、解缙及徐渭三人通称。杨慎,是明代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解缙,字大绅,又字缙绅,号春雨,出生于书香门第。徐渭,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



悟空笑道:“小太子,你的奶牙尚未退,胎毛尚未干,怎敢说这般大话?我且留你的性命,不打你。你只看我旌旗上的是甚么字号,拜上玉帝:是这般官衔,再也不须动众,我自皈依;若是不遂我心,定要打上灵霄宝殿。”哪吒抬头看处,乃“齐天大圣”四字。哪吒道:“这妖猴能有多大神通,就敢称此名号!不要怕!吃吾一剑!”悟空道:“我只站下不动,任你砍几剑罢。”那哪吒奋怒,大喝一声,叫“变!”即变做三头六臂,恶狠狠,手持着六般兵器,乃是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丫丫叉叉,扑面打来。悟空见了,心惊道:“这小哥倒也会弄些手段!莫无礼,看我神通!”好大圣,喝声“变”也变做三头六臂;把金箍棒幌一幌,也变作三条;六只手拿着三条棒架住。
悟空笑道:“小太子,你的奶牙尚未退,胎毛尚未干,怎敢说这般大话?我且留你的性命,不打你。



朱厚熜与杨慎本没有矛盾。而且朱厚熜认为,你爹都不是对手,你这胎毛未退的小官,怎么敢与皇帝对阵?

这三头六臂,指的就是杨慎同三十六人上《乞赐罢归疏》辞职之事。

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杨廷和辞官归里,大礼议的议论再度兴起。六月,杨慎同三十六人上《乞赐罢归疏》辞职,不愿与张璁、桂萼等“无耻小人”同列共事。七月十五日朝会集议时,张璁斥责廷臣欺君,吏部尚书何孟春责难张璁,群情汹汹。罢朝后,何孟春率百官力争,杨慎激动地说:“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日!”

杨慎与明世宗,针尖对麦芒地干了起来。然而此时的明世宗,已经不是当年刚进宫,没有太多根基的任大臣们摆布的皇帝了。

这里要讨论一下的是,杨慎的这些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日!”。这句话代表了知识分子的心声。

我们放大点讨论,这句话也代表了众灵的心声。众灵对抗老祖,亦是“仗义死节,正在今日!”。那么这句话到底对不对?暂时不作定论。若作定论就没法讨论了。为何众灵要骂老祖?他们认为老祖把他们带下来,就要把他们带回去。这句话没有毛病。应该来说是无比的正确。然而再扩大了就不行了。带下来是怎么带的?众灵万众一心,跟随老祖下界创业。带上去如何带?大家万众一心,跟随老祖回去。老祖说回归开始了,可是几千年过去了,众灵都没有动静。老祖带众灵下界,带众灵回归。但是结果却完全不一样了。不同点在哪?在老祖这里吗?不在。在哪?众灵不愿意回归了,他们已经对这个生灵圈恋恋不舍了。说白了就是玩上瘾了。这么多劫都过去了,他们还没玩够。他们一边骂老祖残暴,一边死皮赖脸赖着不走。你说谁对谁错?他们两边都占理。老祖的确没有把他们带回去,他们的确在苦海中挣扎,哭声震天。问题是天堂有路他们不走,他们非要拼死拼活地在痛苦中挣扎,还乐在其中。这事该怪谁?难道责任在老祖这里吗?

看看杨慎说的话。国家养士百五十年,这话不假。然而“仗义死节”从何谈起?嘉靖错了吗?没有错啊。前面已经讨论过了。正义并不在杨慎这一边,他的“仗义死节”为何如此的理直气壮?嘉靖是你父亲他们请来的,嘉靖想辞官回安陆他们还不让。然后你还说嘉靖“不义”。你“仗义”了,别人当然“不义”了。你还要“死节”。请问你杨慎到底想干吗?玩儿别人嘉靖啊?“仗义死节,正在今日!”,你这意思是要是在“今日”,嘉靖不按你的意思办的话,你就要把嘉靖活活逼死呗?是不是这个理?大学士们为何如此的荒诞怪异呢?脑子长在屁股上啊?

再来看看众灵与老祖。老祖深知回旋之机。说简单点就是有来有回,循环无端。道理就在老祖这一边。然而众灵来时豪情万丈,回去时大家都死皮赖脸不走。还要怪老祖不带你们回去。这哪是哪啊?你怪得着老祖吗?来时你们跟着要来,走时你们自作主张不走。老祖不按你们意思来,你们就骂将起来。这是何道理?

世间事就是这样,其实道理很明显,可是人们都固执已见。后果会如何?可以想象得到的。嘉靖遇到这事,结果是杨慎被打的死去活来二次,最后被放逐。那么在老祖这边呢?还有个好吗?老祖可比大圣狠多了,结果可想而知了。以后度人,可能不是和风细雨,而是棍棒相加,惩办首恶,即带头抗命的家长。这个是可以预测到的。

这真是应验了一句俗语,叫做贵人不做做贱人。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硬撞,这是活该,怪不了别人,只能怪你自已。



这场斗,真是个地动山摇,好杀也:六臂哪吒太子,天生美石猴王,相逢真对手,正遇本源流。那一个蒙差来下界,这一个欺心闹斗牛。斩妖宝剑锋芒快,砍妖刀狠鬼神愁;缚妖索子如飞蟒,降妖大杵似狼头;火轮掣电烘烘艳,往往来来滚绣球。大圣三条如意棒,前遮后挡运机谋。苦争数合无高下,太子心中不肯休。把那六件兵器多教变,百千万亿照头丢。猴王不惧呵呵笑,铁棒翻腾自运筹。以一化千千化万,满空乱舞赛飞虬。唬得各洞妖王都闭户,遍山鬼怪尽藏头。神兵怒气云惨惨,金箍铁棒响飕飕。那壁厢,天丁呐喊人人怕;这壁厢,猴怪摇旗个个忧。发狠两家齐斗勇,



最开始只有三十六人,后来聚集的人越来越多,达到了二百二十九人。“把那六件兵器多教变,百千万亿照头丢。”,即此意。

杨慎约集同年进士检讨王元正、给事中张翀等人在金水桥南,称要共同抨击不和张璁据理力争的人。何孟春、金献民等人奔走相告,于是二百二十九人到左顺门前候旨,从早上到中午都不退去。

苦争数合无高下,太子心中不肯休。指的就是此事。结果招来了明世宗的棍棒相加。



不知那个刚强那个柔。三太子与悟空各骋神威,斗了个三十回合。那太子六般兵器,变做千千万万;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半空中似雨点流星,不分胜负。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他拔下一根毫毛,叫声“变!”就变做他的本相,手挺着棒,演着哪吒;他的真身,却一纵,赶至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哪吒正使法间,听得棒头风响,急躲闪时,不能措手,被他着了一下,负痛逃走;收了法,把六件兵器,依旧归身,败阵而回。



明世宗在文华殿听闻门外哭声震天,命太监传谕大臣们退朝,但群臣直到中午仍伏地不起,企图迫使明世宗屈服。杨慎等人撼门大哭,“声震阙庭”。朱厚熜震怒,令锦衣卫逮捕为首者八人,下诏狱。杨慎和王元正在金水桥、左顺门一带大哭,抗议非法逮捕朝臣,声彻宫廷。世宗便下令逮捕五品以下的官员如杨慎等一百三十四人入诏狱,加以廷杖。杨慎于七月十五被捕,十七日被廷杖一次,死而复苏;隔十日,再廷杖一次,几乎死去,然后充军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



那阵上李天王早已看见,急欲提兵助战。不觉太子倏至面前,战兢兢报道:“父王!弼马温真个有本事!孩儿这般法力,也战他不过,已被他打伤膊也。”天王大惊失色道:“这厮恁的神通,如何取胜?”太子道:“他洞门外竖一竿,旗上写‘齐天大圣’四字,亲口夸称,教玉帝就封他做齐天大圣,万事俱休;若还不是此号,定要打上灵霄宝殿哩!”天王道:“既然如此,且不要与他相持,且去上界,将此言回奏,再多遣天兵,围捉这厮,未为迟也。”太子负痛,不能复战,故同天王回天启奏不题。



在这场大礼议之争中,杨家父子以惨败收场。左顺门廷杖后,反对议礼的官员纷纷缄口,为时三年的“大礼议”以朱厚熜获胜告终。



你看那猴王得胜归山,那七十二洞妖王与那六弟兄,俱来贺喜。在洞天福地,饮乐无比。他却对六弟兄说:“小弟既称齐天大圣,你们亦可以大圣称之。”内有牛魔王忽然高声叫道:“贤弟言之有理,我即称做个平天大圣。”蛟魔王道:“我称覆海大圣。”鹏魔王道:“我称混天大圣。”狮驼王道:“我称移山大圣。”猕猴王道:“我称通风大圣。”□【左“反犬”右“禺”】狨王道:“我称驱神大圣。”此时七大圣自作自为,自称自号,耍乐一日,各散讫。



七月十六日,明世宗为母亲上尊号“章圣慈仁皇太后”。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献皇帝神主奉安于奉先殿东室观德殿,上尊号“皇考恭穆献皇帝”,明世宗生母改称“圣母章圣皇太后”,九月改称明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张太后为“皇伯母昭圣慈寿皇太后”,十一月邵太后卒,谥曰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太后(后改为太皇太后、皇后,即孝惠皇后),葬入茂陵;嘉靖四年(1525年)册封庶母王氏(兴献王侧妃)为睿庙淑妃(嘉靖十一年卒,谥号“温静”);嘉靖五年九月“奉安恭穆献皇帝神主于世庙”;六兄弟加上孙悟空,共有七人。暗指天子七庙。这里说的就是把他的父亲朱佑杬供奉在别庙观德殿。

嘉庆三年(1524年)三月,“大礼仪之争”尚未尘埃落定之时,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便曾上书请为兴献帝立别庙,次月吏部员外郎方献夫也同样上书。虽然两人的提议遭到绝大多数大臣反对,但朱厚熜却借此在奉先殿修建了一间西空室,定名观德殿,追尊父亲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并将其神位供奉其中。

这七大圣是谁?看看嘉靖后来世庙的安排就明白了。平天大圣即朱元璋,是他打下的江山;覆海大圣朱棣,他夺了朱允炆的皇位,故名覆海;混天大圣朱瞻基,号长春真人,长春真人是邱处机的名号,故名混天大圣;移山大圣朱祁镇,这个“山”字,与那个“平”字类似,也是分左右。通风大圣指的是朱见深,宪宗在位时,怠于政事,不见大臣,故名通风。驱神大圣则是指的朱佑樘,弘治元年(1488年),他采纳大臣的建议,开设大小经筵 。这一制度是在正统初年制定的,大经筵,每月逢二、十二、廿二日举行,主要是一种礼仪;小经筵又称日讲,君臣之间不拘礼节,从容问答,是重要的辅政方式。明代世庙有九位,但为了符合天子七庙之说,作者只写了六位。还有一位留给朱佑杬。这是作者的一个伏笔,为后面的一回作准备。从这里可以看出,朱高炽没有写,朱厚燳没有写,因为七庙之中,不能写九个人,这与史料有所出入。



却说那李天王与三太子领着众将,直至灵霄殿。启奏道:“臣等奉圣旨出师下界,收伏妖仙孙悟空,不期他神通广大,不能取胜,仍望万岁添兵剿除。”玉帝道:“谅一妖猴,有多少本事,还要添兵?”太子又近前奏道:“望万岁赦臣死罪!那妖猴使一条铁棒,先败了巨灵神,又打伤臣臂膊。洞门外立一竿旗,上书‘齐天大圣’四字,道是封他这官职,即便休兵来投;若不是此官,还要打上灵霄宝殿也。”玉帝闻言,惊讶道:“这妖猴何敢这般狂妄!着众将即刻诛之。”正说间,班部中又闪出太白金星,奏道:“那妖猴只知出言,不知大小。欲加兵与他争斗,想一时不能收伏,反又劳师。不若万岁大舍恩慈,还降招安旨意,就教他做个齐天大圣。只是加他个空衔,有官无禄便了。”玉帝道:“怎么唤做‘有官无禄’?”金星道:“名是齐天大圣,只不与他事管,不与他俸禄,且养在天壤之间,收他的邪心,使不生狂妄,庶乾坤安靖,海宇得清宁也。”玉帝闻言道:“依卿所奏。”即命降了诏书,仍着金星领去。



此时的明武宗朱厚燳的旧部,无可奈何,只得顺从招安。班部中又闪出太白金星,指明这几段是写毛澄在大礼议中的作为。毛澄在大礼议中,存在感不太强。都是在附合。那边强就附合那边,典型的中间派,墙头草。



金星复出南天门,直至花果山水帘洞外观看。这番比前不同,威风凛凛,杀气森森,各样妖精,无般不有。一个个都执剑拈枪,拿刀弄杖的,在那里咆哮跳跃。一见金星,皆上前动手。金星道:“那众头目来!累你去报你大圣知之。吾乃上帝遣来天使,有圣旨在此请他。”众妖即跑入报道:“外面有一老者,他说是上界天使,有旨意请你。”悟空道:“来得好!来得好!想是前番来的那太白金星。那次请我上界,虽是官爵不堪,却也天上走了一次,认得那天门内外之路。今番又来,定有好意。”教众头目大开旗鼓,摆队迎接。大圣即带引群猴,顶冠贯甲,甲上罩了赭黄袍,足踏云履,急出洞门,躬身施礼,高叫道:“老星请进,恕我失迎之罪。”



这一段是写的大礼议中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毛澄。这段也说明了,明世宗对毛澄是心存感激的。第一次请明世宗的是毛澄,后面对明世宗妥协的亦是毛澄。明世宗是知恩投报的人。

毛澄在大礼议中,先是站在了明世宗这一边,认为朱厚熜是祠皇帝位的,不是当太子的。后又站在了杨廷和一边,认为朱厚熜应该承认朱佑樘为皇考。在世宗的坚持下,他又认为世宗称其父为皇父,称其母为皇太后是对的。总之毛澄立场是不坚定的,左右摇摆不定,应属官场上的老狐狸。

这里也要讨论一下,若杨廷和不与世宗作对,他也不会落得悲凉的下场。杨廷和比较固执,立场从未改变,不管对不对,一条道走到黑。其子亦是如是。

杨廷和与其说是受朱厚燳的恩惠,还不如说因为朱厚燳胡闹,给了杨廷和托塔的机会,让他平生所学,付诸实施。他并非是有意与明世宗为敌,实在是觉得朱厚熜要是与朱厚燳一样就好了,他就能继续托塔施展才华了。可见杨廷和是有私心的。知错不改,认为皇帝年幼,就倚老卖老,上欺皇上,下压群臣,这才是他祸起萧墙的真正原因。“礼义仁智信”,在他这里就是权术。杨廷和对朝廷及世宗都是有功的,但功不能掩过。

不过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杨廷和是为了国家的兴旺,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私心。要说私心,应该在于是否由他托国,把国家治理好的确定性,还是由明世宗行权,把国家不知带向何方的不确定性。在这二者之间,他选择了自已托国,选择了确定性。但这是不合礼法的。他也许没有想到,臣强君弱,会给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或许他也想到了,但他认为自已能行,不会带来灾难。事实上他给这个国家带来了灾难,这是他失败之处。

时尊崇礼犹未定,张璁复进《大礼或问》,帝益向之。至九月末,乃下毛澄等前疏,更令博采舆论以闻。毛澄等知势不可已,谋于内阁,加称兴王为‘帝’,妃为“后”,而以皇太后懿旨行之。乃疏言:“臣等一得之愚,已尽于前议。兹欲仰慰圣心,使宜于今而不戾乎情,合乎古而无悖乎义,则有密勿股肱在。臣等有司,未敢擅任。”帝遂于十月二日庚辰,以慈寿皇太后旨加兴献王号曰“兴献帝”,妃曰“兴国太后”,皇妃邵氏亦尊为“皇太后”,宣示中外。顾帝虽勉从廷议,意犹慊之。十二月十一日己丑,复传谕加称皇帝。内阁杨廷和等封还御批,毛澄抗疏力争,又偕九卿乔宇等合谏,帝皆不允。



金星趋步向前,径入洞内,面南立着道:“今告大圣,前者因大圣嫌恶官小,躲离御马监,当有本监中大小官员奏了玉帝。玉帝传旨道:‘凡授官者,皆由卑而尊,为何嫌小?’即有李天王领哪吒下界取战。不知大圣神通,故遭败北,回天奏道:‘大圣立一竿旗,要做“齐天大圣”。’众武将还要支吾,是老汉力为大圣冒罪奏闻,免兴师旅,请大王授录。玉帝准奏,因此来请。”悟空笑道:“前番勤劳,今又蒙爱,多谢!多谢!但不知上天可有此‘齐天大圣’之官衔也?”金星道:“老汉以此衔奏准,方敢岭旨而来;如有不遂,只坐罪老汉便是。”



毛澄端亮有学行,论事侃侃不挠。嘉靖帝欲推尊所生,尝遣中官谕意,至长跪稽首。毛澄骇愕,急扶之起。其人曰:“上意也。上言‘人孰无父母,奈何使我不获伸’,必祈公易议。”因出囊金畀澄。毛澄奋然曰:“老臣悖耄,不能隳典礼。独有一去,不与议已耳。”抗疏引疾至五六上,嘉靖帝辄慰留不允。

嘉靖曾极力拉拢毛澄。但毛澄觉得嘉靖实力不够,倒向了杨廷和。他若知道这个少年天子的实力,他也不至于此。



悟空大喜,恳留饮宴不肯,遂与金星纵着祥云,到南天门外。那些天丁天将,都拱手相迎。径入灵霄殿下。金星拜奏道:“臣奉诏宣弼马温孙悟空已到。”玉帝道:“那孙悟空过来。今宣你做个‘齐天大圣’,官品极矣,但切不可胡为。”这猴亦止朝上唱个喏,道声谢恩。玉帝即命工干官——张、鲁二班——在蟠桃园右首,起一座齐天大圣府,府内设个二司:一名安静司,一名宁神司。司俱有仙吏,左右扶持。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酒二瓶,金花十朵,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那猴王信受奉行,即日与五斗星君到府,打开酒瓶,同众尽饮。送星官回转本宫,他才遂心满意,喜地欢天,在于天宫快乐,无挂无碍。正是:仙名永注长生录,不堕轮回万古传。毕竟不知向后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嘉靖二年(1523)二月疾甚,复力请,乃许之。舟至兴济而卒。论定策功,加毛澄太子太傅,荫锦衣世袭指挥同知,力辞不受。嘉靖帝敬惮毛澄,虽数忤旨,而恩礼不衰。既得疾,遣医诊视,药物之赐时至。其卒也,深悼惜之。赠少傅,谥文简。

这里也写了张太后的息事宁人。因为大礼议以明世宗的胜利,杨廷和及杨慎的落败而告终,张太后为首的旧皇族势力渐转微,只有妥协。

这里要讨论一下的是,和事佬毛澄是不是执道而行?当然不是了。和事佬 最大的问题在于他看不清事实的真相,看不清事物的运行轨迹。说白了,就是看不清“道”的运行,只是跟随大势在作出自已的判断,左右摇摆,随波逐流而毫无主见。这也是和事佬没有存在感的真正原因。

杨廷和与杨慎是清醒的,但是他们执着于理,而不能执道而行。虽然势力强大,但随着势力的消长,最后还是落败。

在这件事上,张璁是能执道而行的,他初始时势力单薄,受到了不小的挫折,后来得天道之助,而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