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也者,大者于外,小者于内率之也。
    鴽为鼠。
    参中则旦。九月:
    内火。
    内火也者,大火;大火也者,心也。
    遰鸿雁。
    遰,往也。
    主夫出火。
    主以时纵火也。
    陟玄鸟蛰。
    陟,升也。玄鸟也者,燕也。先言“陟”而后言“蛰”,何也?陟而后蛰也。
    熊、罴、貊、貉、鼶、鼬则穴,若蛰而。
    荣鞠树麦。
    鞠,草也。鞠荣而树麦,时之急也。
    王始裘。
    王始裘者,何也?衣裘之时也。
    辰系于日。
    雀入于海为蛤。
    盖有矣,非常入也。十月:
    豺祭兽。
    善其祭而后食之也。
    初昏南门见。
    南门者,星名也,及此再见矣。
    黑鸟浴。
    黑鸟者,何也?乌也。浴也者,飞乍高乍下也。
    时有养夜。
    养者,长也;若日之长也。
    玄雉入于淮,为蜃。
    蜃者,蒲卢也。
    织女正北乡,则旦。
    织女,星名也。
    十一月:
    王狩。
    狩者,言王之时田也,冬猎为狩。
    陈筋革。
    陈筋革者,省兵甲也。
    啬人不从。
    不从者,弗行。
    于时月也,万物不通。
    陨麋角。
    陨,坠也。日冬至,阳气至,始动,诸向生皆蒙蒙符矣,故麋角陨,记时焉尔。十二月:
    鸣弋。
    弋也者,禽也。先言“鸣”而后言“弋”者,何也?鸣而后知其弋也。
    元驹贲。
    元驹也者,蚁也。贲者,何也?走于地中也。
    纳卵蒜。
    卵蒜也者,本如卵者也。纳者,何也?纳之君也。
    虞人入梁。
    虞人,官也。梁者,主设罔罟者也。
    陨麋角。
    盖阳气旦睹也,故记之也。保傅第四十八
    殷为天子,三十余世而周受之;周为天子,三十余世而秦受之;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惟非甚相远也,何殷周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其故可知也。
    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之礼,使士负之。有司参夙兴端冕,见之南郊,见之天也。过阙则下,过庙则趋,孝子之道也。故自为赤子时,教固以行矣。昔者,周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顺,此三公之职也。于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
    故孩提,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礼义以导习之也。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比选天下端士孝悌闲博有道术者,以辅翼之,使之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乃目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视右视,前后皆正人。夫习与正人居,不能不正也;犹生长于楚,不能不楚言也。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当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此殷、周之所以长有道也。
    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小学,小者所学之宫也。学礼曰: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序,如恩相及矣。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如民不诬矣。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则圣智在位,而功不匮矣。帝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则贵贱有等,而下不踰矣。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端于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达其不及,则德智长而理道得矣。此五义者既成于上,则百姓黎民化辑于下矣。学成治就,此殷周之所以长有道也。
    及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严,则有司过之史,有亏膳之宰。太子有过,史必书之。史之义,不得不书过,不书过则死。过书,而宰彻去膳。夫膳宰之义,不得不彻膳,不彻膳则死。于是有进膳之旍,有诽谤之木,有敢谏之■,鼓史诵诗,工诵正谏,士传民语;习与智长,故切而不攘;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是殷、周所以长有道也。
    三代之礼,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别也。春秋入学,坐国老执酱而亲馈之,所以明有孝也。行中鸾和,步中采茨,趋中肆夏,所以明有度也。于禽兽,见其生不食其死,闻其声不尝其肉,故远庖厨,所以长恩,且明有仁也。食以礼,彻以乐,失度则史书之,工诵之,三公进而读之,宰夫减其膳,是天子不得为非也。
    明堂之位曰:笃仁而好学,多闻而道慎,天子疑则问,应而不穷者,谓之道;道者,导天子以道者也;常立于前,是周公也。诚立而敢断,辅善而相义者,谓之充;充者,充天子之志也;常立于左,是太公也。絜廉而切直,匡过而谏邪者,谓之弼;弼者,拂天子之过者也;常立于右,是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