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其振动形体以干戚。
  ○“饰以羽旄”者,其装饰乐具以羽旄也。
  ○“从以箫管”者,谓其随从诸乐以箫管。
  ○“奋至德之光”者,谓用上诸乐,奋动天地职极之德。光明,谓神明来降也。
  ○“动四气之和”者,谓感动四时之气序之和平,使阴阳顺序也。
  ○“以著万物之理”者,乐既和平,故能著成万物之道理,谓风雨顺,寒暑时,鬼神降其福。万物得其所也。
  ○“是故清明象天”者,由乐体如此,故人之歌曲清洁显明,以象於天也。
  ○“广大象地”者,谓钟鼓铿锵,宽广壮大,以象於地也。
  ○“终始象四时”者,终於羽,始於宫,象四时之变化,终而复始也。
  ○“周旋象风雨”者,言舞者周匝回还,象风雨之回复也。
  ○“五色成文而不乱”者,五色,五行之色也。既有所象,故应达天地五行之色,各依其行色成就文章,而不错乱。崔氏云:“五色者,五行之音,谓宫、商、角、徵、羽之声,和合成文不乱也。而云五色,因五行之色,别广以明义也。”
  ○“八风从律而不奸”者,八风,八方之风也。律,谓十二月之律也。乐音象八风,其乐得其度,故八风十二月律应八节而至,不为奸慝也。八风者,《白虎通》云:“距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条者,生也。四十五日,明庶风至。明庶者,迎众也。四十五日,清明风至。清明者,芒也。四十五日,景风至。景者,大也,言阳气长养也。四十五日,凉风至。凉,寒也,阴气行也。四十五日,阊阖风至。阊阖者,咸收藏也。四十五日,不周风至。不周者,不交也,言阴阳未合化矣。四十五日,广莫风至。广莫者,大莫也,开阳气也。”八节者,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百度得数而有常”者,百度,谓昼夜百刻。昏明昼夜不失其正,故度数有常也。
  ○“小大相成”者,贺玚云:“十二月律,互为宫羽而相成也。”
  ○“终始相成”者,贺玚云:“五行宫商,迭相用为终始。”
  ○“倡和清浊”者,谓十二月律,先发声者为倡,后应声者为和。黄钟至仲吕为浊,长宅浊也。蕤宾至应钟为清,短者清也。
  ○“迭相为经”者,十二月之律,更相为常,即还相为宫,是乐之常也。
  ○“故乐行而伦清”者,伦,类也。以其正乐,如上所为,故其乐施行而伦类清美矣。人听之则耳目清明,血气和平也。乐法既善,变移敝恶讙风,改革昏乱之俗,人无恶事,故天下皆宁矣。
  ○注“清明”至“行也”。
  ○正义曰:八音气浊,唯人声清明,故知清明“谓人声也”。云“广大,谓钟鼓也”者,下云钟声铿,又云鼓鼙之声讙,铿之与讙,皆广大之意。云“五色,五行也”者,五行之声,宫、商、角、徵、羽,相应成文,如清黄相杂,故云“五色也”。
  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道,谓仁义也。欲,谓邪淫也。
  [疏]“故曰”至“不乐”。
  ○正义曰:前经明正乐感人情,此经明君子小人各有所乐,故云“乐者,乐也”。“故”者,因上起下,所以言“故曰”诸例皆然矣。
  ○“乐者,乐也”者,谓所名乐者,是人之所欢乐也。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者,道,谓仁义。欲,谓邪淫。君子所欢乐,在於得仁义之道,得其道则欢乐也。小人所欢乐,在於邪淫,得邪淫则欢乐也。若君子在上,以仁义之道制邪淫之欲,则意得欢乐而不有昏乱也。若小人在上,以淫邪之欲忘仁义之道,则志意迷惑而不得欢乐也。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方,犹道也。
  ○乡,许亮反。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后乐器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三者本志也、声也、容也。言无此本於内,则不能为乐也。
  ○诗言其志,一本无“言”字。咏音讠永。
  [疏]“是故”至“为伪”。
  ○正义曰:前文明君子小人欢乐不同,此明君子敦行善乐也。
  ○“反情以和其志”者,反己淫欲之情,以谐和德义之志也。
  ○“广乐以成其教”者,谓宽广乐之义理,以成就其政教之事也。
  ○“乐行而民乡方”者,君既如此正乐兴行,方,犹道也,而民归乡仁义之道也。
  ○“可以观德矣”者,人君既如此,是乐可以观其德行矣。
  ○“德者,性之端也”者,言德行者,是性之端正也。
  ○“乐者,德之华也”者,德在於内,乐在於外,乐所以发扬其德,故乐为德之光华也。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者,乐为德华,非器无以成乐,故金石丝竹为乐之器也。
  ○“诗,言其志也”者,欲见乐之为体,有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