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不争险易之利”者,涂,路也。君子行道路,不与人争平易之地,而避险阻以利巳也。
  ○“冬夏不争阴阳之和”者,冬温夏凉,是阴阳之和,处冬日暖处则暄,夏日阴处则凉。此并为世人所竞,唯儒者让而不争也。故注云:“行不争道,止不选处,所以远斗讼也。”
  ○“爱其死以有待也”者,此解“不争”也。言爱死以待明时,养其身以有为也者,言养身为行道德也。
  ○“其豫备有如此”者,言儒者先行善道,豫防患害,有如此在诸事上也。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者,此解经明儒者怀忠信仁义之事也。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者,言儒怀忠信仁义以与人交,不贪金玉利禄以与人竞,人则亲而近之。
  ○“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者,言儒者祈土之福,以义自居,故云“以为土地”。
  ○“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者,积积聚财物也。儒以多学文章技艺为富,不求财积以利其身也。
  ○“难得而易禄也”,非道之世则不仕,是“难得”也。先事后食,是“易禄”也。
  ○“易禄而难畜也”者,无义则去,是“难畜”也。
  ○“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者,非时,谓非明时则不见,是“不亦难得乎”。
  ○“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者,君有义而与之合,无义则去,是难畜也。
  ○“其近人有如此”者,言儒者亲近於人,有如此在上之诸事也。
  ○“儒有委之以货财”者,此明儒者之行有异於众,挺特而立,不与同群之事。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者,言儒者之行,人或委聚之以货财,谓多以货财委之。“淹之以乐好”,谓他人淹渍之以爱乐华好之事,言以爱乐玩好浸渍之也。
  ○“见利,不亏其义”者,谓儒者执持操行,虽见货财乐好之利,不亏损己之义事,苟且而爱也。“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者,谓他人劫胁以军众,沮恐之以兵刃也。
  ○“见死,不更其守”者,言儒者虽见劫、见沮,以致於死,终不更改其所守之志,而苟从之免死也。“鸷虫攫搏不程勇”者,言儒者若逢鸷猛之虫,则身自攫搏,不程量武勇堪当以否,遇即行也。
  ○“引重鼎不程其力”者,言引重鼎,不豫备商量己力堪引以否,言见则引之。此攫搏、引鼎,喻艰难之事,言儒者见艰难之事,遇则行之,不豫度量也。此实暴虎之事,而得为儒者,孔子此言虽讬儒为事,其实自述也。若春秋夹谷之会,孔子欲斩齐之优儒是也。案:定十年,公与齐侯会於夹谷之地,於时孔子为都礼之事,齐人欲劫辱鲁君,孔子使人拒之,而又齐人之乐、并优及侏儒者,於鲁幕下弄鲁君,孔子命诛之,断其手足,异门而出。齐侯不敢轻鲁,还汶阳之田,及所侵之地,并归於鲁。是夫子之功。儒者亦有勇,不避艰难。引之者,言儒者有勇。
  ○“往者不悔”者,言儒者有往过之事,虽有败负,不如其意,亦不追悔也。
  ○“来者不豫”者,谓将来之事,其所未见,亦不豫前防备,言已往及未来平行自若也。
  ○“过言不再”者,再,更也。言儒者有愆过之言,不再为之。
  ○“流言不极”者,极,谓穷极。若闻流传之言,不穷其根本所从出处也。言儒者识虑深远,闻之则解,故不穷极其所出也。
  ○“不断其威”者,断,绝也。言儒者不蹔绝其威严,容止常可畏也。
  ○“不习其谋”者,逢事则谋,不豫习也。
  ○“其特立有如此”者,言馀人不能,唯儒者独行特立,有如此之行也。
  ○注“淹谓”至“顺也”。
  ○正义曰:“淹,谓浸渍之”也。言乐好之事,民之所嗜,易以溺人。云淹之乐好,故知淹为浸渍也。云“沮,谓恐怖之也”,以沮谓败坏於人,是恐怖之也。俗本“沮”或为“阻”字,谓阻难之事。云“鸷虫,猛鸟猛兽也”者,虫是鸟、兽通名,故为猛鸟、猛兽。云“字从虫鸷省声也”者,言鸷虫既是猛鸟猛兽,但兽挚从“执”,下著“手”;鸟鸷从“执”,下著“鸟”。今鸷包两义,以兽鸷从鸟,故云“省”也。执下著“鸟”,执下著“手”,俱是“鸷”声,故云“声”也。但以脚取之谓之攫,以翼击之谓之搏。云“虽有负者,亦不悔也”者,身行往过之事,虽有负败,不追悔也。云“平行自若”者,若,如也。言虽有负败及未见之事,不耻愧、忧虑,但平常而行,志意自如也。云“不习其谋,口及则言,不豫其说而顺也”者,“口及则言”,谓口及其事,则言论谋度之。不豫前备其言说,而顺从所谋之也。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淫,谓倾邪也。恣滋味为溽,溽之言欲也。
  ○溽音辱。数,所具反。毅,鱼既反。邪,似嗟反。
  [疏]“儒有”至“此者”。
  ○正义曰:此明儒有刚毅之事。“居处不淫”者,淫,谓倾邪也。言儒者性既刚毅,故居处不倾邪也。
  ○“饮食不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