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丘之会叛天子之命也”者是也。
  ○注“会不”至“叛也”。
  ○解云:言厉等九国,亦在于会,而葵丘之会不书之者,以其叛天子之命,故不录之,但书曹伯以上于会。
  ○注“会盟”至“不与盟”。
  ○解云:正以文十四年“公会宋公”已下,“同盟于新城”。然则彼是会盟一事,举盟以为重,不言会于某,今此会盟并举,故须两解之。言宰周公是时实不与盟,若言公会宰周公、齐侯巳下盟于葵丘,则是文害其义。不举盟,直书上会,会轻於盟,失举重之例矣。以此之故,必须两举,书云诸侯盟于葵丘,则知周公不与盟矣。

  震之者何?犹曰振振然。亢阳之貌。
  [疏]“震之者何”。解云:欲言是善,而盟书日;欲言其恶,贤伯所为,故执不知问。

  矜之者何?犹曰莫若我也。色自美大之貌。
  [疏]“矜之者何”。
  ○解云:既名贤伯,美见天下;而取夸矜,异于本行,故执不知问。
  ○注“色自美大之貌”。
  ○解云:谓其颜色自有美大之势。

  甲戌,晋侯诡诸卒。不书葬者,杀世子也。
  ○诡,九委反。
  [疏]注“不书葬者,杀世子也”。
  ○解云:在上五年春。凡君杀无罪大夫,例去其葬以绝之。

  冬,晋里克弑其君之子奚齐。此未逾年之君,其言弑其君之子奚齐何?据弑其君舍,不连先君。连名者,上不书葬子某,弑君名未明也。
  ○杀其,音试,下及注放此。
  [疏]注“据弑”至“先君”。
  ○解云:即文十四年“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是也。
  ○注“连名”至“未明也”。
  ○解云:言名未明者,弟子本意,正欲问弑其君之子,而连奚齐何之者,恐人不知奚齐之名,为是先君未葬称子某,似若子般、子野之属是也;为是被弑之故称名,似若诸儿、卓子之属是也,是以将名连弑问之,欲使后人知其称名之义。

  杀未逾年君之号也。欲言弑其子奚齐,嫌无君文,与杀大夫同;欲言弑其君,又嫌与弑成君同,故引先君冠子之上,则弑未逾年君之号定,而坐之轻重见矣。加之者,起先君之子。不解名者,解言杀,从弑名可知也。弑未逾年君,例当月,不月者,不正遇祸,终始恶明,故略之。
  ○冠,古乱反。见,贤遍反。
  [疏]注“则弑”至“见矣”。
  ○解云:言罪差於成君,与杀大夫异矣。
  ○注“加之”至“之子”。
  ○解云:若不加之,嫌是君子为一人故。
  ○注“不解名”至“知也”。
  ○解云:正以传云“弑未逾年君之号”,止答上云“其言弑其君之子何”之文,故云不解名矣。既解言弑,则书奚齐之名,由弑之故明矣,是以不复答之。
  ○注“弑未逾”至“略之”。
  ○解云:正以隐四年春,“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注云“日者,从外赴辞,以贼闻例”。然则弑成君者,例书日,即庄八年冬十一月“癸未,齐无知弑其君诸儿”之属是。弑成君者例既书日,知弑未逾年君当月明矣。今此不月,故须解之。

  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书如者,录内所与外交接也,故如京师,善则月荣之;如齐、晋,善则月安之;如楚,则月危之,明当尊贤慕大,无友不如已者。月者,僖公本齐所立,桓公德衰见叛,独能念恩朝事之,故善录之。
  [疏]注“故如京”至“荣之”。
  ○解云:即成十三年春,“三月,公如京师”,彼注云“月者,善公尊天子”是。
  ○注“如齐”至“安之”。
  ○解云:即襄二十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晋”,彼注云“月者,溴梁之盟,后中国方乖离,善公独能与大国”是也。
  ○注“如楚则月危之”。
  ○解云:即襄二十八年十一月,“公如楚”,彼注云“如楚皆月者,危公朝夷狄也”。必如此注者,正以朝聘例时,而书月,故须解矣。
  ○注“明当尊贤慕大”。
  ○解云:正覆如齐、晋则月安之。
  ○注“无友不如已”。
  ○解云:覆如楚则月危之。

  狄灭温。
  温子奔卫。
  晋里克弑其君卓子,及其大夫苟息。及者何?累也。弑君多矣,舍此无累者乎?曰有,孔父、仇牧皆累也。舍孔父、仇牧无累者乎?曰有。有则此何以书?贤也。何贤乎荀息?据与孔父同。
  ○君卓子,敕角反,又丁角反,《左氏》经无“子”字。舍,音舍,下同。
  [疏]“及者何”。
  ○解云:君之与臣,尊卑异等,今而言及,故执不知问。
  ○“累也”。
  ○解云:桓二年注云“累,累从君而死,齐人语也”,则彼已有解,故此处不复注之。
  ○“曰有”。
  ○解云:桓二年注云“叔仲惠伯是也”。
  ○“何贤乎”,注“据与孔父同”。
  ○解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