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辛”字。

  六年,春,葬许僖公。
  夏,季孙行父如陈。
  秋,季孙行父如晋。
  八月,乙亥,晋侯讙卒。
  ○讙,好官反。
  冬,十月,公子遂如晋。
  葬晋襄公。书遂者,剌公生时数如晋,葬不自行,非礼也。礼,诸侯薨,使夫人吊,自会葬。
  ○数,所角反。
  [疏]注“书遂”至“会葬”。
  ○解云:晋侯生时公数如晋者,即上二年“三月,乙巳,及晋处父盟”,彼下注云“如晋不书不致者深讳之”。三年“冬,公如晋”之属是也。言葬不自行,非礼云云者,《异义》“《公羊》说”云“襄三十年‘叔弓如宋,葬宋共姬’,讥公不自行也”者,与此注合。

  晋杀其大夫阳处父。
  ○晋狐射姑出奔狄。晋杀其大夫阳处父,则狐射姑曷为出奔?据蔡杀其大夫公子燮,蔡公子履出奔楚。此非同姓,恐见及。
  ○射姑,音亦,又音夜,《穀梁》作“夜”。
  [疏]注“据蔡”至“见及”。
  ○解云:事在襄二十年秋。彼则履是燮之同姓,言恐祸及巳而出奔。此非同姓而亦奔,故难之。

  射姑杀也。以非恐见及,知其杀。射姑杀,则其称国以杀何?君漏言也。自上言泄,下曰漏。
  ○君漏,力豆反,泄也。言泄,息列反,又以制反。其漏言奈何?君将使射姑将,谓作中军大夫。
  ○姑将,子匠反,下同。阳处父谏曰:“射姑,民众不说,不可使将。”於是废将。阳处父出,射姑入,君谓射姑曰:“阳处父言曰:‘射姑,民众不说,不可使将。’”射姑怒,出剌阳处父於朝而走。明君漏言杀之,当坐杀也。《易》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
  ○不说,音悦,下同剌,七亦反,又一音七赐反。
  [疏]注“明君”至“坐杀也”。
  ○解云:襄公当坐,则例去其葬,而上文经书“冬,十月,公子遂如晋,葬襄公”者,盖谓葬讫乃相杀,不得追去葬,是以《穀梁传》曰“襄公死,处父主竟上之事,夜姑使人杀之”是也。然则此传虽连言之,仍不妨杀之在葬后,是以经书葬在杀前矣。
  ○注“易曰”至“害成”。
  ○解云:上《系辞》文也。郑氏云“几,微也。密,静也。言不慎于微而以动作,则祸变必成。”

  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不告月者何?不告朔也。礼,诸侯受十二月朔政於天子,藏于大祖庙,每月朔朝庙,使大夫南面奉天子命,君北面而受之。比时使有司先告朔,慎之至也。受於庙者,孝子归美先君,不敢自专也。言朝者,缘生以事死,亲在,朝朝莫夕:巳死,不敢渫鬼神。故事必于朔者,感月始生而朝。
  ○大祖,音泰。比,必利反。朝朝,上如字;下直遥反。渫,息列反。
  [疏]“不告月者何”。
  ○解云:欲言朔日,文不言朔;欲言非朔,剌其不告,故执不知问。
  ○注“礼诸侯”至“受之”。
  ○解云:出《玉藻》。但谓礼法然,非谓礼有成文。
  ○注“比时”至“告朔”。
  ○解云:比时者,言比至月初之时也。
  ○注“亲在,朝朝莫夕”。
  ○解云:据礼有朝玄端夕深衣之文故也。而《文王世子》云“文王之为世子,朝於王季日三”者,盖谓越礼之高矣。

  曷为不告朔?据具月也。天无是月也,闰月矣。何以谓之天无是月?是月,非常月也。所在无常,故无政也。犹者何?通可以巳也。朝者,因视朔政尔。无政而朝,故加犹。不言朔者,闰月无告朔礼也。不言公者,内事可知。
  [疏]“犹者何”。
  ○解云:欲言非礼,礼则有之;欲言是礼,而经书犹,故执不知问。
  ○注“不言”至“可知”。
  ○解云:欲道下十六年“夏,五月,公四不视朔”言公矣,故解之。

  七年,春,公伐邾娄。
  三月,甲戌,取须朐。取邑不日,此何以日?据取丛也。
  ○朐,其俱反。
  [疏]注“据取丛也”。
  ○解云:考诸旧本,丛皆作“阚”字,是以昭三十二年春王正月,“取阚”,传云“阚者何?邾娄之邑也”。若作“丛”字,即僖三十三年“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于殽”,“癸巳,葬晋文公。狄侵齐。公伐邾娄,取丛”。文承日月之下,而将取邑不日据之,非其义也。且案彼丛字,多作“邹”字耳。

  内辞也。使若他人然。使若公春伐邾娄而去,他人自以甲戌日取之,内再取邑,然后甚而日也。今此一取而日,故使若他人然。所以深讳者,扈之盟不见序,井为取邑故。
  ○并为,于伪反,年末注同。
  [疏]注“内再”至“日也”。
  ○解云:即隐十年夏六月,“辛未,取郜。辛巳,取防”,传云“取邑不日,此何以日?一月而再取也。何言乎一月而再取?甚之也”是也。若然,哀二年“春,王二月,季孙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