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娄,取漷东田及沂西田”,亦是再取邑而不日者,隐公之时,新王始起,当先自正,而比取人邑,小恶之甚者,书日以甚之。至定、哀之时,久致太平,内之小恶亦讳而不书,是以不书其日矣。所以不全讳之者,如彼注云。
  ○注“今此”至“人然”。解云:旧本“故”下有“知”字。
  ○注“扈之”至“邑故”。
  ○解云:扈之盟,在下文秋八月。

  遂城郚。主书者,甚其生事,困极师众。
  ○郚,音吾。
  夏,四月,宋公王臣卒。不书葬者,坐杀大夫也。不日者,内娶略。
  [疏]注“不书”至“夫也”。解云:正以僖二十四年宋公王臣即位,至二十五年夏“宋杀其大夫”,而不书葬,明其坐此故也。
  ○注“不日”至“娶略”。
  ○解云:正决僖九年“春,王三月,丁丑,宋公御说卒”,书丁丑故也。

  宋人杀其大夫。何以不名?据宋杀其大夫山名。
  [疏]注“据宋”至“山名”。
  ○解云:即成十五年秋,“宋杀其大夫山”是也。

  宋三世无大夫,三世内娶也。故使无大夫。
  [疏]“宋三”至“娶也”。
  ○解云:僖二十五年传云“宋三世无大夫,三世内娶也”注云“三世谓慈父、王臣、处臼也,内娶大夫女也。言无大夫者,礼,不臣妻之父母,国内皆臣,无娶道,故绝去其大夫名,正其义也”是也。然则彼巳有传,今复发之者,恐大夫不书名,更有佗义,故明之。其有佗义者,即庄二十六年夏,“曹杀其大夫”,传云“何以不名?众杀之”之类是耳。

  戊子,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
  ○令,力丁反。晋先眛以师奔秦。此偏战也,何以不言师败绩?据秦师败绩。
  ○眛,音篾,《左氏》作“蔑”。
  [疏]“晋先眛”。
  ○解云:《左氏》、《穀梁》作“先蔑”。
  ○注“据秦师败绩”。
  ○解云:即上二年“春,王二月,甲子,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是也。

  敌也。俱无胜负。此晋先眛也,其称人何?据奔无出文,知先眛也。贬。曷为贬?据新筑之战,卫孙良夫败绩不贬。
  [疏]注“据新筑”至“不贬”。
  ○解云:即成二年夏,“卫孙良夫帅师,及齐师败于新筑,卫师败绩”是也。

  外也。其外奈何?以师外也。怀持二心,有功欲还,无功便持师出奔,故於战贬之,起其以师外也。本所以怀持二心者,其咎亦由晋侯要以无功当诛也。不起者,敌而外事可知也。
  ○咎,其九反。
  [疏]注“不起”至“知也”。
  ○解云:言所以不申作文,起见晋侯要无功,当诛之义者,以其可知故也。

  何以不言出?据楚囊瓦俱战而奔言出。
  [疏]注“据楚”至“言出”。
  ○解云:即定四年冬,“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伯莒,楚师败绩”,“楚囊瓦出奔郑”也。以此言之,则令狐非晋地,伯莒为楚地亦明矣。

  遂在外也。起其生事成於竟外,从竟外去。
  狄侵我西鄙。
  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诸侯何以不序?大夫何以不名?序,次也。据新城盟,诸侯序,赵盾名。
  [疏]注“据新城”至“盾名”。
  ○解云:即下十四年夏,“六月,公会宋公、陈侯”以下“晋赵盾,癸酉,同盟于新城”是。

  公失序也。公失序奈何?诸侯不可使与公盟,眣晋大夫使与公盟也。以目通指曰眣。文公内则欲久丧而后不能,丧娶逆祀,外则贪利取邑,为诸侯所薄贱不见序,故深讳为不可知之辞。不日者,顺讳为善文也。
  ○眣,音舜,本又作“昳”,尹乙反,又大结反,以目通指曰眣;本又作“<目矣>”,音同,字书云“昳,瞚也。以忍反”。
  [疏]注“以目通指曰眣”。
  ○解云:言其用目视之,而并指向鲁,若今时瞬眼矣。
  ○注“文公”至“不能”。
  ○解云:即上二年二月,“丁丑,作僖公主”,传云“何以书?讥。何讥尔?不时也。其不时奈何?欲久丧而后不能”是也。
  ○注“丧娶逆祀”。
  ○解云:其丧娶,即二年冬,“公子遂如齐纳币”,传云“何以书?讥丧娶”是也。其逆祀,即二年秋,“大事于大庙,跻僖公”,传云“何讥尔?逆祀也”者是也。而先引丧娶者,正以纳币之前。仍有数礼。不妨在大事之前,故见之。
  ○注“外则贪利取邑”。
  ○解云:即上“春,公伐邾娄”“取须朐”是也。
  ○注“不日”至“善文”。
  ○解云:正以日为不信辞故也。

  冬,徐伐莒。谓之徐者,前共灭王者后,不知尊先圣法度。今自先犯,文对事连,可以起同恶,莒在下不得狄,故复狄徐也。一罪再狄者,明为莒狄之尔。徐先狄,在僖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