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郑人伐卫。书者,与入向同。侵、伐、围、入例皆时。
  [疏]注“书者与入向同”。
  ○解云:即上注云“凡书兵者,正不得也。外内深浅皆举之者,因重兵害众”是也。
  ○注“侵伐围入例皆书时”。
  ○解云:其侵伐书时者,即僖二十八年“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之属是也。入例时者,已说於上,而注言此者,正以文承日月之下,故须解之。

  三年,春,王二月。二月三月皆有王者,二月,殷之正月也;三月,夏之正月也。王者存二王之后,使统其正朔,服其服色,行其礼乐,所以尊先圣,通三统,师法之义,恭让之礼,於是可得而观之。
  [疏]注“二月至王者,解云:二月有王即此是三月有王者,即定元年王三月之属是也。
  ○注使统其正朔。
  ○解云:统者,始也。谓各使以其当代之正朔为始也。
  ○注所以尊至观之。
  ○解云:《春秋》黜?而言通三统者,黜?为鲁也。通三王之正者,为师法之义

  己巳,日有食之。何以书。诸言何以书者,问主书。
  [疏]注“诸言”至“主书”。
  ○解云:至此乃解之者,正以有所据。下言何以书者,还言据彼难此之例,故不得然解也,即上二年传云“外逆女不书,此何以书”是也。今此直言“何以书”,上无所据,则是问主书,故如此解。

  记异也。异者,非常可怪。先事而至者,是后卫州吁弑其君完,诸侯初僣,鲁隐系获,公子翚进谄谋。
  ○杀其,申志反,下“杀其君”同。翚,许韦反。谄,绩检反。
  [疏]注“是后”至“完”。解云:在四年春。
  ○注“诸侯初僣”。
  ○解云:下五年秋“初献六羽”,传云“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僣诸公也。始僣诸公昉於此乎?前此矣。前此,则曷为始乎此?僣诸公犹可言也。僣天子不可言也”是也。
  ○注“鲁隐系获”者。
  ○解云:即下六年“春,郑人来输平”,传云“狐壤之战,隐公获焉”是也。
  ○注“父子”至“谄谋”。
  ○解云:下四年“秋,翚帅师及宋公”以下“伐郑”,传云“公子翚谄乎隐公,谓隐公曰‘百姓安子,诸侯说子,盍终为君矣’”是也。此等诸事皆是阴阳之象,故取之日食。

  日食,则曷为或日,或不日?或言朔,或不言朔?曰:某月某日朔,日有食之者,食正朔也。桓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是也。此象君行外彊内虚,是故日月之行无鷃疾,食不失正朔也。
  [疏]“日食,则曷为或日”者。
  ○解云:即此是也。或不日者,庄十八年“三月,日有食之”是也。或言朔者,桓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是也。
  ○注“此象君”至“朔也”。
  ○解云:外强者,谓外有威严,其民臣望而畏之。内虚者,虚心以受物,正得为君之道,故食不失正朔也。《祭义》云:“虚中以治之”,郑注云“虚中,言不兼念馀事”是也。

  其或日,或不日,或失之前,或失之后。失之前者,朔在前也。谓二日食,巳巳日有食之是也。此象君行暴急,外见畏,故日行疾月行迟,过朔乃食,失正朔於前也。失之后者,朔在后也。谓晦日食,庄公十八年“三月,日有食之”是也。此象君行儒弱见陵,故日行鷃月行疾,未至朔而食,失正朔於后也。不言月食者,其形不可得而睹也,故疑言曰有食之。孔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不传天下异者,从王录内可知也。
  ○懦,乃乱反,又乃卧反。
  [疏]注“不传”至“可知也”。
  ○解云:正以僖十四年“沙鹿崩”,成五年“梁山崩”,传皆云“何以书?记异也。外异不书,此何以书?为天下记异也”。今无此传,故须解之也。彼不从王内录者,以其皆在晋竟内故也。

  三月,庚戌,天王崩。平王也。何以不书葬?据书葬桓王。
  [疏]注“平王也”。
  ○解云:知者,以本纪当之故也。
  ○注“据书葬桓王”。
  ○解云:即庄三年“五月,葬桓王”是也。
  ○

  天子记崩不记葬,必其时也。至尊无所屈也。诸侯记卒记葬,有天子存,存,在。不得必其时也。设有王后崩,当越紼而奔丧,不得必其时,故恩录之。
  ○紼,音弗。
  [疏]注“设有”至“奔丧”。
  ○解云:何氏以意言之。不言天子崩者,举轻以明重故也。

  曷为或言崩,或言薨?天子曰崩,大毁坏之辞。诸侯曰薨,小毁坏之辞。大夫曰卒,卒,犹终也。士曰不禄。不录,无录也。皆所以别尊卑也。葬不别者,从恩杀略也。书崩者,为天下恩痛王者也。记诸侯卒葬者,王者亦当加之以恩礼,故为恩录。
  ○以别,彼列反,下同。恩杀,所界反。为天,于伪反,下“故为”、“主为”,传“所为”同。
  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