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也,故以从王征伐录之,盖起时天子微弱,诸侯背叛,莫肯从王者征伐,以善三国之君,独能尊天子死节。称人者,刺王者也。天下之君,海内之主,当秉纲撮要,而亲自用兵,故见其微弱。仅能从微者,不能从诸侯,犹莒称人,则从不疑也。不使王者首兵者,本不为王举也。知实诸侯者,以美得正。
  ○撮,七活反。不为,于伪反,下“所为”、“与为”、六年同。
  [疏]注“犹莒”至“疑也”。
  ○解云:即隐八年“公及莒人盟于包来”,传曰“公曷为与微者盟?称人则从不疑也”,注云“从者随从也,实莒子也。言莒子则嫌公行微不肖,诸侯不肯随从公盟,而公反随从之,故称人,则随从公不疑矣”是也。
  ○注“不使”至“得正”。
  ○解云:若使王者首兵,宜言王以蔡人、卫人、陈人伐郑,似若僖二十六年“公以楚师伐齐,取穀”然。

  大雩。大雩者何?旱祭也。雩,旱请雨祭名。不解大者,祭言大雩,大旱可知也。君亲之南郊,以六事谢过,自责曰:政不一与?民失职与?宫室荣与?妇谒盛与?苞苴行与?谗夫倡与?使童男女各八人,舞而呼雩,故谓之雩。不地者,常地也。
  ○一与,音馀,下同。苴,子馀反。
  [疏]注“君亲”至“责曰”。
  ○解云:皆《韩诗传》文。
  ○注“政不一与”。
  ○解云:谓政不专一,出自权臣之门。
  ○注“民失职与”。
  ○解云:谓废其农业。
  ○注“宫室荣与”。
  ○解云:谓若丹楹刻桷之属。
  ○注“妇谒盛与”。
  ○解云:谓阿请乱国。
  ○注“苞苴行与”。
  ○解云:谓受人之馈,政以贿成。
  ○注“谗夫倡与”。
  ○解云:谓若鲁任郑瞻。
  ○注“使童”至“之雩”。
  ○解云:《论语》云“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与此异者,彼言“暮春者,春服既成”,明鲁人正雩,故其数少,复不言男女。今此书见于经,非正雩也。凡脩雩者,皆为旱甚而作之,故其数多,又兼男女矣,是以《司巫》职曰“若国大旱,则率巫而舞雩”是也。《春秋说》云“冠者七八人,童子八九人”者,盖是天子雩也。
  ○注“不地者,常地也”。
  ○解云:谓在鲁城南沂水上。

  然则何以不言旱?据日食鼓用牲于社。
  [疏]注“据日”至“于社”。
  ○解云:庄二十五年经,彼举日食乃言“鼓用牲于社”,此不言旱,直言大雩,故据难之。

  言雩,则旱见。言旱,则雩不见。从可知,故省文也。日食独不省文者,与大水同礼,若但言鼓用牲,则不知其所为。必见雩者,善其能戒惧天灾,应变求雨,忧民之急也。
  ○应,应对之应,下同。
  [疏]注“与大”至“急也”。
  ○解云:诸言日食与大水,皆鼓用牲也,即庄二十五年“秋,大水,鼓用牲于社”是也。

  何以书?记灾也。旱者,政教不施之应。先是桓公无王行,比为天子所聘,得志益骄,去国远狩,大城祝丘,故致此旱。
  [疏]注“比为天子所聘”。
  ○解云:即注四年“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是也。
  ○注“去国远狩”。
  ○解云:即四年春,“公狩于郎”是也。
  ○注“大城祝丘”。
  ○解云:在今年夏,正以大崩坏败,然后发众城之,故曰大城。

  <虫衆>。何以书?记灾也。<虫衆>者,烦扰之所生,与上旱同说。
  ○<虫衆>,音终,本亦作“{众虫}”,《说文》{众虫}或“螽”字。
  冬,州公如曹。外相如不书,此何以书?过我也。为六年化我张本也。传不言化我者,张本非再化也。称公者,申其尊,起其慢,责无礼。
  ○过,古禾反,又古卧反。
  [疏]注“称公”至“无礼”。
  ○解云: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州国非此二者,必非是公,但今过鲁自尊若公,故如其意书之曰公,以起其无礼也。但诸文不知本爵是何,诸家之意,《左氏》已具也。

  六年,春,正月,寔来。寔来者何?犹曰是人来也。犹曰是人来,不录何等人之辞。
  ○寔,巿力反。
  [疏]“寔来者何”。
  ○解云:不书其人而经言寔来,故执不知问。

  孰谓?谓州公也。以上如曹书。曷为谓之寔来?慢之也。曷为慢之?据葵丘之盟日。化我也。行过无礼谓之化,齐人语也。诸侯相过,至竟必假涂,人都必朝,所以崇礼让,绝慢易,戒不虞也。今州公过鲁都不朝鲁,是慢之为恶,故书寔来见其义也。月者,危录之,无礼之人,不可备责之。
  ○易,以豉反。见其,贤遍反,下“见无正”同。
  [疏]注“据葵”至“盟日”。
  ○解云:僖九年“九月,戊辰,诸侯盟於葵丘”,传云“桓之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