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縣,故云苦縣。堂玉# 之際,東西南北行九步,因即能言,自指李樹為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即九龍從地踴出,吐水沐浴。出龍之地,便為九井,至今見在。又云:老君應身三界火宅苦海之中,亦是一苦縣也。當之大秦,即西方天竺之別名也。之,適也。老君西至流沙,適於嚴賓,行浮圖之教,以化戎俗。故《後漢書》云:老君說浮圖經,以化戎俗。言浮圖好清浄,今之釋中浮圖經者,即老君之所說也。但以僧眾無知,妄為添解訛義,前聖疑惑,後人致更作偽返真,更相引導,淳朴之教,於玆遂澆。
  華文競興,姦訛彌煩。朴散淳澆,邪偽紛葩。無極世界男女之人,性習慳貪,死為餓鬼,飢其魂神,授食不得,變為埃塵# 。
  釋曰:未斷澆訛,專行浮詐,無極世界,即此方之名也,亦名閻浮之界。但此土眾生,承為嬌怪,邪淫顛倒,迷惑札紛,既慳貪,是非人我,死為餓鬼,以報宿愆,與食變作埃塵,眼見不能入口。
  浩劫辛苦,塗炭沈淪。輾轉五道,以報昔怨。今故相告,宜遵之焉。來生男女,當自翹勤,勤情勵己,勿為罪由也# 。
  釋曰:浩者,大也。言廣大劫來,常為餓鬼。縱令更受罪得了,還生下賤之家,輪迴五道之間,必竟不能成聖。五道者,即為天堂道,人道,畜生道,地獄道,餓鬼道。天尊更勸勵以告道君,來生男女,當自克翹,心勤勵志,勿作罪由。罪由者,即罪業也。言人所為善惡,叉獲其報,猶如種田收子,各隨種類,春種秋收,故曰罪田。
  爾時,太上道君得聞命旨,稽首作禮而說偈言# 。
  此即名道分。爾時者,即是天尊說法緣訖,付前道君之時。太上道君既聞天尊說是大獻拔度之經,又說今生來生之誡,殷勤教誨,宣布流轉,稽首尊前,讚歎其美,奉承妙旨,慶幸難言。善既不可思議,遂即因而說偈。
  前生有緣會,今得見天尊。先說今劫已,復告後劫愆# 。
  釋曰:此則道君自欣幸,故遂作偈,讚天尊前代今生,道緣相會,遂得親承至道,覲謁天尊。又蒙告示因緣,以相拔度,傳授付囑,速轉法輪,立誓勤行,不生怠慢。前劫後劫,皆蒙道恩。又後劫愆者,二云# 後身道君以誡眾生貪嗔癡罪,故說此偈。但貪欲之人,好為積貯,廣求財物,唯事驕奢,各擅豪華,不崇功德,心無慈悲,不念眾生,今生不豎福田,死後沈淪惡道。如此之報,次定無疑。皆前身不修善功,後身受其殃苦,諸如此等,並是後劫之深愆也。
  勤行修至道,勿與有為怨。貪欲成大患,嗔癡為禍源。
  釋曰:此偈誡貪欲嗔癡罪。道君意欲覺悟羣迷,故作頌論其因緣之本,禍福之源。言貪欲者累身之患,嗔癡者為禍敗之根源。故略述所由,勸令除斷。又道君既開天尊之教,因而演說,以此為將來之誡,但以財色名利,是禍息之源,貪欲嗔癡,是滅身之本。然豈為修真,妨人道行,抑亦喪失福田。若能三毒不興,六根清净,即是修生之道,塵觸不嬰,可為拔苦之津梁,更有何灾難。
  斷除煩惱障,三業自清閑。邪魔不能亂,豈遭地獄艱。
  釋曰:但煩惱所生,因由三業,邪魔擾亂,緣起六根。但能抱道守真,塵觸豈能相染。只如亂心之始,色欲為先。地獄之因,邪淫是本。若欲斷除煩惱,當須清閑,求其長樂之因,會是六根無染。若能修行天尊之教,常依玄都大獻之日,供養十方天尊,則逍遙金闕之前,長無地獄之患。
  遊涉琳瑯苑,高步七寶園。逍遙恣無欲,稽首禮天尊。
  釋曰:道君言若後有人於三元日修齋建講,依玄都獻法,供養十方大聖及道士等,功成業著,得為天尊,遊行上界西那玉國,自然珍寶無有窮盡,過往亡靈皆離苦難,不落三塗。次下明諸眾聖,歡喜旋遶。
  爾時# ,十方眾聖得聞天尊妙法,拔度之因,聞所未聞,悟所未悟,遂乃同聲讚善,歡喜奉行。
  誦詠步虛,周迴旋遶,稽首禮謝,讚欺天尊。太上道君、十方眾聖,既說偈已,天尊更有何訓勵。
  太上道君、十方大聖,說偈頌已,天尊告曰:三元齋日,皆須講說是經,勤修禮拜,六時行道,香湯潔己,過中不味,內外恬夷,淡泊無為,不交人事,先授十戒,靜心閉意,思神念真,想存在法。爾時眾聖一時稽首,請奉戒文。
  釋文# :此則天尊慈悲,重垂訓勵,
  又復宣傳戒法,修奉之儀。但以聖人常修浄行,湛然無慾,不涉垢塵,冀在垂教化凡,拯救愚昧。故於此日誘引殷勤,更說戒文,令遣保護,清齋潔己,思神念真,日夜受持,存念三寶,當來成道,得見天尊,遊宴玉京,逍遙金闕。此是三元之日建講設齋,拔度先亡,得福如是。天尊既垂戒法,其文若為。
  天尊告曰:
  第一戒者,不得殺生,淫祀六天神鬼。
  第二戒者,不得竊盜為非,取他財物。
  第三戒者,不得愛樂美色,嫉妬非法。
  第四戒者,不得妄言綺語,以為口過。
  第五戒者,不得耽酒沈酗,縱橫無度。
  第六戒者,不得嗊嗃自是,欺謗兆人。
  第七戒者,不得欺師罔道,損棄聖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