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洞玄靈寶智慧定志通微經
  經名;太上洞玄靈寶智慧定志通微經。又名《思微定志經》。撰人不祥,約出於東晉。係古《靈寶經》之一。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玄部本文類。參校本:敦煌P.5563 號殘抄本。
  太上洞玄靈寶智慧定志通微經
  爾時,靈寶天尊靜處玄都元陽七寶紫微宮,恬神玄漠,寂然無為。時紫微宮中,中外光明,映照無量,百和寶香,不燒自熏,香光纏會,衝溢虛空,飄飄流流,散注無窮。飾光遐鬱,柔濡清凉,清凉奇雅,非可演銘。天鈞大樂,萬種互作。
  天尊俄然,初不顧眄,思念萬兆化之始,胎稟是同,各因氤氳之氣,凝而成神。神本澄清,湛然無雜,既授納有形,形染六情。六情一染,動之弊穢,惑於所見,昧於所著,世務因緣,以次而發。招引罪垢,歷世彌積,輪迴於三界,飄浪而忘反,流轉於五道,長淪而弗悟。嬰抱痛毒,不能自知,馳神惶悸,唯罪是履。愍之在心,良無已矣。憶其稟受之始,理有可哀,即遣侍臣,召左玄真人、右玄真人。須臾,二真人立便躬到,稽首禮畢,依位而坐。侍座良久,言讌粗悉。
  於是,天尊曰:所以相屈之意,正欲及之。吾向思念億兆源起如是。如是之理,猶可拯濟。卿等二賢已發大慈大悲,亦當同斯趣耶。二真人答曰:眾兆塗炭,常於所邑,並各已作,委曲教化,具說罪福,於理造極。猶有彊梁愚癡之人,永自不信,縱有微信,當時錄伏,不經旬朔,已復懈怠。蓋亦天尊高鑒所簡,當如之何。
  天尊曰:其雖懈怠,當時一信,福已不輕。二賢已植此功,宜獎之焉。二真曰:不審復應何方,必令其悟。
  天尊答曰:此輩冥昧,示以廣途,文多事碎,智所不堪。智所不堪,致生懈怠心。今欲旨以簡文要事,的以示之,當不同也。二真於是下座,稽首天尊:不審何事簡要,可以開悟。
  天尊曰:卿並還坐,吾欲以思微定志旨訣告之。其要簡易,從易得悟,不亦快乎。二真曰:思微定志,為有經耶。
  天尊曰:都無文字。二真曰:斯徒觸壁,無底大癡,如無文字,何從得悟。
  天尊答曰:即時一切經書,本有文字耶。今日之言,不亦經乎。二真曰:唯乞願聞,輒當書述。
  天尊曰:譬如有人,或千或萬,欲得珍寶,聞海中大有,便各各裝治,或舫或船,千艘百艘,泛於大海,或千里萬里,或近或遠。有洲嶼百千,島亦無數,或在水中,甚多珍寶,乃至無量七寶精光,光皆衝天色,色各異同。泛船伴如許多人,及風當發,無識光者,為爾且發,罔知何向。
  天尊又曰:此諸船伴,可得寶乎。
  二真曰:其無導師,盡無先知處,又不識寶光,為爾周章,此行甚難。方當處處悉到,到悉發掘,或於水中用力億倍,或可果耳。
  天尊曰:學道之人,不得思微定志要訣,如此諸人,不識寶光,而欲求寶,可愍如何。
  天尊又曰:如此眾中忽有一人,善識寶光,寶光衝天,萬里遙見,如看掌中。諸人雖多,悉不能見,善見光者,舉帆先去,眾船隨之,逕至寶所,悉皆大得七寶名珍,各各滿載,還至本處。眾伴議曰:賴有導師,今當報德,於是船船斂寶,價直億千,義以答恩,其寧快乎。二真曰:何利若斯。
  天尊曰:學道之人,得此思微定志要訣,其正如是識寶光人。
  天尊又曰:往古久遠,無數劫時,天王運盡,應更改人,天下綬信,有得之者,便為天子。時善相師,見一山上有此綬光。當是其夜,天雨大驟,火炬不立,光耀晻中,而人不見,師於眾中語村人曰:天下天子綬信,在此山中。村人聞之,皆名濳往,晻不能得。學無思微定志,如彼晻行人也。時相師聞人看綬不得,自往看之,往便即得,遂登天位。人若得此思微定志,志意便定,求道審諦,如彼相師善寶之焉。勿得輕洩,輕洩之者,彼我護罪,罪在難原。所以爾者,非但輕經,乃輕道也。受學之人,慎之慎之。二真聞說,欣踊無量,中表相應,唯無願聞。
  天尊曰:故欲相告,豈得為隱,便曰要訣。當知三界之中,三世皆空,知三世空,雖有我身,皆應歸空。明歸空理,便能忘身。能忘身者,豈復愛身。身既不愛,便能一切都無所愛,唯道是愛。能愛道者,道亦愛之。得道愛者,始是反真。思微定志,理盡於斯。斯則反乎兩半成一,本之一,還歸真,道業日昇,吾等不亦無復憂勞耶。
  天尊又曰:兩半成一,其義有五,卿等知乎。二真答曰:已知。不亦於彼清虛之炁,因氤氳之交,分半下降,就此四半,合為一耶。不亦或此假一而為惡者,致招自然之炁,淪於三塗乎。不亦為善,離此四半,還登太虛,復我清虛之氣,反我兩半,處於自然乎。
  天尊曰:卿體之矣。今便以兩半輪轉圖局,相示於空中,下左真之前。
  兩半圖局如下
  一名思微定志真券。
  法用金錢二萬四千,上金五兩,五綵紋巾各一段,素絲五兩,五方紋繒各一疋,明鏡一面,本命紋繒,歲計餘一,金鈕一雙。几如干種。授者得信,當分明計十二折傳,傳不理盡,便違科,罪增四倍。受者法信不充,而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