炁卑足,亦得罪,罪與違科傳同,寒棲道士不論。
  上清弟子某甲,齎信如法,奉受要訣,當志心拔還半反上,不至枉魂,飲丹,盡一為信。二真曰:此實簡要,始蒙開明,乃有如此之妙旨,而早不悟。不勝天尊成濟之恩,銜荷而已,豈是今日卑辭可謝。
  天尊曰:雖得此訣,當以十戒為本。授兩半訣畢,次度十戒。度十戒法,法師居南,弟子向師三禮畢,請曰:願見成就,授以十戒,當終身奉行,誓敢有違。於是長跪,心存見十方大聖在於上方,乃稽首諦受,法師燒香,便為說戒。
  一者不殺,當念眾生。
  二者不淫,犯人婦女。
  三者不盜,取非義財。
  四者不欺,善惡反論。
  五者不醉,常思淨行。
  六者宗親和睦,無有非親。
  七者見人善事,心助歡喜。
  八者見人有憂,助為作福。
  九者彼來加我,志在不報。
  十者一切未得道,我不有望。
  是為十戒。受者並云:弟子某甲受,終身奉修。又禮師,都畢。
  天尊曰:能受是十戒,修行如法,十方天官無不衛護,必致得道。子若逼世累,不盡心十者,九八七六,乃至於五,擇其能者。然五戒之福,福亦難稱。子其廣勸眾兆垢重聞,或不喜,猶不一二羅縷,委曲開悟,如復懈怠,日趣長苦,由其罪深,夫可如何。二真曰:如有善人,志欲勤修,斯事幸閑,復有何事,求道益速。
  天尊曰:普教科儀,隱在三籙三元品戒。三籙乃眾經之端,已出于世,亦當相降也。二真曰:三籙為是金籙、玉籙、黃籙耶。
  天尊曰:然然。此並為形外之教。思微定志之至理,務知三元妙覺无二,有道有地獄,祈請七玄苦,兼度未見者。當爾之時,上方空中有人誦曰:
  此法實玄妙,免汝九祖役。是其人不授,令人與道隔。
  非人而趣授,見世被考責。死墮三塗苦,萬劫悔無益。
  所以空中作此頌者,恐愚人得經,便爾賤之。或以借寫,或舉本乞人。令有心之人施信無所,法橋路斷,是故爾耳。益宜慎之,益宜慎之。時二真人意中咸云:此要訣炳灼,聞即玄悟,前後冗冗,了不開發,為是何物。
  於是天尊知二真意,報曰:二賢卿等知不,一切善惡,皆有因緣,應從吾受,是故爾耳。當相為說,便可靜聽。往昔一過去,恒沙之數,信不可計,无極久遠劫時,有賢信道民,姓樂名淨信,居業巨富,財不可計。甚信道德,靜處思惟,心與口誓,我富如此,此皆福來,銜荷天地,甚宜報恩。報恩之心,實有冥到,然未知何方。從外寢處,還問其妻,具說如此,道不須財,當云何。妻曰:道從心生,何處覓道。但當營始道士諸所乏无,道士得己齋戒,興顯道事,豈非報道。夫得妻言,然之為佳,心開覺悟。時彼山南有一道士,長齋居山,恒誦經句,去淨信家二百餘里。淨信久聞此人,亦常依依,即語妻曰:我當往彼,問其所乏,當隨之供足。須令盈餘,不使竭少,亦當且送薄餉。妻曰:能爾,真是佳理,閉眼之日,猶有所怙。如不如此,身死神斃,求哀無所。淨信即開料雜庫,出好名香、細布白氈、吉貝綿絹之類,臥具氈帳,乃及玩弄服飾之物,金銀銅器,皆精好者,及諸雜藥,事事種種,捨十丁奴,整作十擔,詣道士所。言語粗悉,及所發起,今齎薄餉,奉上道士,并以十奴長給灑掃。道士從今以去,有所乏,須可分遣奴還,隨命奉給,道民幸甚,勿得疑難。道士為受,淨信別去。還家語其妻,具說如此。妻聞道士已受,夫妻歡喜,喜不自勝。自今以,便以為常。如此少時,淨信夫妻,命日欲終,都有一兒,兒名法解,時年十七。侍父母疾,父母臨終,語其兒曰:我得此豐有,資財無量,皆從道來。誓欲報道罔極之恩。道不須財,唯當供養道士。吾比來入山,諸所營為,是汝所見。今家財產足汝施用,汝其勿廢。法解銜淚嗚咽,煩冤懊惱,悲哭喚天,一頓一伏,氣絕復蘇,手抱父母而啼。又曰:阿爺阿婆,發如此之福。臨命將終,善尚不退。天道雖遠,豈當不感。唯願即昇福堂,位至高尊。兒後壽終,必得相見,俱在道位耳。於是父母命絕。法解長叫氣絕,于時久久乃蘇。由其父母子,合門心行和吉。雖以道士為先,亦傍救親族鄉里,遠近皆蒙惠潤。當爾之日,見親非親,不避遠近,皆往奔赴,及家僮役,亦復甚多。見法解與父母長設,孝心徹靈,誓願如此,舉眾無不自相顧視,人人流涕,不能自止。吉人如斯,命盡如何。法解於後,敬向道心,亦是天然,加奉尊命,供養道士,拯救貧乏,給卹行旅,逮及眾生,數百倍先。外無毫入,用度唯廣,遂至於貧。餉卹道士,向欲不連,道士轉老,他無得處,每日燒香,憶此主人供養我輩,遂至於貧。唯願天道領其丹心,我今老悴,何以報之。道士常以月末一日,六時行道,恒自感憶法解在心,是故遣信,要呼法解語。信曰:汝頓首主人,尅此月末,依常一日六時行道,無復所須,可來見就,共作功德。福雖悠悠,亦不宜廢。法解得信,欣喜答曰:為法解稽首,道士承至日齋,輒當奉命。信去之後,計校家中諸食,諸倉諸庫,悉皆空罄,無可齎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