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肝氣逆則頭痛,耳聾,頰腫。
  又曰,肝病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酸補之,辛瀉之。禁當風,肝惡風也。肝病臍左有動氣,按之牢若,痛支滿,淋沒,大小便難,好轉筋,肝有病,昏昏饒睡,眼膜視物不明,飛蠅上下,努肉漫睛,或生暈映,冷淚下,兩角赤癢,宜服升麻散:
  升麻八分 黃苓八分 荒蔚子八分 梔子十分 央明子十分 車前子十分 干薑十分 苦瓠五分 龍膽五分
  右搗篩為末,食上暖漿水下方寸七,日再服。
  六氣法
  治肝臟用噓法,以鼻漸長引氣,以口噓之。肝病用大噓三十遍,細噓十遍,自然去肝家虛熱,亦除四肢壯熱。眼暗,一切煩熱等數噓之,綿綿相次,不絕為妙,疾差止,過度則損。
  月食禁忌法
  正月,不食生蔥,熟者不食益佳。二月、三月,不食夢子、小蒜及百草心,勿食肝肺。肝病宜食麻子、豆、李子、禁辛。
  肝臟導引法正月二月三月行之
  可正坐,以兩手相重按臂上,徐徐緩線身左右,各三五度。
  又可正坐,兩手相叉,翻覆向胸,三五度,此能去肝家積聚、風邪毒氣。
  脾臟圖
  洽脾用呼,呼為瀉,吸為補。脾上宮也,掩大倉上,在臍上三寸,色縞映黃。凡丈夫至七十,脾氣虛而皮膚枯瘦也。重二斤二兩,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在形為頰,脾脈出干隱白。脾為五臟之樞也。脾者,肉之本意之處也,穀氣通於脾。於液為涎,腎邪入脾則多涎。六腑胃為脾之府,胃與脾合為五穀之府。五官口為脾之官,脾氣通則口知五味,脾病則口乾,不能食,不知五味也。脾合於肉,其榮曆也,夫肌肉消瘦者,脾先死也。為中央,為季夏日,為戊己辰,為辰未戊丑,為土,聲宮,色黃,味甘,其臭香,心邪入脾則惡香也。脾之外應中嶽,上通鎮星之精,季夏並四季各十八日存鎮星在脾中,亦作黃氣存之。脾連於胃,上主於口,消穀府也,如磨轉之,化其生而入於熟者也。食不消,脾不轉也,食堅物者,脾磨不化也,則為食患。故諸臟不調則傷脾,脾臟不調則傷質,質神俱傷,則傷人之速也。故人不欲食堅物者,全身之道也。人之不欲食者,脾中有不化之食。人之多惑者,脾不安。人之多食者,脾實也。人之食不下者,脾虛也。人之無顏色者,脾傷也。人之好食甘味者,脾不足也。人之肌肉鮮白滑者,脾無疾也。肺邪入脾則多歌。夫脾土#4宮,故脾之有疾當用呼。呼者,脾之氣,其氣信,能抽脾之疾,故人中熱者,則呼以驅其弊也。
  修養法
  常以季夏之月朔旦,並四季之末十八日之旭旦,正坐中官,禁氣五息,嗚天鼓十二通,吸坤宮之黃氣,入口十二吞之,以補呼之損。
  相脾臟病法
  脾熱者,鼻色赤,黃而肉燸。脾病,體上游風膚膚之,遍體悶疼,身重,喜饑,肉瘓,足不能行,喜聲,腳下痛。脾虛則腹肚脹嗚,成塘痢,食多不化。脾風之狀,多汗惡風,身體息惰,四肢不收,微黃,不嗜飲食,診在鼻,其色黃。脾惡濕,食苦以燥之。
  又曰,脾病欲緩,急食甘即補之,苦即瀉之。禁濕,脾惡濕也。脾病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苦逆氣,小腸急痛,泄下,足重經寒。脾有病,兩脅脹滿,飲食不消,時時嘔逆,不能下食,背膊沈重,氣滿衝心,四肢虛腫,宜服訶梨勒丸:
  乾地黃十分 牡丹皮十分 薯積八分 澤瀉八分 狹苓八分 芍窮八分 山茱萸九分 華撥四分 干薑五分 訶梨勒皮七分
  右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空腹地 黃湯下二十丸。
  六氣法
  治脾臟,吐納用呼法,以鼻漸長引氣,以口呼之,脾病,用大呼三十遍,細呼十遍,能去脾家一切玲氣壯熱。霍亂、宿食不消、偏風麻痺、脾內結塊,數數呼之,相次勿絕疾退即止,過度則損。
  月食林眾忌法
  六月勿食茱萸,令人患赤白痢。四季勿食脾肝、羊血。脾病宜食粳米、棗、葵,禁酸味。
  脾臟導引法六月並四季行之
  可大伸一腳,以兩手向後反掣,各三五度。亦可跪坐,以兩手拒地,回顧用力,虎視,各三五度,能去脾臟積聚、風邪毒氣。
  腎臟圖
  治腎用吹,吹為瀉,吸為補。腎,水官也。左腎右命門,前對臍博#5著腰脊,色如縞映紫。凡丈夫至六十,腎氣衰,髮隨齒槁;七十,形體皆極;九十腎氣焦枯,經脈空虛。人之有腎,如樹之有根。重一斤二兩,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在形為骨故久立即傷骨損腎。腎脈出於涌泉。腎者封臟之本,精之處也。腎經於上膿,榮於中膿,衛於下膿。腎為之呻,亦為欠,兩凡一於腎。於液為唾,腎邪自入則多唾。六腑膀胱為腎之府,膀胱與腎合為津液之府。五官耳者,腎之官。故腎氣通則耳聞五音,腎病則耳聾骨痿。腎合於骨,其榮髭也,腎之合也。骨痿而不能起床者,腎先死也。為北方,為冬日,為壬癸辰,為亥子,為水,聲羽,色黑,味鹹,其臭腐,心邪入腎則惡腐也。腎之外應北嶽,上通辰星之精,冬三月存辰星在腎中,亦作黑氣存之。腎合於骨,上主於齒,齒之痛者,腎傷也。又主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