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六千神常不離人,則自然通靈也。
  氣極乃清。清氣為神,濁氣為形。
  氣為元氣也,清為清虛也。此言元氣既極,則濁氣自散,人乃清虛也。
  因氣而衰,
  此言人皆因氣衰,則形衰也。
  因氣而榮。
  人氣王,則身榮也。
  因氣而滅,
  人氣竭,則身滅也。
  因氣而生。
  人皆因元氣交結,以生身也。
  喜怒亂氣,
  言人或喜或怒,皆亂正氣也。
  情性交爭,
  言人既有喜怒,財情性交爭也。
  擁隔成病,
  前言情性交爭,則元氣擁隔也,氣既擁隔,則成病矣。
  神形豈寧!
  神為萬神,形為形體,豈寧為形體不得安寧也。
  煉陽銷陰,
  煉如燒煉也,陽是陽氣也,銷如銷鑠也,陰是陰氣也。上言神形不得安寧,此言煉陽銷陰,此是擒制之門,調治之法。大凡求仙學道,攝養乖宜,則須知燒練陽氣而銷鑠陰邪,則可以長生矣。且凡人病息,皆因五味以生身,卻因五味以喪身。初服氣時,但先積心火以通身燒之,燒訖則依法服之,無不愈者,廣成子曰:積火以燒五毒。五毒者,五味也。五毒盡,可以長生矣。
  其氣自行,其神自靈。
  此言陰氣消散之後,陽氣自行。
  以正遣邪,
  正為正氣,邪為邪氣也。言用正氣而發遣邪氣也。
  其患自平,
  平如不息時也。上言以正氣遣邪氣,則如湯沃雪,以火銷冰,自然平復如故矣。
  乾坤澄靜。
  此已下說服氣法次序也。乾天也,坤地也,言為天地澄清,無風雲霧雨雪時也。
  子後午前,
  子為夜半時也,午為日午時也。大凡吐納調服元氣,皆取夜半子時,直至日午已前,並可調服,號曰六陽之氣也。午後至夜半子時,號日六陰之氣也,不許吐納調服內氣,則百無所妨。
  閉目平坐,
  此為天道澄清,子後午前,吐納調服時也。則須閉目向王方,平坐調服,是平常之法也。
  握固瞑然,
  閉目平坐,便須握固。握固,握大拇指也。暝然,暝目也,似閉不閉是也。
  納息廬中,
  廬,鼻也。後便納外息於鼻中,微微引入,令滿氣海,已久為妙,號日納新是也。
  吐息天關。
  吐息,吐氣也。天關,口也。前既引納外氣入氣海中,既良久,又須吐之,則號日吐故是也。
  入息微微,
  微微,為鼻引外氣時,微微引入,不令耳聞。小則生之門,大則死之路,故引納宜微微然。
  出息綿綿,以意引氣,
  此為鼻引外氣時也,須以意引外氣,直入氣海中也。
  腑臟回旋。
  此言以意引外氣入氣海,滿則五臟六腑之氣自然回旋,小轉動,作聲汨汨然。
  然後呵之,
  呵為口呵吐之。上言腑臟回旋,氣極又須呵吐之,不得強閉也。
  榮衛通宣。
  此言既行吐納之理,則榮衛無擁滯也。
  但有不和,
  為人非時,五臟六腑不和也。
  遣之踵前,
  遣之上文云已,正遣邪是踵前。《南華經》云:眾人之息以喉,真人之息以踵。踵猶跟也。又《胎息經》云:凡人呼吸與真人呼吸有殊,凡人息氣,出入於咽喉,真人息氣於氣海,是氣之根本之處。余按外出云踵,足為踵,踵為腳跟也。此言踵,踵為氣根也。跟之言根也,言氣海是人生根本之處,故但有不和,則令發遣邪氣,胎息如前法是也。
  呵五六度,
  呵為六氣也,言大凡五臟六腑之氣,皆屬心,心屬呵,但以呵吐納之,為上法也。吐納畢,則依·法服氣行氣。
  無疾不鐲。
  言依呵吐納之,無疾病不鐲除也。
  凡欲胎息,
  氣凝日胎,呼吸日息,則胎向氣中凝,氣向胎中息,故曰胎息也。
  導引為先。
  為子後午前,未閉目平坐,握固暝然前也。
  經脈不擁,
  言先導引,則經豚氣不擁滯也。
  關節不煩,
  言為導引擺掣動關節,元氣流行,無所擁滯,故言關節不煩問也。
  或如射雕,
  此已下是導引法也,此言如人翻身射雕之勢也。
  側身彎環。
  一句便是射雕勢也。
  或舉腰背,
  此又是一法,仰外以兩手背托地,便舉腰收腳,令頭著地是也。
  如蟾半圓,
  此是舉腰法。交指腦後,此別是一法,以兩手十指相叉,交於腦後,抱著玉枕是也。
  左旋右旋。
  上言交指腦後,次便須回頭背,或左旋轉,或右旋轉是也。
  勁手足氣,
  言導引時,勁挺兩手,便感元氣是也。
  出於指端。
  上言既勁挺手足,元氣自然出於十指之端也。
  擺掣四肢,
  此言為導引時,擺掣動手足,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