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天尊說太古經註
  經名:元始天尊說太古經註。原題龜山長荃子註,此人係金元之際全真派道士。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
  元始天尊說太古經註
  太古經序
  夫至道無言,真空非色,思之者,莫能知,觀之者,不可見,賾之不可得,行之不能到,陶鑄天地,率循造化,寂而不動,應滿六虛,令萬物蒙休,羣生復命。巍巍乎至矣哉,非聖人孰能通之者耶?況元始天尊,慈心廣布,慧照十方,觀見眾生忘歸失本,宛轉世間,輪迴不息,長劫受苦,不能自明。遂感法雨敷滋,宣揚妙道,引接有情,出生死海,遊清虛之境,恬淡之鄉,超乎塵垢,步乎寥廓,逍遙獨化,微妙玄通,無為自然,返於純素冥極混茫者也。
  元始天尊說太古經註
  元者,氣之先也。始者,物之初也。是以虛無自然,清淨無為,包羅眾妙,應接羣生,故曰元始者也。
  天尊者,上玄至極,高明貴真,三界之主,天人之師,幽贊德號之所稱也。說者,宣述敷演也,造作遷流也。慈雲覆布,法雨垂滋,普潤羣情,善芽增長。
  太古者,無名無象,不變不遷,虛空同體,歷劫長存,先天地而不為老,後六極而不為下,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經陰陽而不殆,不生不死,無往無來,卓然安靜矣。
  元始天尊大發慈悲之行,廣開方便之門,宣揚妙旨,述作微言,救度蒼生,悉除眾苦。經者,非俗談鄙語之稱,乃妙法真常之異號,總善之要徑,入聖之階梯,是逍遙之正路,平坦之玄途,廣莫之野,無何有之鄉。古今達士無不游玆。若苦海眾生,素蘊仙風,宿有靈骨,遇此金文,一聞解脫,捐諸業縛,遠離煩惱,優游方外,詎不幸哉。
  天尊曰:
  夫聖人垂教,若天行四時,率信而善應也。語若樞機,正如號今發而直截,無不中也,出而威明,無不當也。譬如良藥玉漿、大明之燈,能治眾生一切苦疾,能破羣迷黑暗癡業。言勝金石心地。動若春風,激悟凡夫,頓開心地。榮通萬化,各復其根。引接世人,解冤釋縛,出離生死,超脫有無,游於大道,奚不至矣哉。
  有動之動,在乎無動。
  有動者,應機也。無動者,抱元守一也,歸根復命也。故經云:清者濁之源,靜者動之基。唯精唯一,允執厥中。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至靜不動也。
  有為之為,在乎無為。
  神本湛寂,感而遂通,不得已而後起,,隨機接物,妙用無窮。去智與仁,故循天之理,淡然無極,而眾妙歸之。
  氣住則萬物皆生,
  專氣致柔,能如嬰兄。抱守沖和,真氣氤氳,萬物皆長生也。知和曰常,心使氣曰強。強者,堅強壯老,死之徒也。
  氣泯則萬物皆滅。
  氣絕神逝,九竅百骸變滅塵土也。更何疑之。
  物物相資,固養其根。
  以虛養虛,以實養實。何以故?忘形養氣,亡心氣養神,忘神養虛,虛室生白,吉祥止止,神氣沖寧,靈根深固,故成長生久視之道也。
  默而悟之,我自植之。
  至道至玄,不假外物而得。默默昏昏,無應無問。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隨萬法,可以全生,可以復本也。
  出乎無間,
  無間者,無有也。是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圓通無礙,應化無窮,遍滿十方,時時運動,無有間斷也。
  不死不生,
  玄珠燦燦,今古常明。萬物混成,法法平等。非靜非染,無始無終。故曰不死不生者也。
  與天地為一者哉。
  天道清虛,所以能長。地道寧靜,所以能久。人能悟理,達其妙道,致虛極,守靜篤,恬淡寂然,不為萬物之所累,清靜無為,可以與天地為一者哉。
  天尊曰:
  天尊者,人人本有,箇箇具足。蓋謂眾生緣薄福鮮,煩惱障蔽,迷情重濁,不悟真源,雖遇明師,不信不曉。
  忘於目則光溢無極,
  五色亂明,令人目盲。色者,彰也。色色者,未嘗顯。何謂也?法眼圓通,明照十方三界,觀物無物,觀空不空,視之冥冥。杳冥之中,獨見曉焉。靈光充塞,無窮極也。
  泯於耳則心識常淵。
  五音亂聰,令人耳聾。心是清淵,本自湛澄,是非言語,美惡聲音,皆為妄情偽物,飄風驟雨,動擾心源,神室不靈。若能泯絕是非,不受於中,無聲之中,獨聞和焉。然後可以聽玄歌白雪,不鼓陽春,仙音之曲調也。
  兩機俱忘,是謂太玄。
  聲色雙泯,動靜兩忘,聽之不以氣,視之不以神,是謂太玄之妙,虛曠之靈。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無為之為,不知而知,靈明曠徹,廣大虛寂,妙無邊際也。
  混混沌沌,合乎大方;
  物我俱忘,有無不立,昏昏默默,杳杳冥冥,無邊無際,非外非中,其游無端,其出無方,化育萬物,不可為象,混成無方隅也。
  溟溟涬涬,合乎無倫。
  至道重玄,浩浩蕩蕩,理無等倫。藏之則為元精,用之則為萬靈。含之則為太一,放之則為太清。無相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