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吟詠,情性感召,元炁圓融,始相以合夫混沌自然元始之天,則欲壽得壽,求仙得仙,坐致自然,永為真人矣。中陽子衛琪稽首。
  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卷之七
  ● 此句,疑當作『則炁無所歸而炁散』。
  ● 『坤』,疑此字為衍文。
  ● 『王』,疑為『主」之誤。
  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卷之八
  東蜀蓬萊山中陽子衛琪註
  道言:爾時
  道者,真净明妙,虛徹靈通,天地未判,父母未生,卓然而獨存,天地萬化,萬事萬物,無不混然其問,萬殊一本者也。《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是也。在人為心,變化莫測,隨事隨應,静而為性,動而為情,情逐境移,移而不止,化而為欲,心性情欲四者,同出而異名也。人能静而守心,則本性自見,若逐情欲境界流而忘返,則汨於生死苦海,何由出離,故天人說經以道言者此也,玉宸道君演元始之妙音,故曰道言,守性為玉宸。
  元始天王以大洞高上混洞太無元天寶玉皇之炁,註見上卷高上洞元句下,結一寶珠,
  名曰黍米珠,又曰摩尼珠,註見中卷體寶圓珠映下,此第二節既知道之所在,即壁立萬仞,兩手放下,閉眼一跳,坐虛空中,上不頂天,下不履地,浩浩蕩蕩,渾無際涯,於混沌洪濛中自有所得,所得之妙,如病得藥,如夢初覺,如獲尺璧,如得寶珠,此乃玉皇之炁聚而成珠之時也,豈不樂哉!第三節既知樂處,逐處圓通,通身手眼,無有隔礙,纔到此地,不可執著以為自足,須是把他撇下。
  命之曰蒼胡頡。
  蒼者,青陽正色,胡者,大也,元炁光明正大,頡者,直上而勁,故下品十一章云:五炁理中頡,言元始以其至大至剛之炁,結成寶珠,而命稱之曰蒼胡頡。命者,天命之也,蓋天理流行,賦與萬物謂之命,人稟受以生謂之性。蒼胡頡者,性之德也,以其剛健中正純粹精神所發。
  曰:吾以此寶珠,從道妙一,善貸生根。
  寶珠非有象,乃人之性命也,《魯語》曰: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豈下格小僊之所可與聞焉,蓋元始自稱曰,我以此寶珠,從天一生水籍以為根,以立天地。善者,水善利萬物,故幾於道,或曰:從道妙善一貸生根,必誤,一者道之子,道炁一動而生水,故一為天地之根,萬善之長。《老子》曰:夫唯道,善貸且成。善貸者,假借之而已,天地萬物,無非假此以為生成之根。
  孕玄分元,誕始傳真。
  孕玄者,包含太玄也,分元者,開明太元也,誕始者,發生太始也,玄元始三炁化生三寶君,父子相承,師資授受,故曰傳真。三炁,太玄之炁所生融炎演三炁,太元之炁所生旻景逐三炁,太始之炁所生混洞浩三炁,總謂之九炁,所謂三炁合德,九炁齊併。
  化生諸天,
  九炁各生萬炁,以生成四梵種民四天、無色界四天、色界一十八天、欲界六天,謂之三十二天。此下又生八梵九天,與日月星辰羅列空界,《度人經》五文開廓,普植神靈。《易》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炁交感,化生萬物,自此已往,人物芸芸,蕃衍盛大,唯人最靈至貴,位乎其中,當體道法天以神明之。
  凝成萬炁。
  此句當在化生諸天上,元始凝聚本身之炁,開演以成萬炁,方可化生諸天,《大有金書》:玉皇之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億萬炁。
  大哉至寶,惟我獨存。
  元始自稱,如《易》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至大二字,惟乾坤當之,獨存,獨有也。今《大洞經》又在乾坤二卦之上,故謂之无極,無極而太極,《易》曰:太極生兩儀。兩儀奠位,混沌氏立,頂天踏地,混沌日長一丈,天高一丈,地下一丈,即元始是也。
  今為玉宸道君重出斯寶,
  《易》曰:苟非其人,道不虛行。元始久蘊此寶,待其人而後傳,玉宸道君即靈寶天尊也,元始以此大道傳之與靈寶也。重出斯寶者,蓋元始於龍漢元年化生,當年出書者,出此書也,今為玉宸重出者,此經當在開皇以後一再敷演之耳,諸天諸地各有定位,孔子所謂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書》所謂五典有序。道經曰吾乃汝之根,亦此意也,亦猶乾坤坎離,始有四象,便有八卦,亘古布列,不知其幾劫塵後,至伏羲氏出,仰觀俯察而畫八卦,方且顯露,文王重爻,孔子繫辭,經三聖人手,始得廣大悉備,將以順性命之理,兼三才而兩之,此《大洞仙經》先天先地已有之矣,至是元始重出之,道有所待,豈可輕易,道君昇付太玄道父,亦經三聖授受,然後三界鬼神及諸人天,方知所生之自,蓋自乾知太始一元之炁也。
  諸天帝王、天真大聖、瞻望寶光。其光分敷百千萬億,結成《大洞仙經》。
  真仙翹首仰望景光,分輝散彩,光華文縷,有百千萬億,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之光,結成《大洞仙經》。又《玉經》云:蘊發光芒,又載十七帝光之類,皆自己身之中靈光,所以能結成文章也,又如五方真文玉章,皆係天光神炁凝結成文也。
  王文● 凝而成雲,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