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今癬,前烏柏樹處應是二似猶有齋堂,前井存于時,草萊蕪沒。即芟除尋覓,果得,磚井,土已欲滿,仍掘治,更加譬累,今有好水,色小白,或云似長安鳳門外水味也。二口共一水,冬月氣分寒燠,一名陰陽井。
  葛洪井,在抱朴山庵稚川。丹陽句容人許長史孫黃民娶稚川孫女,相傳山居其處。
  陶真人丹井,在華陽上館前石橋之束。水甘玲,遇早不竭。政和初,道士莊慎質修索得之,初去土三尺許,得石井,欄已破,段合之,尚全。環刻大字云:先生丹陽陶仕齊奉朝請,壬申歲來山,棲身高靜,自號隱居。同來弟子昊郡陸敬游其次、楊、王、昊、戴、陳、許諸生。供奉階宇湖孰潘邏及遠近宗稟,不可具記。悠悠歷代,詛勿識焉?梁天監三年八月十五日,錢唐陳懋宣書及見磚梵,又穿數丈,獲一員研,徑九寸許,列十一趾,滌之,朱色集然。又一鵲尾銅鑪,仍見沙石問有丹一粒,大如芙實,光釆射人,亟欲取之,隨墮井中。鑪、研藏華陽,經寇攘,亡之。又一井在靈寶院周真人池側,亦隱居丹井也。
  昭真臺《真誥》翼真檢叔論真經,每云,還封昭臺。蓋隱居宗修楊許三真上法。此為藏經之室。山中久經盜敗,寶書真蹟散逸無餘,雖有志學之士,何由復見真人手澤,至此慨歎而已。玉晨觀靈寶院即其地。
  青壇素塔,按舊館壇碑,束位青壇,西表素塔。今塔已廢,壇亦非舊初,皆隱居所建,表兩教雙修之義,當在玉晨觀。
  昭明太子福鄉井,在南洞讀書臺束。
  昭明太子讀書臺,在福鄉井上。
  明皇受錄壇,在玉柱洞側。
  越翳王塚,在大橫山下。定錄君啞言,鬱岡山正東面有古時越翳王塚。《隱居》云:越翳王是勾踐四世孫,初不肯立,逃入胥山穴,國人燻出之,後於昊徙還會稽,以周宣王十一年為孫諸咎所殺。不知那得遠來葬此。或當有神異處也。今尋視,未見指的墳塚,而如有兆域處者。又按,至德遜王昊太伯,初逃句曲中山。足知玆山為聖賢棲託,自古然矣。
  隱居幽館,在雷平山西南。宋元祐初,中貴人羅淳一學道山中,嘗意隱居之。藏有丹砂異書,一日,穴墓往觀焉。唯鐵繩縣一空棺,內有一劍並孟鏡各一而已。其壙梵臂環繞,相次成文,隱起號上,其文日:華陽隱居幽館,勝力菩薩捨身,釋迦佛陀弟子。太上道君之臣,修上乘之六度。□□之三真,憩靈嶽以委邊,游太空以棲神。書蹟神妙,當是隱居手書。墓既開,道士輩遂摹此符文以示世人。淳一後亦得尸解之道,元祐六年長樂林希子中所傳如此。
  隱居鍊丹鑪,邊在華陽上館。其地以水巽試之,遺巡,地乾如月暈然。
  王法主墓,在常寧鎮北路束。唐太平觀華表在。
  桐梧先生墓,在隱居幽綰之右。
  玄靜先生墓,在伏龍岡西南,去雷平池二十步。
  韋宗師墓,在玄靜先生壽宮之左。
  茅山志卷之八竟
  #1指:疑當作『只】。
  茅山志卷之九
  上清嗣宗師劉大彬造
  道山冊
  道德經五千文
  按《登真隱訣》、《隱居》云《老子道德經》有玄師楊真人手書張鎮南古本。鎮南即漢天師第三代系師,魯魏武表為鎮南將軍者也。其所謂為五千文者,有五千字也。數系師內經,有四千九百九十九字,由來闕一,是作三.十輻應作卅輻,蓋從省易文耳,非正體矣。宗門真蹟不存,今傳五千文為正本,上下二篇不分章。
  上清大洞寶經篇目
  《上清大洞高上三十九章經》、《上清金真玉光經》、《上清八素真經》、《上清九真中經》、《上清金根玉經》、《上清躡行七元經》、《上清七十四方經》、《上清三天正法經》、《上清黃黑陽精經》、《上清青童內文經》、《上清金闕靈書經》、《上清紫度炎光經》、《上清三九素語經》、《上清三元玉檢經》、《上清石精金光經》、《上清丹景上道經》、《上清神洲經》、《上清三圖經》、《上清九赤班符經》、《上清消魔智慧經》、《上清曲素訣辭經》、《上清白羽黑翮經》、《上清素奏丹符經》、《上清金噹玉珮經》、《上清龜山元錄經》、《上清玄紀九霄經》、《上清四十四方經》、《上清太霄琅書經》、《上清石景水母經》《上清太微黃書經》、《上清豁落七元經》、《上清洞玄大有經》、《上清金虎真符經》、《上清神虎真符經》、《上清神慧高玄經》、《上清丹章綠字經》、《上清五晨金華經》、《上清高上曲素經》、《上清帝君九陰經》、《上清步虛玉章經》、《上清金玄羽章經》、《上清黃書高上經》、《上清太上九晨經》、《上清玉景太元經》、《上清玉景金書經》、《上清紫精洞房經》、《上清元始鳳文經》、《上清五帝鬱冥經》、《上清素靈童丹經》、《上清三五元錄經》、《上清太上龍嬌經》、《上清法誡玉章經》、《上清金母求仙經》、《上清三元浩篇經》、《上清太陽七精經》、《上清四極明科經》、《上清五老真文經》、《上清日月精華經》、《上清赤書玉訣經》、《上清洞景金元經》、《上清靈素上篇經》、《上清大乘妙林經》、《上清金房度命經》、